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盈虚有数 歌之哭之——访美术评论家水天中
1
作者 李振伟(采访) 水天中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10期115-126,共12页
一、辗转未穷千里志梦魂难抑少时心。李:水先生您好!我受《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的委托,有幸向您请教。我们知道,您长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一名学者的成长往往与他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可以分享一下您是如何与美... 一、辗转未穷千里志梦魂难抑少时心。李:水先生您好!我受《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的委托,有幸向您请教。我们知道,您长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一名学者的成长往往与他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可以分享一下您是如何与美术理论研究结缘的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评论家 水天中 文艺评论 个人经历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美术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禹舜的山水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水天中 《美术大观》 2005年第2期6-7,共2页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追求精神性的艺术。从李成、范宽、董源、郭熙开始,山水画家就在追求着"象外之象",那就是一种精神境界。随着山水画在社会文化中位置的扩展,以及画家职业身份的过细划分,从事山水画艺术的人们将关注重点移向...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追求精神性的艺术。从李成、范宽、董源、郭熙开始,山水画家就在追求着"象外之象",那就是一种精神境界。随着山水画在社会文化中位置的扩展,以及画家职业身份的过细划分,从事山水画艺术的人们将关注重点移向技法、程式的完善。画家们不再把他的创作视为一种精神探求,而只当作对某种格式的追摹,于是出现精神、情感境界的贫弱和千篇一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禹舜 艺术 山水画 八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卫艺术”及其它 被引量:4
3
作者 水天中 《上海艺术家》 1995年第3期28-28,共1页
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新的。在艺术史上能留下痕迹的每一件艺术品,它必然在某一个方面是“新款”的。这种“新款”或者表现在风格形式上,或者表现在题材处理上,或者表现在技巧、材料上……而“前卫艺术”(或称“先... 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新的。在艺术史上能留下痕迹的每一件艺术品,它必然在某一个方面是“新款”的。这种“新款”或者表现在风格形式上,或者表现在题材处理上,或者表现在技巧、材料上……而“前卫艺术”(或称“先锋艺术”)则是企图从整体上革新的试验。它是非正统和被看作是背离传统的。 前卫艺术被广泛议论,是在现代艺术勃兴之后的事。但艺术的前卫性质,却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第一个往陶器上笨拙地刻划花纹的石嚣时代制陶人,其作用和地位就如当时的前卫艺术家;古代文人画大师被同时代艺评家称其画法“惊世骇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卫艺术 流行艺术 艺术史 精英艺术 现代艺术运动 大众艺术 印象主义 前卫性 “现代主义” 中国油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大地的“生命呼吸” 被引量:2
4
作者 水天中 《中国艺术》 2012年第3期18-21,共4页
在当代中国绘画中.段正渠是无可替代的。说他“无可替代“,是由于他所表达的人文精神、他所显示的艺术气质的独一无二。这种艺术上的独特性.对当代中国艺术在气魄和情调方面的缺失有所补充、有所强化。
关键词 呼吸 生命 大地 北方 艺术气质 中国绘画 人文精神 中国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遗忘的画家常玉 被引量:1
5
作者 水天中 《中国书画》 2003年第4期23-27,共5页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一些被忽略、被淡忘的人物。他们之被遗忘,主要是由于20世纪中叶社会的巨变与环境的影响。常玉就是其中的一个。常玉生于1900年,他在远离故土的异乡奋斗一生,于20世纪60年代离开这个曾在他眼前展开许多梦想、又使...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一些被忽略、被淡忘的人物。他们之被遗忘,主要是由于20世纪中叶社会的巨变与环境的影响。常玉就是其中的一个。常玉生于1900年,他在远离故土的异乡奋斗一生,于20世纪60年代离开这个曾在他眼前展开许多梦想、又使那些梦想无情幻灭的世界。他是在十分孤独的状态中离开这个世界的。终其一生,他永远地怀恋着故土,但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旅居巴黎的中国艺术家是怎样活着,更不知道他是怎样死去的。常玉(1900~1966年)字幼书,四川顺庆人。其父是一个从事丝织业的乡绅,喜欢书画,曾让少年时期的常玉随乡贤赵熙学艺。赵熙字尧生,号香宋,是清末民初四川'五老七贤'之一,诗文书画擅名蜀中,书法和水墨山水流传甚广。家庭文化气息的熏陶和随赵熙学习的经历,使常玉接触到中国传统书法和文人水墨画,更感受到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与艺术氛围,这对他后来的艺术发展和人生追求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术 玉随 少年时期 诗文书画 家庭文化 水墨山水 终其一生 吴冠中 活着 擅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墨人物画的历史看刘国辉的绘画创作
6
作者 水天中 《艺术探索》 2001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绘画创作 画作 中国绘画史 画学 现代绘画 传统绘画 变法 衰落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朴坚实的艺术
7
作者 水天中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4-24,共1页
一百年来中国油画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近现代中国引进外来文化获得成功的典型例证。这一引进、生根、开花的过程,与散布在国内各地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有直接关系。湖北的杨立光教授,就是为此贡献了毕生心血与智慧的艺术家。
关键词 艺术家 质朴 近现代中国 美术教育家 中国油画 外来文化 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观赏的艺术
8
作者 水天中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6,共2页
除了远古时期非职业画家的绘画作品之外,在西方绘画史和中国绘画史上都有过小幅绘画的黄金时期。在20世纪后期,人们转而向绘画要求视觉震撼力。随着大型国际性美术展览影响的扩大,巨幅绘画成为画家吸引公众目光的基本手段。但绘画作品... 除了远古时期非职业画家的绘画作品之外,在西方绘画史和中国绘画史上都有过小幅绘画的黄金时期。在20世纪后期,人们转而向绘画要求视觉震撼力。随着大型国际性美术展览影响的扩大,巨幅绘画成为画家吸引公众目光的基本手段。但绘画作品的艺术力量并不必然地随着画幅尺寸的扩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幅油画 观赏距离 个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克举:行走在大地上的艺术家
9
作者 水天中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0-50,105,共1页
近几年,画家王克举的作品以及他从事艺术的心态和方式,在美术界引起越来越大的兴趣。人们玩味他表现自然景色的油画作品,注视他以山野大地为绘画空间的创作方式——从他那里可以感受到与现今流行的绘画方式不同的一种艺术态度,
关键词 艺术家 大地 油画作品 自然景色 艺术态度 绘画方式 创作方式 绘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风眠的人生道路
10
作者 水天中 《中国书画》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20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26年,回国后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他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20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26年,回国后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他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8年,他应蔡元培之命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高等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中国美术 中华民国大学院 第戎 人生道路 专门学校 艺术教育委员会 北京艺术 上海中国画院 广东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雅之中见沉厚
11
作者 水天中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0年第7期5-7,共3页
方照华,1946年出生,福建惠安人。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高级顾问,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顾问,... 方照华,1946年出生,福建惠安人。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高级顾问,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顾问,郑州大学名誉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方照 美术家 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 河南师范大学 福建惠安 中国美术 作品 历史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画家的文化思考
12
作者 水天中 《中国书画》 2006年第1期179-179,共1页
画家写文章,可以说是中国的艺术传统,将近700年来,画家而不擅诗文,几乎成为画家之耻。近百年中国画坛虽说是斯文寥落,但仍然出现了诸如陈师曾、丰子恺、林风眠、潘天寿、倪贻德这些文笔与丹青同辉的人物。老画家吴冠中、黄永玉等人近年... 画家写文章,可以说是中国的艺术传统,将近700年来,画家而不擅诗文,几乎成为画家之耻。近百年中国画坛虽说是斯文寥落,但仍然出现了诸如陈师曾、丰子恺、林风眠、潘天寿、倪贻德这些文笔与丹青同辉的人物。老画家吴冠中、黄永玉等人近年的写作声誉,更远远超出美术圈之外。相形之下,新一代画家从事著述的毕竟不多。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近半个世纪中国美术教育重在技艺训练,而疏远了学艺者的思想开发,淡化了艺术的人文情怀这一历史教训。许江是著名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曾 中国美术教育 潘天寿 许江 林风眠 中国画坛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传统 吴冠中 黄永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无和他的画
13
作者 水天中 《美术之友》 2004年第6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大师作品 吴昌硕 八大山人 传统山水画 写意花鸟 石涛 饱游饫看 气骨 中国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怜相”——一种“时世妆”的探讨
14
作者 水天中 《中国书画》 2004年第3期114-114,共1页
"可怜相",指使人怜悯的面相和情态,这种状态可以使观者怜而生爱。"时世妆",即时下流行的装扮方式。语出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可怜相"... "可怜相",指使人怜悯的面相和情态,这种状态可以使观者怜而生爱。"时世妆",即时下流行的装扮方式。语出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可怜相"是指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绘画、书法中的一种流行风格。其特征是对萎靡、缩瑟、稚拙、畸变的偏爱。这种风尚的创始者是几位"新文人画"画家,他们追慕某些明清文人画家的风格,以精心设计的草率和稚拙,描绘"古风"人物(说"古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人画 中国绘画 上阳白发人 明清文人 流行风格 九十年代 绘画创作 文人画家 堕马髻 形式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维新和他的书画
15
作者 水天中 《书画世界》 2002年第1期32-32,共1页
我初识景维新是在『大跃进』后期的一九五九年秋天,那时他在平凉师范文科班学习,喜欢写字画画,是学校美术活动的主力。刘国士老师让我也去辅导美术组活动,所以经常在一起画画谈天。他的谦虚好学,在学校各科老师中都有很深的印象,教地理... 我初识景维新是在『大跃进』后期的一九五九年秋天,那时他在平凉师范文科班学习,喜欢写字画画,是学校美术活动的主力。刘国士老师让我也去辅导美术组活动,所以经常在一起画画谈天。他的谦虚好学,在学校各科老师中都有很深的印象,教地理课的老教师宋学濂,曾在安排留校毕业生工作的会上叹息:『景维新太少了!』宋老师的激动实际上反映了学校老师们的共同看法。果然,景维新留校之后,教学、工作、劳动……哪里麻烦多,任务催得急,就抽调他去哪里,我曾叹息他从此不再有画画的机会。景维新待人的平和、处理问题的清晰和工作效率很快就传到校园之外。一年多之后,他调离师范学校,成为文教部门的干部,后来又被派往华亭、庄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教师 毕业生工作 书法艺术 师范学校 老师 工作效率 大跃进 地理课 美术 留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功慤的绘画境界
16
作者 水天中 《上海艺术家》 2012年第2期42-43,共2页
20世纪的中国绘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世纪初在艺术观念和形式方面探寻变革,张扬艺术个性,到世纪中期的艺术臣服于政治斗争,限制艺术的个性色彩,使艺术成为人与人相斗的棍棒。在付出严重的人身和精神代价之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的中国绘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世纪初在艺术观念和形式方面探寻变革,张扬艺术个性,到世纪中期的艺术臣服于政治斗争,限制艺术的个性色彩,使艺术成为人与人相斗的棍棒。在付出严重的人身和精神代价之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绘画向它的本源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艺术观念 画境 中国绘画 艺术个性 政治斗争 个性色彩 本源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行重行行——于振立艺术印象
17
作者 水天中 《中国艺术》 2012年第3期22-25,共4页
于振立是一个不断探寻、不断进取的艺术家。虽然他对中国艺术的主流时尚采取疏离态度.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作为艺术家的自己身处的环境变迁。他是一个关注社会结构变化、思考文化发展走势的艺术家。虽然他思想的波澜常常以极富个性色彩的... 于振立是一个不断探寻、不断进取的艺术家。虽然他对中国艺术的主流时尚采取疏离态度.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作为艺术家的自己身处的环境变迁。他是一个关注社会结构变化、思考文化发展走势的艺术家。虽然他思想的波澜常常以极富个性色彩的玄虚形式表现出来.但他对艺术潮流和自身艺术状态持续的思考与应对.却是相当扎实的.其广度和深度在当代中国艺术家之中也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印象 社会结构变化 环境变迁 中国艺术 文化发展 当代中国 艺术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简而韵长的水彩画
18
作者 水天中 《中国美术》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刘大为是当代杰出的中国画家,他以水墨表现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深得"气韵生动"之妙谛。最近看到他的一批水彩画作品,使我对他的艺术以及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状态,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工具、材料和技术是艺术手段而非目的。苏东坡有论... 刘大为是当代杰出的中国画家,他以水墨表现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深得"气韵生动"之妙谛。最近看到他的一批水彩画作品,使我对他的艺术以及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状态,有了新的理解与感悟—工具、材料和技术是艺术手段而非目的。苏东坡有论艺名言:"分科而医,医之衰也,占色而画,画之陋也……谓彼长于是则可也,曰能是不能是则不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转换治艺手段,依然可以"通其意无适而不可"。水彩这一普通的绘画手段,也完全能够达到"气韵生动"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水彩画 中国画家 艺术手段 中国绘画 绘画手段 审美境界 刘大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历史和历史的人——评冯远的人物画
19
作者 水天中 《中国美术》 2011年第2期14-23,共10页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功能上多强调"成教化,助人伦",于画家则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然而自唐代人物画高峰之后,其主流地位逐渐为山水画、花鸟画所代替,至近现代方得再次复兴,但当代的传统人物画仍然存在形...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功能上多强调"成教化,助人伦",于画家则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然而自唐代人物画高峰之后,其主流地位逐渐为山水画、花鸟画所代替,至近现代方得再次复兴,但当代的传统人物画仍然存在形象雷同、图式重复的严重问题,更少有画家能从"历史与文化"的深层次角度来进行探索。冯远的作品中汇聚着深邃的人文关怀与精妙的笔墨。《秦隶筑城图》用水墨晕染构筑了一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慷慨凝重的悲歌,《秦嬴政称帝庆典图》以白描勾勒描绘重大典礼的肃穆与隆重;《英雄交响曲》借助明暗和起伏的色调展现着中国近现代可歌可泣的历史,《世纪梦》通过表现相当程度上决定历史命运的领袖人物的肖像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冯远笔下的历史人物画深宏博大,不但表现"历史的人",更是在思索"人的历史"。冯远表现文学艺术方面风流人物的作品同样出色,将人物与山水、花鸟巧妙结合,正如水天中所说,"面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苏轼;在‘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之际独坐的欧阳修;在豆棚瓜架边的月光下记写传奇故事的蒲松龄……最近的《诸子》系列虽不加衬景,但与题款配合,相得益彰,流露出独特的水墨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物画 历史 冯远 主流地位 志于道 游于艺 山水画 花鸟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正中的绘画艺术
20
作者 水天中 《上海艺术家》 2008年第2期30-30,共1页
对关陇山河的陌生看客,安正中的作品可以引导他领略那里的独特风色;对于熟悉那一带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人来说,安正中的作品就像是纭绕于山野村落之间的炊烟和牧歌,它的声色、气息、以毫不张扬而又不可抵御的魅力,唤醒久违的乡情。很... 对关陇山河的陌生看客,安正中的作品可以引导他领略那里的独特风色;对于熟悉那一带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人来说,安正中的作品就像是纭绕于山野村落之间的炊烟和牧歌,它的声色、气息、以毫不张扬而又不可抵御的魅力,唤醒久违的乡情。很清楚的一点是这种感染力并不是来自画家所描绘的物相自身,而是来自画家个性化的艺术处理。我们欣赏安正中所抒写的关陇山原,也就是在接近以这样的气度表现关陇山原的画家,感受他的精神和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人文环境 艺术处理 画家 感染力 个性化 作品 气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