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紫锥菊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毛驰文
黄明凤
+5 位作者
李淼淼
陈兰
罗怡泓
连凯琪
马圣明
朱二鹏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71-4483,共13页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EP)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活性成分、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EP)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活性成分、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抗PEDV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PEDV感染IPEC-J2细胞模型,利用不同浓度EP提取物处理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DV N蛋白mRNA转录水平,并分析EP提取物对PEDV复制的影响;采用LC-MS对EP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NCBI数据库检索EP药用活性成分与抗PEDV作用相关的分子靶点,取交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构建“EP-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同时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EP抗PEDV作用的核心成分、关键靶点及潜在机制。利用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P提取物显著抑制了PEDV N蛋白mRNA转录水平(P<0.05)。LC-MS检测发现,EP中含有甜菜碱、鞣花酸、菊苣酸等81种化学成分,分类占比最高的主要为酚类、萜类、黄酮类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EP中鞣花酸、(+)-儿茶素、苦参碱等18种药用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144个靶点发挥抗PEDV作用,重要核心成分有山奈酚、漆黄素、木犀草素等,关键靶点包括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53,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等,主要涉及Th17细胞分化、NOD样受体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参与细胞免疫、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鞣花酸与TP53、IL-6、SRC、MAPK1结合能均<-29.308 kJ/mol,且鞣花酸与MAPK1结合力最强。【结论】本研究分析预测EP是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复杂作用,利用山柰酚、漆黄素、木犀草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TP53、IL-6、SRC、MAPK1等靶点,通过调控Th17细胞分化、NOD样受体、FoxO等信号通路发挥抗PED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紫锥菊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紫锥菊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毛驰文
黄明凤
李淼淼
陈兰
罗怡泓
连凯琪
马圣明
朱二鹏
机构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71-4483,共13页
基金
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158)
安阳工学院博士启动资金项目(BSJ2021007、BHJ2022009)。
文摘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EP)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活性成分、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抗PEDV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PEDV感染IPEC-J2细胞模型,利用不同浓度EP提取物处理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DV N蛋白mRNA转录水平,并分析EP提取物对PEDV复制的影响;采用LC-MS对EP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NCBI数据库检索EP药用活性成分与抗PEDV作用相关的分子靶点,取交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构建“EP-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同时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EP抗PEDV作用的核心成分、关键靶点及潜在机制。利用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P提取物显著抑制了PEDV N蛋白mRNA转录水平(P<0.05)。LC-MS检测发现,EP中含有甜菜碱、鞣花酸、菊苣酸等81种化学成分,分类占比最高的主要为酚类、萜类、黄酮类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EP中鞣花酸、(+)-儿茶素、苦参碱等18种药用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144个靶点发挥抗PEDV作用,重要核心成分有山奈酚、漆黄素、木犀草素等,关键靶点包括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53,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等,主要涉及Th17细胞分化、NOD样受体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参与细胞免疫、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鞣花酸与TP53、IL-6、SRC、MAPK1结合能均<-29.308 kJ/mol,且鞣花酸与MAPK1结合力最强。【结论】本研究分析预测EP是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复杂作用,利用山柰酚、漆黄素、木犀草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TP53、IL-6、SRC、MAPK1等靶点,通过调控Th17细胞分化、NOD样受体、FoxO等信号通路发挥抗PEDV作用。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紫锥菊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Keywords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Echinacea purpurea
LC-MS
network pharmacology
分类号
S853.74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S852.65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紫锥菊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作用机制
毛驰文
黄明凤
李淼淼
陈兰
罗怡泓
连凯琪
马圣明
朱二鹏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