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防洪安全度评价体系研究
1
作者 张舒羽 毛颂平 孙大勇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3期27-30,65,共5页
文章基于洪水风险评价理论构建了长三角地区防洪安全度评价体系,从致灾因子和灾害损失两方面来综合评价区域防洪安全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近5年(2019-2023年)在洪涝灾害防御方面表现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5年中... 文章基于洪水风险评价理论构建了长三角地区防洪安全度评价体系,从致灾因子和灾害损失两方面来综合评价区域防洪安全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近5年(2019-2023年)在洪涝灾害防御方面表现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5年中长三角区域防洪安全基本处于可控范围,且近5年来区域整体防洪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在应对极端降雨引发的流域性大洪水事件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洪涝灾害防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防洪安全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设防水位变化对区域防洪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毛颂平 张舒羽 孙大勇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10期51-55,共5页
太湖位于太湖流域中心位置,是流域的洪水集散地,其设防水位是评判流域防洪形势的重要特征水位之一,也是部署流域防汛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的流域性洪水中,太湖水位多次突破原设防水位,对区域防洪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太湖流... 太湖位于太湖流域中心位置,是流域的洪水集散地,其设防水位是评判流域防洪形势的重要特征水位之一,也是部署流域防汛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的流域性洪水中,太湖水位多次突破原设防水位,对区域防洪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太湖流域河网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分析研究太湖设防水位的变化对区域防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设防水位与上游区域洪水位呈正相关,与下游区域洪水位呈负相关。太湖设防水位的升高,使得上游区域超特征水位的幅度和历时逐渐增大,特别是对湖西区和长兴平原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太湖流域 设防水位 区域防洪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等宽明渠交汇水流污染物混合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毛颂平 朱海 +3 位作者 王玲玲 华祖林 陆圣杰 薛晓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69,96,共7页
为研究明渠交汇水流污染物混合规律,针对90°等宽顺直明渠水流交汇口,建立三维水动力污染物耦合输运数学模型,对6种不同汇流比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交汇水流污染物分布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且与二次流密切相关;水体... 为研究明渠交汇水流污染物混合规律,针对90°等宽顺直明渠水流交汇口,建立三维水动力污染物耦合输运数学模型,对6种不同汇流比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交汇水流污染物分布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且与二次流密切相关;水体表层污染带最大宽度与汇流比的关系和水体内部不同,表层水体污染带最大宽度在小汇流比工况下为主渠宽度,不随汇流比的变化而改变,在大汇流比工况下与汇流比呈良好的一次函数关系;中下层水体污染带最大宽度与汇流比呈二次曲线关系;汇流比越接近0.5,污染物混合越不均匀,且汇流比越大,污染物混合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交汇水流 污染物 汇流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支流交汇河段污染物传输模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余真真 朱海 +3 位作者 毛颂平 闫莉 张雷 赵丽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黄河干流与支流交汇河段水质演变趋势,从水环境系统变化规律出发,以黄河小北干流与汾河入黄河交汇河段为研究区域,建立实尺度三维大涡模拟模型,实现高精度污染物传输模拟。结果表明:汾河入黄河干流交汇口横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大... 为了研究黄河干流与支流交汇河段水质演变趋势,从水环境系统变化规律出发,以黄河小北干流与汾河入黄河交汇河段为研究区域,建立实尺度三维大涡模拟模型,实现高精度污染物传输模拟。结果表明:汾河入黄河干流交汇口横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大,水流流速分布不均,紊动能最大值为0.036 m^(2)/s^(2),汇合口下游左岸形成了较大范围的低流速区,引起污染物滞留;受地形影响,在汾河入黄后污染物在汾河入黄口下游形成约11 km长的污染带;计算区域河段宽深比大,污染物垂向混合扩散效应极小,扩散过程以二维为主,污染物横向扩散梯度与水体紊动能分布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小北干流 汾河入黄河段 大涡模拟 复杂水动力条件 污染物浓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汇角对明渠交汇口污染物输运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洁如 朱海 +4 位作者 毛颂平 武显扬 王玲玲 余真真 王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1,共9页
针对等宽矩形断面明渠交汇口建立三维两相流水动力-污染物耦合数学模型,将污染物视作保守物质,不考虑其降解作用。该耦合模型以雷诺应力模型为基础,定量研究不同交汇角工况下交汇口的分离区几何特性及污染物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交... 针对等宽矩形断面明渠交汇口建立三维两相流水动力-污染物耦合数学模型,将污染物视作保守物质,不考虑其降解作用。该耦合模型以雷诺应力模型为基础,定量研究不同交汇角工况下交汇口的分离区几何特性及污染物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交汇口分离区几何形状、污染物分布特性均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且受交汇角影响;交汇角较大时分离区的几何对称性更强,不同交汇角下断面环流的位置不同,污染物的分布也不同,污染带最大宽度、混合界面宽度均随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分离区及其上游污染物混合速率随交汇角的增大而加快,在流速恢复区及其下游,混合速率基本不受交汇角影响,其沿程变化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水流 污染物 交汇角 数值模拟 雷诺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