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界面性质和破乳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梅钦 王浩 +3 位作者 田丹 毛雷霆 宗华 李明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3-758,共6页
用界面张力仪和表面粘弹性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体系对模拟油与模拟水(简称油水)界面特性、乳状液稳定性和采出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固体悬浮物... 用界面张力仪和表面粘弹性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体系对模拟油与模拟水(简称油水)界面特性、乳状液稳定性和采出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固体悬浮物的采出液过滤后与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降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降低,而随HPAM浓度的增加,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增加;原油与二元复合体系所形成的W/O和O/W型乳状液稳定性随HPAM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采出液中HPAM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处理采出液的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乳状液 采收率 复合驱 石油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原油各组分对界面膜扩张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方洪波 王磊 +2 位作者 宗华 毛雷霆 张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6-752,共7页
采取经典的四组分分离方法(SARA)将胜利原油分离得到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利用醇碱萃取法得到酸性组分。通过滴外形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上述5类原油组分及稀释原油的界面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振荡频率和各组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采取经典的四组分分离方法(SARA)将胜利原油分离得到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利用醇碱萃取法得到酸性组分。通过滴外形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上述5类原油组分及稀释原油的界面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振荡频率和各组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活性组分及稀释原油表现出与表面活性剂类似的界面扩张行为,扩张模量均随振荡频率增大而增大,随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角随振荡频率增大而降低,随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加。各组分模拟油及稀释原油形成的界面膜均表现出较强的弹性行为,且按其界面行为可以分为3组:稀释原油和饱和分、酸性组分和胶质、芳香分和沥青质。模量最大值对应的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为稀释原油和饱和分、酸性组分和胶质、芳香分和沥青质。沥青质扩张模量的最大值在25mN/m左右,略高于稀释原油和其它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原油 四组分分离方法 原油组分 界面 扩张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对原油组分界面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宗华 王磊 +5 位作者 方洪波 毛雷霆 王宇慧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82-2988,共7页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对胜利采油厂高温高盐油藏采出原油中酸性活性组分和沥青质界面膜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活性组分浓度条件下的界面扩张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750mg·L-1HMPAM能够在界面上...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对胜利采油厂高温高盐油藏采出原油中酸性活性组分和沥青质界面膜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活性组分浓度条件下的界面扩张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750mg·L-1HMPAM能够在界面上形成网络结构,界面扩张模量数值高达100mN·m-1左右;油相中的酸性组分随着老化时间增加吸附到界面上,与HMPAM分子的疏水改性部分形成聚集结构,一方面通过快速的扩散交换过程大大降低扩张模量,另一方面通过与疏水改性部分的相互作用加强HMPAM分子间的缔合强度,增强网络结构的弹性.沥青质分子尺寸相对较大,分子间存在氢键等较强的相互作用,造成沥青质界面聚集体和HMPAM形成的网络结构共同决定界面膜性质,混合膜的扩张模量较单独HMPAM体系仅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 原油 酸性组分 沥青质 界面扩张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和油-水界面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梅钦 丁波 +2 位作者 郑晓宇 毛雷霆 李明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用DCAT-21型表面张力及接触角仪测定了不同结构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_n-s-C_n·2Br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变化,为选择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烷基链长n均为12时,随联接基团数s的增加,季铵盐型... 用DCAT-21型表面张力及接触角仪测定了不同结构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_n-s-C_n·2Br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变化,为选择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烷基链长n均为12时,随联接基团数s的增加,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能力减小。s相同时,随着烷基链长n增加,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加入无机盐可以进一步降低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较类似结构的单链单头普通表面活性剂的CMC值低,且达到最低界面张力时的浓度比单链单头普通表面活性剂低2个数量级。Gemini表面活性剂的高表面活性主要由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化学驱采出液稳定性不同指标的关联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美蓉 赵娜娜 +3 位作者 方洪波 宗华 毛雷霆 李冉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2-616,共5页
研究了聚合物、石油磺酸盐及二元复合驱作为驱油剂对孤岛油田采出的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考察用不同指标表征乳状液稳定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60℃、破乳剂TA1031质量浓度为100mg/L时,随各种驱油剂质量浓度的增大,原油乳状液破乳... 研究了聚合物、石油磺酸盐及二元复合驱作为驱油剂对孤岛油田采出的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考察用不同指标表征乳状液稳定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60℃、破乳剂TA1031质量浓度为100mg/L时,随各种驱油剂质量浓度的增大,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率降低,120min时脱水率由高到低的原油乳状液体系的顺序为石油磺酸盐体系、聚合物体系、二元复合驱体系,对应的稳定性评分SV值逐渐增大,体系的静态稳定性逐渐增强;对应的破乳后水相Zeta电位绝对值、电导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二元复合驱体系、聚合物体系、石油磺酸盐体系;水相中的油滴中值粒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石油磺酸盐体系、聚合物体系、二元复合驱体系。水相的Zeta电位值越负、电导率越高、水中油滴中值粒径越小,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强,脱水率也越低,表明表征化学驱采出液稳定性的各指标具有很好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表征 静态稳定性 脱水率 ZETA电位 电导率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性质表征二元驱驱油剂对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玮 李美蓉 +3 位作者 毛雷霆 李浩程 赵娜娜 黄漫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通过破乳脱水实验及界面性质研究了HPAM、吡咯林及其二元驱体系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浓度为100mg/L不同驱油剂后均使破乳剂BSE-238对原油乳状液的脱水率降低15%以上,SV值均增大,不同驱油剂均增强了原油乳状液的... 通过破乳脱水实验及界面性质研究了HPAM、吡咯林及其二元驱体系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浓度为100mg/L不同驱油剂后均使破乳剂BSE-238对原油乳状液的脱水率降低15%以上,SV值均增大,不同驱油剂均增强了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含驱油剂的乳状液体系破乳后水相电导率增大、Zeta电位负值增大,破乳脱出水中含油量增大、油滴粒径减小。不同驱油剂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不同:HPAM对体系界面张力无明显影响,是通过增大体系黏度增强其稳定性;吡咯林对乳状液体系黏度无影响,大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增强乳状液稳定性;两种驱油剂协同作用,使二元驱采出液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脱水率 界面张力 ZETA电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埕东联合站泡沫驱采出液综合处理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玮 方洪波 +2 位作者 宗华 毛雷霆 李浩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0,118,共3页
针对埕东联合站进站采出液出现原油乳化稳定性增强,在各处理阶段原油含水率普遍严重超标的问题,研究了泡沫剂对采出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发现泡沫剂的存在导致采出液的乳化状态更加稳定,乳化类型更加复杂,同时温度和沉降时间等因素... 针对埕东联合站进站采出液出现原油乳化稳定性增强,在各处理阶段原油含水率普遍严重超标的问题,研究了泡沫剂对采出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发现泡沫剂的存在导致采出液的乳化状态更加稳定,乳化类型更加复杂,同时温度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采出液的乳化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室内优化筛选出适用于泡沫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的处理剂,现场应用结果证实,采用室内合成的SE-87和SE-86处理剂后,外输油含水率小于1%,且在药剂投加量、站内运行成本、资源利用、改善站内工艺流程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仅药剂成本及加热炉成本每年就可以节约资金约650×10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 泡沫剂 采出液 乳化类型 乳化稳定性 处理剂 埕东联合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溶液的表面性质 被引量:10
8
作者 毛雷霆 齐亚会 +2 位作者 孙振东 曾强 严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6,共5页
采用醇提法提取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考察了溶液pH值和电解质浓度对茶皂素表面张力和表面扩张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升高,临界胶束浓度增大,表面扩张模量下降;电解质的加入对茶皂素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影响不太,但会破坏表面活... 采用醇提法提取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考察了溶液pH值和电解质浓度对茶皂素表面张力和表面扩张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升高,临界胶束浓度增大,表面扩张模量下降;电解质的加入对茶皂素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影响不太,但会破坏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氢键作用,从而降低表面扩张模量.在中性条件下茶皂素的表面扩张模量较大,可达200 m N/m以上,这可能是茶皂素泡沫稳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扩张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