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毛海芳
何江
+3 位作者
吕昌伟
梁英
刘华琳
王凤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06-2412,共7页
以富营养化类型不同的乌梁素海和岱海为对象,根据水域面积及生态类型进行采样及分析测试,开展了湖泊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形态的相关性研究,对比分析了2个湖泊沉积物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了2个湖泊沉积物微生物量...
以富营养化类型不同的乌梁素海和岱海为对象,根据水域面积及生态类型进行采样及分析测试,开展了湖泊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形态的相关性研究,对比分析了2个湖泊沉积物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了2个湖泊沉积物微生物量与含水率、pH及有机碳各形态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介于5.59×108~32.46×108个·g-1dw,平均16.36×108个·g-1dw;岱海表层沉积物微生物量介于4.76×108~43.66×108个·g-1dw,平均25.04×108个·g-1dw;乌梁素海微生物量的高值区位于湖区东南部,岱海微生物量的高值区位于湖心区;2个湖泊沉积物柱芯中的微生物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沉积物微生物量与含水率、总氮和活性有机碳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
有机碳形态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有机质降解与微生物量动态响应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毛海芳
何江
+3 位作者
侯德坤
吕昌伟
王维
樊明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基于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植物种类和微生物特性,开展了自然条件下乌梁素海芦苇、穗花狐尾藻和龙须眼子菜等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与微生物量的动态模拟实验,探讨了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和微生物量的动态变...
基于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植物种类和微生物特性,开展了自然条件下乌梁素海芦苇、穗花狐尾藻和龙须眼子菜等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与微生物量的动态模拟实验,探讨了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和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中各处理的上覆水中溶解态碳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幅不同。与岱海相比,乌梁素海上覆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在30~90d期间内较高。乌梁素海加有机物料与空白处理的DIC含量差异不显著,岱海湖心与湖滨处理的DIC含量相当。动态模拟实验中,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可能反映了在利用有机碳源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轻组有机碳明显减少,重组有机碳有所增加,揭示有机质矿化作用大于腐殖化作用,且腐殖化过程中腐殖质形成的速率序列为富啡酸(FA)>胡敏酸(HA);0~80d内,有机物料对腐殖质增加的幅度序列为芦苇>穗花狐尾藻>龙须眼子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降解
微生物量
模拟试验
乌梁素海
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水-沉积物系统中有机磷分布特征
被引量:
8
3
作者
吕昌伟
何江
+1 位作者
毛海芳
梁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1-545,共5页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12mg·L-1和0.01~0.03mg·L-1,2个...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12mg·L-1和0.01~0.03mg·L-1,2个湖泊上覆水中DOP均占TDP的60%以上,是上覆水中TDP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存在形态;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5~69.40mg·kg-1和168.21~178.41mg·kg-1;2个湖泊上覆水中DOP含量明显高于英格兰Tamar河口区,2个湖泊沉积物中Or-P的含量低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据估算,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的DOP库分别达到12t和10t;这2个湖泊沉积物中Or-P的差异性反映了湖泊环境及生态类型对Or-P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揭示有机磷库是不容忽视的潜在生物有效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
分布特征
上覆水
沉积物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碳的形态分布及其制约机制
被引量:
7
4
作者
吕昌伟
何江
+3 位作者
梁英
毛海芳
刘华琳
王凤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0-338,共9页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上覆水中TIC、DIC、TOC、DOC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的水化学特征和TIC、DIC、TOC、DOC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制约机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均属蒸发-浓缩类...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上覆水中TIC、DIC、TOC、DOC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的水化学特征和TIC、DIC、TOC、DOC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制约机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均属蒸发-浓缩类型,湖泊水体离子组分特征受控于流域的蒸发-浓缩作用及蒸发盐岩的风化作用;岱海TIC、DIC、TOC、DO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3~1.16)×104、(0.78~0.90)×104、(0.07~0.63)×104、(0.07~0.48)×104μmol·L-1,乌梁素海TIC、DIC、TOC、DO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8~1.00)×104、(0.03~0.81)×104、(0.10~0.51)×104、(0.04~0.32)×104μmol·L-1;2个湖泊上覆水中TIC和DIC含量的差异性是湖泊富营养化类型、自然地理区划、水文地质背景及水量收支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岱海上覆水中DIC、TIC、DOC、TOC受N、P、Si等3种营养盐的共同影响,乌梁素海上覆水中DIC、TIC、DOC、TOC主要受N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
形态分布
湖泊
上覆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尔瓦罗·西扎的地区建筑思想与作品解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毛海芳
王冬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0期4-7,共4页
该文从西扎所处的生长背景出发研究,从对地区性与现代性的结合、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和对地方文脉的理解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西扎的设计作品,总结出西扎着眼于对建筑本体问题的思考,开发出一种自然而真实的地区性建筑语言。
关键词
阿尔瓦罗·西扎
地区建筑
建筑思想
地方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
被引量:
7
6
作者
毛海芳
王冬
《城市建筑》
2019年第8期82-85,共4页
本文以昆明乌龙浦"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旨在研究云南地区典型民居建筑形式背后的建造逻辑与人文背景。通过剖析乌龙浦"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建筑内部空间,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
本文以昆明乌龙浦"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旨在研究云南地区典型民居建筑形式背后的建造逻辑与人文背景。通过剖析乌龙浦"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建筑内部空间,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建筑
云南民居
一颗印
形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毛海芳
何江
吕昌伟
梁英
刘华琳
王凤娇
机构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06-241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63003)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大学"513工程"基金
文摘
以富营养化类型不同的乌梁素海和岱海为对象,根据水域面积及生态类型进行采样及分析测试,开展了湖泊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形态的相关性研究,对比分析了2个湖泊沉积物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了2个湖泊沉积物微生物量与含水率、pH及有机碳各形态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介于5.59×108~32.46×108个·g-1dw,平均16.36×108个·g-1dw;岱海表层沉积物微生物量介于4.76×108~43.66×108个·g-1dw,平均25.04×108个·g-1dw;乌梁素海微生物量的高值区位于湖区东南部,岱海微生物量的高值区位于湖心区;2个湖泊沉积物柱芯中的微生物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沉积物微生物量与含水率、总氮和活性有机碳呈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微生物量
有机碳形态
湖泊
Keywords
microbial biomass
organic carbon forms
lake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有机质降解与微生物量动态响应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毛海芳
何江
侯德坤
吕昌伟
王维
樊明德
机构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大学环境地质研究所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3003)
内蒙古大学创新团队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基于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植物种类和微生物特性,开展了自然条件下乌梁素海芦苇、穗花狐尾藻和龙须眼子菜等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与微生物量的动态模拟实验,探讨了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及其形态和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中各处理的上覆水中溶解态碳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幅不同。与岱海相比,乌梁素海上覆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在30~90d期间内较高。乌梁素海加有机物料与空白处理的DIC含量差异不显著,岱海湖心与湖滨处理的DIC含量相当。动态模拟实验中,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可能反映了在利用有机碳源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轻组有机碳明显减少,重组有机碳有所增加,揭示有机质矿化作用大于腐殖化作用,且腐殖化过程中腐殖质形成的速率序列为富啡酸(FA)>胡敏酸(HA);0~80d内,有机物料对腐殖质增加的幅度序列为芦苇>穗花狐尾藻>龙须眼子菜。
关键词
有机质降解
微生物量
模拟试验
乌梁素海
岱海
Keywords
biodegradation
microbial biomass
simulated experiment
Wuliangsuhai
Daihai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水-沉积物系统中有机磷分布特征
被引量:
8
3
作者
吕昌伟
何江
毛海芳
梁英
机构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1-54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3003)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BS0601)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Z20080209)
文摘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12mg·L-1和0.01~0.03mg·L-1,2个湖泊上覆水中DOP均占TDP的60%以上,是上覆水中TDP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存在形态;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中有机磷(Or-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5~69.40mg·kg-1和168.21~178.41mg·kg-1;2个湖泊上覆水中DOP含量明显高于英格兰Tamar河口区,2个湖泊沉积物中Or-P的含量低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据估算,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的DOP库分别达到12t和10t;这2个湖泊沉积物中Or-P的差异性反映了湖泊环境及生态类型对Or-P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揭示有机磷库是不容忽视的潜在生物有效磷源。
关键词
有机磷
分布特征
上覆水
沉积物
湖泊
Keywords
organic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verlying water
sediments
lakes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碳的形态分布及其制约机制
被引量:
7
4
作者
吕昌伟
何江
梁英
毛海芳
刘华琳
王凤娇
机构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0-33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3003)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BS0601)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Z20080209)
文摘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上覆水中TIC、DIC、TOC、DOC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的水化学特征和TIC、DIC、TOC、DOC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制约机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均属蒸发-浓缩类型,湖泊水体离子组分特征受控于流域的蒸发-浓缩作用及蒸发盐岩的风化作用;岱海TIC、DIC、TOC、DO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3~1.16)×104、(0.78~0.90)×104、(0.07~0.63)×104、(0.07~0.48)×104μmol·L-1,乌梁素海TIC、DIC、TOC、DO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8~1.00)×104、(0.03~0.81)×104、(0.10~0.51)×104、(0.04~0.32)×104μmol·L-1;2个湖泊上覆水中TIC和DIC含量的差异性是湖泊富营养化类型、自然地理区划、水文地质背景及水量收支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岱海上覆水中DIC、TIC、DOC、TOC受N、P、Si等3种营养盐的共同影响,乌梁素海上覆水中DIC、TIC、DOC、TOC主要受N的影响。
关键词
碳
形态分布
湖泊
上覆水
Keywords
carbon
species distributions
lakes
overlying water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尔瓦罗·西扎的地区建筑思想与作品解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毛海芳
王冬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0期4-7,共4页
文摘
该文从西扎所处的生长背景出发研究,从对地区性与现代性的结合、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和对地方文脉的理解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西扎的设计作品,总结出西扎着眼于对建筑本体问题的思考,开发出一种自然而真实的地区性建筑语言。
关键词
阿尔瓦罗·西扎
地区建筑
建筑思想
地方文脉
Keywords
Alvaro Siza
Region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thought
Regional context
分类号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
被引量:
7
6
作者
毛海芳
王冬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城市建筑》
2019年第8期82-85,共4页
文摘
本文以昆明乌龙浦"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旨在研究云南地区典型民居建筑形式背后的建造逻辑与人文背景。通过剖析乌龙浦"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建筑内部空间,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关键词
民居建筑
云南民居
一颗印
形态空间
Keywords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Yunnan folk house
Yi Keyin
form space
分类号
TU24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有机碳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毛海芳
何江
吕昌伟
梁英
刘华琳
王凤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有机质降解与微生物量动态响应模拟试验研究
毛海芳
何江
侯德坤
吕昌伟
王维
樊明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乌梁素海和岱海的水-沉积物系统中有机磷分布特征
吕昌伟
何江
毛海芳
梁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碳的形态分布及其制约机制
吕昌伟
何江
梁英
毛海芳
刘华琳
王凤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阿尔瓦罗·西扎的地区建筑思想与作品解析
毛海芳
王冬
《华中建筑》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
毛海芳
王冬
《城市建筑》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