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针对高温烟气的嗜热嗜酸同步脱硫脱氮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毛永杨 邹平 +5 位作者 孙珮石 王海玉 毕晓伊 王洁 邓辅唐 郑晓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96-201,共6页
为了解决高温烟气在洗尘降温后温度较高(50~65℃)而致常温微生物(30℃)净化效果大幅度下降的难题,将取自云南腾冲酸性热泉的泥水菌样通过质量浓度为2 000~3 000 mg/m3的SO2和500~2 000 mg/m3的NOx诱导驯化90 d后,分离得到一株嗜热嗜... 为了解决高温烟气在洗尘降温后温度较高(50~65℃)而致常温微生物(30℃)净化效果大幅度下降的难题,将取自云南腾冲酸性热泉的泥水菌样通过质量浓度为2 000~3 000 mg/m3的SO2和500~2 000 mg/m3的NOx诱导驯化90 d后,分离得到一株嗜热嗜酸的同时脱硫脱氮菌NS。该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呈短杆状,大小为1.5~2.0μm,其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生长pH值为4.0。经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NS菌株与Alicyclobacillus sendaiensis的相似度达99%。该菌株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培养60 h后,能同步利用硫代硫酸盐和硝酸盐,对硫代硫酸盐和硝酸盐的代谢率分别超过80%和85%,代谢产物为硫酸盐、单质硫和亚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烟气 嗜热嗜酸同时脱硫脱氮菌 ALICYCLOBACILLUS sendaiensis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测定牛肝菌中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22
2
作者 毛永杨 杨桐 +2 位作者 苏涛 李智高 田金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72-277,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测定牛肝菌中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通过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计算出不确定度的各主要分量,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浓度因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测定牛肝菌中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通过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计算出不确定度的各主要分量,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浓度因素、仪器、样品不均匀性及回收率,其中浓度因素主要受标准曲线拟合的影响。该评估系统可为今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测定食用菌中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的不确定度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 汞形态 不确定度 牛肝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乙醇辅助法提取灯笼椒中的辣椒籽油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毛永杨 杨桐 +2 位作者 李智高 苏涛 田金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该实验对酶解-乙醇辅助法提取灯笼椒中辣椒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考察了提取出的灯笼椒辣椒籽油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水酶-乙醇法提取辣椒籽油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辣椒籽粉的粒度为80目,料液比为1∶6、复合酶为0.8%的中性蛋白酶和1... 该实验对酶解-乙醇辅助法提取灯笼椒中辣椒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考察了提取出的灯笼椒辣椒籽油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水酶-乙醇法提取辣椒籽油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辣椒籽粉的粒度为80目,料液比为1∶6、复合酶为0.8%的中性蛋白酶和1%的果胶酶,酶解体系的最适pH、最适温度、最适酶解时间分别为5.5、50℃和5.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辣椒籽油的提取率可达21.57%。辣椒籽油对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黑曲霉、化脓性链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明显抑菌作用。该研究为辣椒籽油的初步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今后研发新型绿色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笼椒籽油 提取工艺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线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毛永杨 杨桐 +2 位作者 苏涛 李智高 田金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9期6886-6891,共6页
目的对米线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根据GB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对米线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通过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计算出不确定度的各主要分量... 目的对米线中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方法根据GB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对米线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通过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计算出不确定度的各主要分量,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在置信水平为95%时,合成不确定度为0.23856,扩展不确定度为0.49764。结论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样品的均匀性和重复测定,该评估系统可为今后实验室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评估提供参考,为检验检测结果的科学表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线 菌落总数 不确定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蜂蜜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毛永杨 宁德兴 +3 位作者 李智高 田金兰 杨子秋 范晓旭 《现代食品》 2021年第23期43-47,61,共6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蜂蜜行业在世界上的生产和消费状态,发现中国蜂群量、蜂王浆、蜂蜜的生产及消费等比重都在世界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20年我国蜂蜜市场现状出发,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切入,发现疫情下蜂蜜逆势增长的出口量和近...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蜂蜜行业在世界上的生产和消费状态,发现中国蜂群量、蜂王浆、蜂蜜的生产及消费等比重都在世界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20年我国蜂蜜市场现状出发,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切入,发现疫情下蜂蜜逆势增长的出口量和近年来不断提高的利润数据都表现出蜂蜜市场的发展生机与潜力;阐述了蜂蜜市场发展趋势下,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定制化以及多元化集中引导下,对市场结构带来的方向调整和影响;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蜂蜜行业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行业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政策与监管待更新、初级加工产品的花样催成、高端产品的创新停滞不前、人才短缺、同质化竞争以及产品的产销等问题。最终结合蜂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蜂产业的持续发展及行业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产业发展 市场分析 问题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基因芯片法同时检测3种食源性病原菌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启新 张蕾 +5 位作者 张柏棋 赵浩军 韩勤 毛永杨 彭飞进 李苏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91-19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3种食源性病原菌的液相基因芯片方法。方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3SrDNA、志贺氏菌iapH、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iap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大小为246、112bp和174bp的目的片段;将探...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3种食源性病原菌的液相基因芯片方法。方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3SrDNA、志贺氏菌iapH、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iap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大小为246、112bp和174bp的目的片段;将探针偶联到编码微球上,制成基因芯片,与目的片段进行杂交,建立3种食源性病原菌的液相基因芯片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建立的液相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38、44、21CFU/mL。结论:成功建立了3种致病菌的液相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基因芯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志贺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和GC-MS法测定饮料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飞进 徐幸 +5 位作者 舒平 毛永杨 张燕 赵浩军 杨卫花 郭启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03-306,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饮料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方法。无色样品经乙醚萃取、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定容经0.22/μm有机相滤膜净化进样,有颜色样品经乙醚萃取、离心、取乙醚上清液浓缩至近... 本文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饮料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方法。无色样品经乙醚萃取、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定容经0.22/μm有机相滤膜净化进样,有颜色样品经乙醚萃取、离心、取乙醚上清液浓缩至近干,丙酮溶解混匀,过石墨化碳黑柱净化,浓缩定容,分别进GC-FID和GC-MS测定及确证。外标法定量。GC法测定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添加回收率范围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GC-MS法测定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添加回收率范围为81%~11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该方法中GC仪器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饮料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日常检测,GC-MS法采用选择离子扫描(SIM)排除GC法测定的假阳性结果,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两种方法互补使用,适合饮料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日常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乙基香兰素 饮料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监测与负担估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苏涛 毛永杨 +1 位作者 李智高 田金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5940-5946,共7页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开展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分析、负担估计和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评估和对比不同病原食源性疾病的感染风险和危害程度,可以指导国家食品安全政策制定和...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开展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分析、负担估计和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评估和对比不同病原食源性疾病的感染风险和危害程度,可以指导国家食品安全政策制定和主动干预措施实施。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分析、负担估计和损失衡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食源性疾病的负担估计和主动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负担估计 监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标准中微生物检验指标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19
9
作者 苏涛 毛永杨 +1 位作者 田金兰 李智高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2801-2807,共7页
微生物源污染是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科学设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微生物指标及其限量对预防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将现行有效的食品标准中微生物检验指标总结归纳为"... 微生物源污染是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科学设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微生物指标及其限量对预防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将现行有效的食品标准中微生物检验指标总结归纳为"卫生指标菌""致病菌""商业无菌""病毒""抗菌指标"5个类别,分析了标准体系中指标设置、限量值规定、方法更新和标准应用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标准 微生物指标 限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智高 毛永杨 +2 位作者 狄朋敏 苏涛 田金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4期4597-4602,共6页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一种致癌性较强的剧毒物质,主要由曲霉属真菌产生,广泛存在于食品及其动物饲料中,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黄曲霉毒素具有稳定的结构,一般的处理很难将其去除。因此如何将黄曲霉毒素有效降解确保食品安全一直...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一种致癌性较强的剧毒物质,主要由曲霉属真菌产生,广泛存在于食品及其动物饲料中,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黄曲霉毒素具有稳定的结构,一般的处理很难将其去除。因此如何将黄曲霉毒素有效降解确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些年黄曲霉毒素的物理降解法、化学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物理降解 化学降解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话梅中11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伟 毛永杨 +4 位作者 李蓉 孙钢 周美丽 杨春花 范晓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2516-2521,共6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话梅中V、Cr、Co、Ni、Cu、Zn、As、Sr、Cd、Ba和Pb共11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用ICP-MS同时测定11种元素的含量,测定值...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话梅中V、Cr、Co、Ni、Cu、Zn、As、Sr、Cd、Ba和Pb共11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用ICP-MS同时测定11种元素的含量,测定值采用SPSS 16.0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1种元素在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检出限为0.002~0.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84.5%~11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国家标准物质胡萝卜(GBW10047)测定结果基本在标准认定值范围内。所测样品中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Sr>Zn>Cu>Ba>Ni>Cr>Pb>V>As>Co>Cd。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测元素中部分元素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法简单、快捷、可靠,适合于话梅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测定结果可为话梅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梅 微量元素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保健功效及其特征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苏涛 毛永杨 +1 位作者 李智高 田金兰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19期63-65,共3页
普洱茶不仅是普通饮品,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脂、降血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儿茶素、茶褐素、咖啡碱等成分是普洱茶的特征物质,与其保健功效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和特征物质进行综述,以期为普洱... 普洱茶不仅是普通饮品,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脂、降血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儿茶素、茶褐素、咖啡碱等成分是普洱茶的特征物质,与其保健功效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对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和特征物质进行综述,以期为普洱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儿茶素 茶褐素 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及其推广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智高 毛永杨 +1 位作者 苏涛 田金兰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9期121-121,共1页
近年来,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数量逐年上升,人们逐渐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对食品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食源性... 近年来,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数量逐年上升,人们逐渐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对食品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学、PCR技术等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智高 毛永杨 +1 位作者 苏涛 田金兰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第36期79-79,共1页
为研究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效果,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在含不同质量浓度的乳酸链球菌肽、溶菌酶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8 h;然后对其OD值进行测量,分析三种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效果。根据实验结果... 为研究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效果,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在含不同质量浓度的乳酸链球菌肽、溶菌酶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8 h;然后对其OD值进行测量,分析三种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抑菌效果。根据实验结果,防腐剂乳酸链球菌肽、溶菌酶对两种菌均有较高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 乳酸链球菌肽 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发光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智高 毛永杨 +1 位作者 苏涛 田金兰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第3期84-84,共1页
目前,我国处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期,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加强食品检测工作,确保食品的安全极其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具有灵敏度较高且操作方便的ATP发光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就ATP发光法在食品微... 目前,我国处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期,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加强食品检测工作,确保食品的安全极其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具有灵敏度较高且操作方便的ATP发光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就ATP发光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发光法 微生物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金兰 毛永杨 +1 位作者 苏涛 李智高 《食品界》 2019年第4期129-130,133,共3页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其安全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系到人类的健康。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而食品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不仅仅影响到食品的保质期,还是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参考依据。国家制定的食品法已经把微生物性...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其安全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系到人类的健康。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而食品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不仅仅影响到食品的保质期,还是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参考依据。国家制定的食品法已经把微生物性健康危害视为食源性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能够影响到人类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呈现多样化,致病菌微生物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精准的检测和评价食品中的微生物,作为目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就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快速检测技术 人类生存 食品安全 健康危害 食源性危害 物质基础 人类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力验证乳粉中大肠菌群计数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涛 毛永杨 +1 位作者 李智高 田金兰 《现代食品》 2019年第14期132-134,共3页
目的:评定能力验证乳粉样品的大肠菌群计数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评定所检测样品的大肠菌群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大肠菌群计数检测结果发散性较大,取其对数后再进行贝塞尔公式的计算,扩展... 目的:评定能力验证乳粉样品的大肠菌群计数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评定所检测样品的大肠菌群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大肠菌群计数检测结果发散性较大,取其对数后再进行贝塞尔公式的计算,扩展不确定度为U=0.044 272(以对数计),包含因子k=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粉 大肠菌群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