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2例成人斯蒂尔病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毛桐俊 许国飞 +1 位作者 李志 陆进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方法、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为高热98.78%,皮疹95.12%,关节痛和(或)关节炎82.93%,咽痛78...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方法、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为高热98.78%,皮疹95.12%,关节痛和(或)关节炎82.93%,咽痛78.05%,淋巴结肿大41.06%,脾脏肿大36.59%;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增多78.05%,C反应蛋白升高98.78%,红细胞沉降率增快97.56%,血清铁蛋白升高97.56%,乳酸脱氢酶升高86.21%,纤维蛋白原升高76.79%,D-二聚体升高80.36%,肝功能异常40.24%。98.78%应用糖皮质激素,89.02%患者联合应用了免疫抑制剂;血清铁蛋白≥2 000 ng/ml组复发率高达71.43%。结论:AOSD表现为高热、皮疹、关节痛、血白细胞和炎症指标升高,排除感染和肿瘤后应考虑AOSD,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大多数患者能在4周内达到病情缓解,但维持阶段病情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斯蒂尔病 临床特点 治疗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毛桐俊 徐亮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期123-125,共3页
近10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以在RA早期甚至未发病之前出现,也是较好的关节侵蚀预测指标,抗CCP抗体阳性,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病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2、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曲矗 陆进明 +4 位作者 盛君 宣丹 李志 毛桐俊 徐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IL-12、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以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测定SLE活动组、缓解组和对照组血清IL-12、IL-18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IL-12 mRNA和IL-18 mRNA的表达。结果SLE...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IL-12、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以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测定SLE活动组、缓解组和对照组血清IL-12、IL-18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IL-12 mRNA和IL-18 mRNA的表达。结果SLE活动组IL-18 mRNA、IL-18的表达较SLE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18水平与IL-12水平呈负相关(r=-0.406,P=0.019)。SLE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与IL-12、IL-12 mRNA呈负相关(r=-0.617,P<0.05;r=-0.512,P<0.05),与IL-18、IL-18 mRNA呈正相关性(r=0.817,P<0.05;r=0.806,P<0.01)。结论SLE活动组患者中存在IL-18异常高表达和IL-12异常低表达,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在SLE发病和发展中可能起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体在未分化关节炎向类风湿关节炎进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海婷 徐亮 +4 位作者 陆进明 李志 盛君 宣丹 毛桐俊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1期1812-1816,共5页
目的探讨抗突变瓜氨酸化波状蛋白(MCV)抗体、抗人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hFibA)、抗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抗体在未分化关节炎(UA)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预测价值,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UA患者随访8个... 目的探讨抗突变瓜氨酸化波状蛋白(MCV)抗体、抗人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hFibA)、抗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抗体在未分化关节炎(UA)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预测价值,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UA患者随访8个月,记录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MCV抗体、AhFibA、抗BIP抗体。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抗MCV抗体;AhFibA;抗BI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8个月后,28例(45.0%)UA患者进展为RA,34例(54.8%)为非RA患者,进展为RA的UA患者初诊时较非RA患者晨僵持续时间长、关节对称受累多见、抗CCP抗体滴度高。抗MCV抗体在UA向RA进展中有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643和0.824。AhFibA在UA向RA进展中无预测价值,其AUC为0.522。抗BIP抗体在UA向RA进展中有预测价值,其AUC为0.85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339和0.720。抗MCV抗体与肿胀、压痛关节数(r=0.488,P=0.000)、抗CCP抗体相关(r=0.509,P=0.006)。AhFibA与抗CCP抗体相关(r=0.402,P=0.034)。抗BIP抗体与CRP相关(r=0.371,P=0.026)。结论抗MCV抗体、抗BIP抗体滴度升高对于UA向RA进展具有预测价值,AhFibA可能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CV抗体 抗人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 抗BIP抗体 未分化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12例强直性脊柱炎近期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宣丹 李志 +3 位作者 毛桐俊 盛君 徐亮 陆进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necros is factor-α receptorⅡ:IgG Fc fusion protein,rh TNFR:Fc)治疗12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随访半年的结果。方法:12例AS患...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necros is factor-α receptorⅡ:IgG Fc fusion protein,rh TNFR:Fc)治疗12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随访半年的结果。方法:12例AS患者,男10例,女2例,rhTNFR:Fc每周2次皮下注射,每次25mg,连用3个月后停用观察。主要评价指标:晨僵持续时间,腰背痛和外周关节痛变化,治疗后第1、3、9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枕-墙距、指-地距的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外周关节痛和腰背痛等症状显著改善,ESR由(54.41±28.21)mm/h降至(19.0±16.0)mm/h(P=0.00017)、CRP由(70.40±100.57)mg/L降至(5.29±5.62)mg/L(P=0.04),治疗3月后ESR和CRP完全降至正常。指-地距和枕-墙距在1、3和9月较基线亦有明显改善。治疗期间除1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停止治疗后随访6个月,复发3例,其中2例于停药后1个月复发,另1例停药后3个月复发。结论:rhTNFR:Fc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联用3个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起效快,安全性好,本组病例3/12例于停药后复发,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D-EPI公式估算GFR评价狼疮肾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
6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3 位作者 毛桐俊 盛君 徐亮 陆进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肌酐(creatinine,Cr)的2012年CKD-EPI公式估算GFR对评价狼疮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对36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2年CKD-EPI公式计算每位患者分别基于Cr... 目的:探讨基于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肌酐(creatinine,Cr)的2012年CKD-EPI公式估算GFR对评价狼疮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对36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2年CKD-EPI公式计算每位患者分别基于Cr、Cys C和两者联合(Cr+Cys C)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以24 h尿蛋白定量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非狼疮肾炎组(非LN组)和狼疮肾炎组(LN组),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在LN组患者中分析Cr、Cys C及基于CKD-EPI公式计算的3种e GFR与狼疮肾炎指标间的相关性;以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将狼疮肾炎患者分为4个级别,比较每个尿蛋白级别对应的3种e GFR间的差异;比较Cr正常的LN组和非LN组患者间3种e GFR的差异。结果:血沉、补体C3、C4和抗ds-DNA抗体在非LN组和LN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在年龄、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Cys C、BUN、Cr、SLEDAI、renal-SLEDAI和e GFR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LN组中,Cr、Cys C及Cr-e GFR、Cys C-e GFR和(Cr+Cys C)-e GFR均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renal-SLEDAI具有相关性(P<0.01),而与抗ds-DNA抗体定量没有相关性(P>0.05);在LN组4个不同尿蛋白水平的Cys C-e GFR和(Cr+Cys C)-e GFR均低于Cr-e GFR(P<0.05),而前两者间无差异(P>0.05);在Cr正常的LN组和非LN组间Cr-e GFR无差异(P>0.05),而Cys C-e GFR和(Cr+Cys C)-e GFR间存在差异(P<0.01)。结论:基于Cys C或Cys C联合Cr的CKD-EPI公式估算GFR能够较好地反映LN患者早期肾脏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SC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孔素和颗粒溶素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表达
7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3 位作者 宣丹 毛桐俊 陆进明 徐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穿孔素和颗粒溶素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方法测定炎性肌病(PM/DM)组、类风湿关节炎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穿孔素和颗粒溶素表达的差异;比较PM和DM组中穿孔素和... 目的:观察穿孔素和颗粒溶素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方法测定炎性肌病(PM/DM)组、类风湿关节炎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穿孔素和颗粒溶素表达的差异;比较PM和DM组中穿孔素和颗粒溶素表达是否有差异;分析穿孔素和颗粒溶素的表达与炎性肌病疗效的关系。结果:穿孔素和颗粒溶素在PM和DM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素在炎性肌病组、对照组和类风湿关节炎组间表达无差异(P>0.05);颗粒溶素在炎性肌病组和类风湿关节炎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P<0.01和P<0.05),而炎性肌病组和类风湿关节炎组间无差异(P>0.05);在炎性肌病组中颗粒溶素和穿孔素表达无相关性,并两者在激素敏感患者和抵抗患者间无差异。结论:穿孔素和颗粒溶素单独血清学的测定不能作为判断炎性肌病活动和预后的指标,有待从多方面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素 颗粒溶素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斯蒂尔病患者血清中MIF、IL-6检测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许国飞 毛桐俊 +2 位作者 盛君 王萍 董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对AOSD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例病情活动期AOSD患者、26例病情稳定期AOSD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IF...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对AOSD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例病情活动期AOSD患者、26例病情稳定期AOSD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IF、IL-6水平。结果:活动期AOSD患者血清中MIF、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AOSD及健康对照(P<0.05),活动期AOSD患者MIF与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而与IL-6、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铁蛋白(SF)间无相关性,活动期AOSD患者IL-6与MIF、WBC、ESR、CRP、PLT、SF间均无相关性。结论:MIF在AOSD活动期时显著增高,并与WBC呈正相关,提示MIF可作为AOSD病情活动的血清标志物并参与AOSD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斯蒂尔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折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盛君 陆进明 +1 位作者 强孚勇 毛桐俊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2~2013年门诊及住院的119例绝经女性R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使用美国GE-lunar双能X线骨密度...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2~2013年门诊及住院的119例绝经女性R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使用美国GE-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骨矿含量(BMD)进行测定,应用FRAX中国模式计算受试患者未来10年髋部骨折风险概率,采用SPSS 1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9例RA患者中,年龄39~82岁,平均(58±15)岁,病程2个月~40年,中位数病程7年。骨量减少患者68例(57.1%),骨质疏松患者32例(26.9%),自发性髋部骨折患者8例(6.7%);依据FRAX计算出未来10年髋部骨折概率0.1%~22%,按骨折风险概率分组,高危组与低危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及骨密度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绝经年龄、DAS28评分、ESR、CRP、RF、抗CCP抗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年龄、服用激素呈正相关关系,与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140,P=0.000,95%CI(1.019,1.193)]、体质量指数低[OR=0.201,P=0.006,95%CI(0.064,0.633)],服用糖皮质激素[OR=4.941,P=0.002,95%CI(1.770,13.796)]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低[OR=0.927,P=0.005,95%CI(0.867,0.986)]的患者发生髋部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率增加。结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低,服用激素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低的患者发生髋部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率增加。由于FRAX应用中未包括RA疾病状态和病程长短,提示FRAX尚不能全面评估绝经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 绝经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某社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桐俊 王芳 +1 位作者 孙国民 谈文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了解常州青龙街道社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以及影响HUA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集6125例在常州市社区进行健康体检者的年龄、性别、尿酸、血脂、腹部彩超、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等指标;分析HUA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多因... 目的:了解常州青龙街道社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以及影响HUA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集6125例在常州市社区进行健康体检者的年龄、性别、尿酸、血脂、腹部彩超、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等指标;分析HUA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HUA相关因素。结果:常州青龙街道社区中老年人群HUA患病率为12.16%(745/6125),其中男性HUA检出率为19.47%(543/2789),高于女性HUA检出率6.06%(202/3336)(χ^(2)=255.841,P<0.001);HUA组与NUA组比较,HUA组年龄、SCr、BUN、ALT、AST、TG、BMI、脂肪肝(FLD)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NUA组(P<0.05);HUA组HDL水平低于NUA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r升高、BUN升高、AST升高、TG升高、患FLD、高BMI(超重/肥胖)均是发生HUA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HDL水平升高是发生HUA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常州青龙街道社区中老年人群HUA患者中SCr升高、BUN升高、AST升高、TG升高、患FLD、高BMI均是发生HUA的危险因素,男性的HUA患病率高于女性,HDL升高是HUA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中老年人群 常州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中毒临床特点及中毒原因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桐俊 盛君 +6 位作者 李志 宣丹 陈兰芳 汪筱菀 贾兰兰 徐慧 陆进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MTX)中毒临床特点及其中毒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4例MTX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引起中毒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14例MTX中毒患者均为错误服用MTX;14例患者均出现皮肤黏膜损害,5例患者出现...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MTX)中毒临床特点及其中毒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4例MTX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引起中毒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结果:14例MTX中毒患者均为错误服用MTX;14例患者均出现皮肤黏膜损害,5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6例肾功能损害;1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血细胞减少;治疗给予亚叶酸钙解救、抗感染、应用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造血、成分输血、保肝及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救治措施。9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患者死亡,2例转外院治疗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骨髓抑制,皮肤、黏膜溃烂,肝肾功能损害是MTX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感染、心功能衰竭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TX中毒死亡原因。低文化水平、医患沟通不良及无医师指导服药导致的误服是MTX中毒的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及时、合理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TX中毒死亡风险高,临床上应该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桐俊 盛君 宣丹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late-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LAS)是指45岁之后发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少见。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是指60岁之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late-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LAS)是指45岁之后发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少见。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是指60岁之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两种疾病合并存在,临床上罕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3 位作者 贾兰兰 强孚勇 毛桐俊 徐亮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作为监测炎症活动及疗效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0月~2019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住院的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共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痛风患者98例。其中10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了相关研究指...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作为监测炎症活动及疗效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0月~2019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住院的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共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痛风患者98例。其中10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了相关研究指标的复查。首先比较SF正常与SF升高患者在病程、尿酸、肌酐、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分析SF水平分别与ESR、CRP及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其次对比治疗前后SF、ESR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SF升高患者的ESR及CRP水平均高于SF正常患者(P<0.01),而两组在病程、尿酸及肌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SF水平与ESR(rs=0.535)及CRP(rs=0.448)均呈正相关(P<0.001),而SF水平与尿酸(rs=-0.053)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治疗后SF、ESR和CR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痛风急性发作期,SF可以与传统炎症监测指标一起作为疾病活动和抗炎疗效监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血清铁蛋白 血沉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痛风合并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陈兰芳 毛桐俊 李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追踪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和痛风并存的发病情况,了解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9年7月RA和痛风并存的病例,并纳入同时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和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的病例,回... 目的:追踪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和痛风并存的发病情况,了解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9年7月RA和痛风并存的病例,并纳入同时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和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病例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资料。结果:有10例患者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年龄25~77岁,8例(80%)患者痛风发病在前,9例(90%)患者血尿酸升高,7例(70%)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4例患者双源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1例患者皮下结节证实为痛风石,大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类风湿关节炎或痛风性骨破坏,但是有3例无影像学改变。结论:虽然以往的观念认为RA很少和痛风并存,但是这样的病例确实存在,研究这类患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类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 临床分析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宣丹 张芮君 +3 位作者 刘瑞韬 陈兰芳 毛桐俊 盛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40-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氨酰基tRNA合成酶抗体介导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异同。方法:收集弋矶山医院住院的18例AS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其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结果:18例患者中抗Jo-1抗体阳性8例,抗PL-7抗体阳性7... 目的:探讨不同抗氨酰基tRNA合成酶抗体介导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异同。方法:收集弋矶山医院住院的18例AS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其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结果:18例患者中抗Jo-1抗体阳性8例,抗PL-7抗体阳性7例,抗PL-12抗体阳性1例,抗EJ抗体阳性2例。抗PL-7抗体阳性组临床发热及铁蛋白升高较抗Jo-1抗体阳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ASS并发快速进展型间质肺炎(RPILD)5例(27%),其中抗EJ抗体阳性2例,抗PL-7抗体阳性3例,5例均检出高滴度抗Ro-52抗体。RPILD组较non-RPILD组更易出现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RPILD组AST、LDH、TnI、ESR及血清铁蛋白(ferritin)均较non-RPI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Jo-1抗体阳性不易合并RPI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不同ASS亚型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不一,各种抗体指标有一定差异,认识不同亚型的特点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酰基tRNA合成酶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间质性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