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少症性吞咽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欣 毛忠南 +7 位作者 张晓凌 支晓东 毛立亚 范秀玉 汪强 柳驰 李莎莎 张世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134-137,共4页
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肌少症性吞咽障碍是在肌少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吞咽障碍的新类性和新概念。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笔者通过文献阅读,总结出可能的主要致病因... 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肌少症性吞咽障碍是在肌少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吞咽障碍的新类性和新概念。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笔者通过文献阅读,总结出可能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增龄,炎症反应,营养不良及口腔健康不佳等。文章从肌少性吞咽障碍的流行病学、吞咽相关肌群的特异性,生理病理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以期提高后期康复治疗学者、神经病学者和其他临床医生对肌少性吞咽障碍的认识和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 吞咽肌群 吞咽障碍 生理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杜小正 王金海 +3 位作者 秦晓光 毛忠南 王元昭 何天有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9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146例按肌张力分级标准分为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两层,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三位一体"针法组(简称试验组,73...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146例按肌张力分级标准分为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两层,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三位一体"针法组(简称试验组,73例)和康复组(对照组,73例),试验组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康复训练1次,45 min/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统计治疗过程中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的疗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运动功能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第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2个时间点试验组NDS均低于对照组NDS(P<0.05)。2组治疗14天、21天和28天FMA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试验组F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现代康复疗法疗效相当。而"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现代康复疗法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偏瘫 NDS FMA “三位一体”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毛立亚 毛忠南 +4 位作者 何天有 哈伟 张晓凌 姚军孝 李明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次后利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比较临床疗效。结果:VFSS评分2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天有教授"靶向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靶向针刺 中风后遗症 何天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现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晓凌 毛忠南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8期180-182,共3页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就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范秀玉 毛忠南 +4 位作者 张晓凌 姚军孝 王欣 柳驰 汪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以其无创的神经可塑性功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卒中后并发症的治疗,尤其体现在吞咽障碍的康复方面。但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针对卒中后吞咽障碍不同脑区、刺激方式(频率)...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以其无创的神经可塑性功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卒中后并发症的治疗,尤其体现在吞咽障碍的康复方面。但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针对卒中后吞咽障碍不同脑区、刺激方式(频率)及其疗效等方面的研究涉及相对较少,且缺乏比较明确统一的标准,阻碍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恢复的进程,故就现阶段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况研究作此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 吞咽障碍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汪强 毛忠南 +4 位作者 张晓凌 姚军孝 柳驰 王欣 范秀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腕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与西医治疗相比,针灸作为典型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针... 腕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与西医治疗相比,针灸作为典型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从传统针灸疗法、电针疗法和针灸联合其他疗法等方面论述了目前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治疗现状。同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穴位选择以及痉挛期腕手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等,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腕手功能障碍 针刺 痉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及影像学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彬凯 毛立亚 +1 位作者 毛忠南 王文超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6期444-447,共4页
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失语症类型之一,以语言表达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日常交流、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认为Broca区是卒中后造成运动性失语的关键,然而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 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失语症类型之一,以语言表达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日常交流、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认为Broca区是卒中后造成运动性失语的关键,然而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和扩散成像重新定义了运动性失语的发病原因主要是Broca区及其相关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而引发的脑组织结构形态的微观变化。语言功能的恢复是临床与基础研究关注的问题,头针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近些年不同影像学技术在治疗运动性失语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各影像学技术的优势,探讨其在运动性失语头针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在卒中后语言康复方面运用头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失语 头针治疗 影像学技术 语言康复 微观变化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组织结构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欣 毛忠南 +2 位作者 范秀玉 汪强 柳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3-86,共4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案多样。穴位埋线以传统针刺留针发展而来,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为现代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研究查阅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应用文献,发现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治...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案多样。穴位埋线以传统针刺留针发展而来,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为现代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研究查阅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应用文献,发现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治疗法,包括舌三针埋线、背腧穴埋线及局部取穴埋线等不同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埋线基础研究、埋线常用选穴、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舌三针 背腧穴 穴位埋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120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毛忠南 李占虎 贾建兵 《甘肃中医》 2009年第3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VitC 0.2g,3次/d;VitE 100mg,3次/d。治疗组90例,采用经络美容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色斑消退情况,评分下降指数。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VitC 0.2g,3次/d;VitE 100mg,3次/d。治疗组90例,采用经络美容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色斑消退情况,评分下降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美容法 黄褐斑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铺灸联合ACBT技术对高原地区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凌 张旭辉 +2 位作者 马泉 毛忠南 张恩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8期1517-1523,共7页
目的:探讨药物铺灸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ACBT组、联合组,每组患者15例,各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药物... 目的:探讨药物铺灸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ACBT组、联合组,每组患者15例,各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药物铺灸组选择补肺益气方药,研成细末铺在穴区,并放置姜艾连续施灸3壮(约50 min),每周治疗3次。ACBT组进行主动循环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控制、胸廓扩张运动和用力哈气等方案,3次/d,每次训练15~20min。联合治疗组结合两种治疗手段。所有患者连续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EV1/FVC、RV/TLC,用力吸气末、用力呼气末时相膈肌厚度(DEFRC、DETLC)、膈肌移动分数(DTF),6min步行距离(6MWT),生活质量SGRQ问卷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DEFRC、DETLC、6MWT以及SGRQ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组间比较,联合组较单一治疗组对于上述指标有差异(P<0.05),比较铺灸组DEFRC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对比ACBT组DETLC、SGRQ指数有显著差异(P<0.01)。针对FEV1%、FEV1/FVC、RV/TLC数值以及DTF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和ACBT疗法可提高呼吸效率,提升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二者联合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治疗。但针对肺功能核心指标和膈肌增厚分数,三种治疗方案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铺灸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瑞瑞 毛忠南 王瑞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375-378,共4页
针刺治疗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及相关机理研究均证实,针刺治疗具有肯定疗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多以临床应用进展及临床观察类研究居多,针对针刺治疗该病的相关机制概述居少,该文概述其主要作用机制... 针刺治疗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及相关机理研究均证实,针刺治疗具有肯定疗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多以临床应用进展及临床观察类研究居多,针对针刺治疗该病的相关机制概述居少,该文概述其主要作用机制有调节中枢胆碱能、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善海马相关结构的中枢机制和调节自由基、炎症因子、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方面的外周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针刺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针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探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亚青 毛忠南 +1 位作者 黄艳能 高嘉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10期1975-1978,共4页
作者通过整理近10年文献中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资料,发现吞咽障碍已经成为中风病的一种高发症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日常生活。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中医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一项特殊的治疗吞咽障碍的... 作者通过整理近10年文献中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资料,发现吞咽障碍已经成为中风病的一种高发症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日常生活。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中医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一项特殊的治疗吞咽障碍的手段现如今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中,且在逐步完善发展。该文通过对特色针刺手法的汇总与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观察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效应,意在激发临床医师的灵感,发散思维将现代新兴康复治疗技术与传统特色针法相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特色针刺手法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洗为主治疗脱肛4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万兵 卢万宏 毛忠南 《甘肃中医》 2011年第1期42-42,共1页
目的:观察以中药外洗为主治疗脱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48例患者的不同证型,分别给予中药外洗和内服。结果:48例中治愈38例,占79.16%;好转8例,占16.67%;无效2例,占4.17%;总有效率95.83%。结论:以中药外洗为主治疗脱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目的:观察以中药外洗为主治疗脱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48例患者的不同证型,分别给予中药外洗和内服。结果:48例中治愈38例,占79.16%;好转8例,占16.67%;无效2例,占4.17%;总有效率95.83%。结论:以中药外洗为主治疗脱肛的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Ⅰ度和Ⅱ度脱肛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肛 中药外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防感口服液治疗体虚感冒120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琳 毛忠南 +2 位作者 龚金晖 陈孝忠 王桂英 《甘肃中医》 2009年第7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扶正防感口服液"治疗体虚感冒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毒副作用。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扶正防感口服液20mL,3次/d,口服;对照组80例,应用感冒灵颗粒1袋(10g),3次/d,口服。每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 目的:观察"扶正防感口服液"治疗体虚感冒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毒副作用。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扶正防感口服液20mL,3次/d,口服;对照组80例,应用感冒灵颗粒1袋(10g),3次/d,口服。每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统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所用天数及停药2月后复发病例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停药2周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扶正防感口服液治疗体虚感冒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防感口服液 感冒 正气虚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手法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60例疗效观察
15
作者 于春梅 毛忠南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40期16-16,共1页
肩手综合征(SHS)是指脑卒中后患侧肩肘腕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障碍、水肿、异常出汗和营养障碍,患者常因剧烈疼痛限制上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严重影响偏瘫上肢的功能恢复,其发生率高达10%~30%。为了探讨针刺配合手法康复对... 肩手综合征(SHS)是指脑卒中后患侧肩肘腕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障碍、水肿、异常出汗和营养障碍,患者常因剧烈疼痛限制上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严重影响偏瘫上肢的功能恢复,其发生率高达10%~30%。为了探讨针刺配合手法康复对肩手综合征发生后改善其临床症状和运动功能的作用,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小组对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的住院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针刺配合 疗效观察 康复治疗 配合手法 Ⅰ期 脑卒中后 血管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针针刺对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探索
16
作者 谢亚青 毛忠南 张晓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215-218,共4页
作者通过整理近10年关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文献研究相关资料,发现吞咽障碍不仅成为中风病的一种高发症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日常生活。在现今的临床治疗中,中医特色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案,疗... 作者通过整理近10年关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文献研究相关资料,发现吞咽障碍不仅成为中风病的一种高发症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日常生活。在现今的临床治疗中,中医特色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案,疗效显著。针灸作为一项治疗吞咽障碍的特色方式亦在逐步完善发展,但作者发现在众多的文献研究中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治疗研究资料相对较少。故该文通过对舌针针刺治疗的总结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效应,意在开拓临床医师的创新思维,将现代新兴康复治疗技术与舌针针刺相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