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苏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和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毛志文 《中国俄语教学》 2014年第3期40-45,共6页
本文对俄苏诗歌在中国的翻译进行梳理,以史料廓清其总体的发展面貌,使我们对俄苏诗歌的翻译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俄苏诗歌翻译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高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原因,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对整个俄苏诗歌在我国的译介和... 本文对俄苏诗歌在中国的翻译进行梳理,以史料廓清其总体的发展面貌,使我们对俄苏诗歌的翻译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国的俄苏诗歌翻译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高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原因,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对整个俄苏诗歌在我国的译介和发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诗歌 翻译史 译介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平行对照与中国古诗的俄译——以唐诗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志文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17年第1期63-67,共5页
重复(повтор)、平行对照(параллелизм)原则是洛特曼结构诗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诗篇构建的基本原则。本论文运用结构诗学的这一理论,对汉语诗歌进行语言学分析,阐明诗歌含义的生成机制,并将其运用到唐诗俄译的实践之... 重复(повтор)、平行对照(параллелизм)原则是洛特曼结构诗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诗篇构建的基本原则。本论文运用结构诗学的这一理论,对汉语诗歌进行语言学分析,阐明诗歌含义的生成机制,并将其运用到唐诗俄译的实践之中。这不仅可以丰富诗歌翻译理论,而且可以有效指导我们进行中国古典诗歌的俄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 平行对照 唐诗俄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平行对照与俄汉诗歌翻译 被引量:2
3
作者 毛志文 《中国俄语教学》 2013年第2期72-76,共5页
重复、平行对照是洛特曼结构诗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诗篇构建的基本原则。他站在结构诗学的立场之上,彰显出诗歌文本在语言层面的建构原理和诗歌语义生成的内在机理。这不仅对于我们分析诗歌结构,探索诗歌含义的生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重复、平行对照是洛特曼结构诗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诗篇构建的基本原则。他站在结构诗学的立场之上,彰显出诗歌文本在语言层面的建构原理和诗歌语义生成的内在机理。这不仅对于我们分析诗歌结构,探索诗歌含义的生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极大丰富诗歌翻译的理论,有效地指导我们进行俄汉诗歌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 平行对照 俄汉诗歌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义子、语义对比丛与俄汉诗歌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志文 《中国俄语教学》 2012年第2期78-83,共6页
超义子、语义对比丛具有层级性特征,可普遍地用来分析俄语诗歌。超义子作为聚合性词语的共同因子构成诗歌整个语义结构大厦的基础,它可以构成语义丛,然后形成语义对比丛,最终汇成文本语义场,揭示诗歌的主题,而单个词语的概念意义也在文... 超义子、语义对比丛具有层级性特征,可普遍地用来分析俄语诗歌。超义子作为聚合性词语的共同因子构成诗歌整个语义结构大厦的基础,它可以构成语义丛,然后形成语义对比丛,最终汇成文本语义场,揭示诗歌的主题,而单个词语的概念意义也在文本语义场中被具体化。语义是诗歌翻译的根本。我们在译文中也要尽力去再现这样的语义结构模式,使其与原文的语义结构模式相对应,防止超义子译错、语义丛错误或者缺失等情况,保证翻译中语义转换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义子 语义对比丛 文本语义场 俄汉诗歌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扎科娃的心理符号学翻译模式思想探析
5
作者 毛志文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18年第4期79-85,共7页
本论文在系统总结苏俄翻译理论家关于翻译模式研究的基础之上着重论述了卡扎科娃的心理符号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心理符号学的角度描述了翻译的过程,不仅更深入地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内涵,而且使我们更好地认清翻译转换的过程和规律,拓展... 本论文在系统总结苏俄翻译理论家关于翻译模式研究的基础之上着重论述了卡扎科娃的心理符号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心理符号学的角度描述了翻译的过程,不仅更深入地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内涵,而且使我们更好地认清翻译转换的过程和规律,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此外,这一理论模式对于我们研究翻译语符化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探究翻译单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符号学 翻译模式 翻译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因论的汉语成语的俄译研究
6
作者 毛志文 《中国俄语教学》 2015年第3期83-88,共6页
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以汉语成语的俄译为例,在生态翻译学的基础之上探讨成语的翻译问题。成语翻译模因按转换形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成语基因型模因和成语表现型模因。译者在对原语模因进行移植以及对译语模因进行适应性选择的时候... 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以汉语成语的俄译为例,在生态翻译学的基础之上探讨成语的翻译问题。成语翻译模因按转换形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成语基因型模因和成语表现型模因。译者在对原语模因进行移植以及对译语模因进行适应性选择的时候可以主要从三个维度(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去考虑译语模因能否适应整个翻译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 成语翻译 生态翻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