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患者癌组织LDOC1、GNL3L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毛建娜 沈裕厚 +1 位作者 段花玲 高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904-390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亮氨酸拉链下调因子1(LDOC1)、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样3-样蛋白(GNL3L)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胃癌组)及对应癌...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亮氨酸拉链下调因子1(LDOC1)、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样3-样蛋白(GNL3L)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胃癌组)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LDOC1、GNL3L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LDOC1、GNL3L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组LDOC1阳性表达率(30.76%)低于癌旁组(61.52%),GNL3L阳性表达率(72.31%)高于癌旁组(43.07%)(χ^(2)=12.381、11.377,P<0.05)。低分化、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LDOC1阴性率、GNL3L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LDOC1阳性表达患者3 a生存率(85.00%)高于LDOC1阴性表达患者(37.77%),GNL3L阳性表达患者3 a生存率(36.17%)低于GNL3L阴性表达患者(94.44%)(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3 a生存率低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HR=2.113,95%CI:1.425~3.133)、淋巴结转移(HR=2.625,95%CI:1.564~4.404)、LDOC1阴性表达(HR=5.607,95%CI:3.408~9.224)、GNL3L阳性表达(HR=2.930,95%CI:1.716~5.003)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DOC1在胃癌患者中呈低表达,GNL3L在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二者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预后 亮氨酸拉链下调因子1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样3-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建娜 郭长青 +1 位作者 罗晓雅 高红伟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8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RP3)在食管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组织(分为高分化组30例和中低分化组38例)和30例癌旁正...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RP3)在食管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组织(分为高分化组30例和中低分化组38例)和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距离癌组织>2 cm)中MRP2和MRP3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MRP2、MRP3的阳性表达率(72.1%和67.6%)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40.0%和36.7%),两者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MRP2在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60.5%(P<0.05);MRP3在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55.3%(P<0.05)。MRP2与MRP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RP2和MRP3可反映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食管鳞癌组织中MRP2和MRP3高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化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后检测MRP2和MRP3不仅对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能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基因 MD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晓雅 张玲 +7 位作者 毛建娜 鲁凤民 王杰 蒋素贞 李雅娟 刘欣 陈香梅 李建生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0期844-847,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探讨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地区HBV感染的肝硬化标本101例、原发性肝癌标本178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 DNA进行基因型及亚型...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探讨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地区HBV感染的肝硬化标本101例、原发性肝癌标本178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 DNA进行基因型及亚型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亚型与终末期肝病的相关性。结果在279例HBV感染者组织或血清样本中,HBV Ba基因亚型7例(2.5%),C2亚型253例(90.7%),Ba和C2混合型19例(6.8%),未发现其他基因型。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及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在肝硬化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P=0.618),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P=0.692),总胆红素(TBIL)水平(P=0.1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癌患者中各种基因亚型的HBeAg阳性率(P=0.563),ALT水平(P=0.940),TBIL水平(P=0.31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基因型在北方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以C2亚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肝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果内酯通过TLR4/TAK1/NF-κB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模型肝纤维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志超 高琦 毛建娜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6-722,共7页
目的探究白果内酯(BB)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饲料诱导建立NASH大鼠模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HE染色观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 目的探究白果内酯(BB)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饲料诱导建立NASH大鼠模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HE染色观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ELISA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TLR4/TAK1/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ASH组比较,BB组(中、高剂量)血清TG、ALT和AST浓度明显降低,HDL浓度明显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同时BB组大鼠肝组织α-SM A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给予BB 8周后,大鼠肝组织MMP-1表达明显增多,TIM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表达也明显被抑制;此外,BB还可显著促进NASH大鼠TLR4和TAK1表达,升高p-p65/p65比值。结论 BB能通过抑制TLR4/TAK1/NF-κB通路激活减轻NASH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肝纤维化 白果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