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置入后早期血清hsCRP、MMP-9、IL-18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毛庆录 宋书凯 李敬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前后外周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对预测支架置入后早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择48例ACS患者,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有...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前后外周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上述指标对预测支架置入后早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择48例ACS患者,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别于支架置入前、支架置入后24、48 h及6个月检测血清hsCRP、MMP-9、IL-18水平。结果患者术后24、48 h与术前比较,hsCRP、IL-18显著升高,MMP-9显著降低(P均<0.05);有、无并发症组术前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有并发症组术后24、48 hhsCRP、IL-18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6个月血清hsCRP、IL-18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24、48 h MMP-9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支架置入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术后IL-18、hsCRP持续增高可能成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术后加强抗炎治疗可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 高敏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h s CRP、MMP-9、IL-18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庆录 宋书凯 +1 位作者 李敬田 王宇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7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UAP组);另选取稳...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7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UAP组);另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24 h检测三组血清MMP-9、IL-18、hsCRP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AMI组、UAP组与对照组相比,IL-18、hsCRP明显升高,MMP-9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两组IL-18、hsCRP显著升高,MMP-9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ACS患者术前hsCRP、MMP-9、IL-1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7,0.124,0.085,P均>0.05)。结论MMP-9、IL-18、hsCRP存在于不稳定斑块中,与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术后MMP-9降低可能与心肌供血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毛庆录 宋书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8期626-628,共3页
白介素-18(IL-18)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的细胞炎性因子。大量研究认为,IL-18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在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IL-18可与体内许多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体内多种免疫反应、炎症反应... 白介素-18(IL-18)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的细胞炎性因子。大量研究认为,IL-18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在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IL-18可与体内许多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体内多种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本文拟对IL-18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8 心血管疾病 IL-18 细胞炎性因子 生物学特性 多细胞因子 病理过程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娟 毛庆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9期105-106,共2页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住院总费用,我们在常规化疗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住院总费用,我们在常规化疗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患者 心理干预 支持治疗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 住院总费用 肿瘤发生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芳 毛庆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340-341,共2页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3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在平均住院日、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3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在平均住院日、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1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ACS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与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尚秀云 毛庆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12期1308-1309,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最佳位置。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采用前臂静脉留置,对照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输液。比较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不良反...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最佳位置。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采用前臂静脉留置,对照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输液。比较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留置时间以及患者对留置部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液体外渗、堵管以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脱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前臂静脉留置针输液更适合于心血管内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手背静脉 前臂静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