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龄茶园适植绿肥品种筛选 被引量:13
1
作者 毛宇骁 郑旭霞 +2 位作者 张伟 崔宏春 敖存 《茶叶》 201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前,我国新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绿肥以其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遏制水土流失、调节茶园小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尤其适合在幼龄茶园中栽种。为探讨不同绿肥品种在幼龄茶园种植中成活率及其对幼龄茶园遮荫度、刈青量及幼龄茶园... 目前,我国新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绿肥以其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遏制水土流失、调节茶园小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尤其适合在幼龄茶园中栽种。为探讨不同绿肥品种在幼龄茶园种植中成活率及其对幼龄茶园遮荫度、刈青量及幼龄茶园茶树生长的影响,选取狼尾草、茶肥1号、花生、印尼大绿豆四种绿肥品种,设5个处理9组重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种植50天后,花生和印尼大绿豆成活率较高,而长势则是狼尾草最好,遮荫度方面狼尾草表现最好,花生、绿豆遮阴效果较差,刈青产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狼尾草、茶肥1号、印尼大绿豆和花生。茶树茎粗四种绿肥处理没有显著差异,而幼龄茶园茶树株高狼尾草处理显著高于茶肥1号处理和花生处理。综合比较,推荐采用狼尾草和茶肥1号作为幼龄茶园适植绿肥进行推广。同时,花生作为经济作物,在刈割后仍能提供一定的副产品花生,产量达到19155 kg/公顷(带土重量),可以有选择性的在茶园中栽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幼龄茶园 遮荫 刈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红莉 崔宏春 +3 位作者 黄海涛 毛宇骁 郑旭霞 余继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7-251,共5页
分别采用喷雾法和半叶法测定了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0.5%、0.25%、0.125%(V/V)的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精油浓度的增加,其校正死亡率均有... 分别采用喷雾法和半叶法测定了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0.5%、0.25%、0.125%(V/V)的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精油浓度的增加,其校正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总体来看,肉桂精油触杀效果最好,在不同试验浓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校正死亡率均高于其他精油。所试精油对茶橙瘿螨都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其中百里香等8种精油的驱避率达80%以上。以上结果将为筛选对茶橙瘿螨具有较好防效的新型低毒高效植物源农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茶橙瘿螨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夏覆盖对幼龄茶园土壤温湿度和杂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郑旭霞 毛宇骁 +1 位作者 吴嘉璠 余继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8-923,共6页
江南茶区夏季高温少雨,新建茶园易受旱热草害,从而影响茶苗成活率和生长。为了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在幼龄茶园中保湿、降温、抑制杂草的效果,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4个覆盖处理,1个裸地对照,在杭州盛夏高温季节对各处理土壤温度和湿度变... 江南茶区夏季高温少雨,新建茶园易受旱热草害,从而影响茶苗成活率和生长。为了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在幼龄茶园中保湿、降温、抑制杂草的效果,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4个覆盖处理,1个裸地对照,在杭州盛夏高温季节对各处理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及控草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晴热高温季节,黑膜、无纺布和覆草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减小温度日较差。持续晴热7天和14天时,黑膜和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覆盖均能极显著抑制茶行杂草的生长,其中黑膜和无纺布处理的杂草生长量极显著低于白膜和覆草处理。所有覆盖处理都能极显著降低拨草人工费,最高效的黑膜覆盖处理可以节约8 550元/hm^2,所用工时只有对照组的24.95%,扣除覆盖成本投入,每公顷可以节约6 370元。综合比较各种覆盖材料在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控制杂草生长及降低除草成本方面的效果,发现黑膜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无纺布和覆草处理。因此,新茶园夏季覆盖材料推荐使用黑地膜、覆草和无纺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茶园 覆盖物 土壤温度 含水量 控草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基肥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旭霞 黄海涛 +3 位作者 敖存 崔宏春 毛宇骁 余继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857-7859,共3页
[目的]为指导西湖茶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西湖龙井茶区连续3年开展氨基酸有机肥、复合肥、菜饼等3种不同基肥比较试验。[结果]有机肥能提高春茶产量,显著增加春荼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其中菜饼效果最明显。[结论]该研究认为... [目的]为指导西湖茶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西湖龙井茶区连续3年开展氨基酸有机肥、复合肥、菜饼等3种不同基肥比较试验。[结果]有机肥能提高春茶产量,显著增加春荼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其中菜饼效果最明显。[结论]该研究认为龙井茶园基肥年施菜籽饼3750~450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施肥 物候期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品系(品种)红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崔宏春 黄海涛 +5 位作者 张建勇 敖存 郭敏明 余继忠 毛宇骁 郑旭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58-162,共5页
[目的]充分利用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资源,开发高品质红茶。[方法]以杭茶11、HC740507、HC740227、大红、杭茶21、红云、红魁7种高茶多酚品系(品种)茶鲜叶为原料,通过对其品质进行理化评价和感官评价,研究了其红茶适制性及品质特征... [目的]充分利用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资源,开发高品质红茶。[方法]以杭茶11、HC740507、HC740227、大红、杭茶21、红云、红魁7种高茶多酚品系(品种)茶鲜叶为原料,通过对其品质进行理化评价和感官评价,研究了其红茶适制性及品质特征。[结果]春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HC740227、HC740507、杭茶11、杭茶21、大红、红云和红魁;夏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大红、红云、HC740227、红魁、HC740507、杭茶11和杭茶21;秋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HC740227、HC740507、杭茶11、大红、杭茶21、红云和红魁。[结论]明确了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品种的不同季节红茶适制性,可为高多酚茶树资源加工高品质红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红茶 中小叶种 高茶多酚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菌分离鉴定及其植物源抑菌剂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红莉 周铁锋 +4 位作者 毛宇骁 黄海涛 崔宏春 郑旭霞 赵芸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为筛选出对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对该地区的茶树炭疽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浓度梯度试验测定了3种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毒力。... 为筛选出对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对该地区的茶树炭疽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浓度梯度试验测定了3种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的主要病原为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在200 mg·L^(-1)时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对该菌的抑菌活性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8%以上,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71.459、77.155、110.753 mg·L^(-1)。显微观察发现,在添加有效中浓度的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的培养基上进行病原菌培养时,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现变形扭曲、皱缩干瘪等现象。综上所述,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对山茶炭疽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炭疽菌 植物提取物 抑菌活性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信息化合物在茶园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宏春 周铁锋 +4 位作者 郑旭霞 毛宇骁 敖存 黄海涛 余继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综述了昆虫信息化合物的概念及种类、昆虫信息化合物在茶园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茶园常用昆虫信息化合物等相关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信息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昆虫信息化合物 茶园 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玉叶龙井茶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敖存 毛宇骁 +2 位作者 余继忠 郑旭霞 黄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640-12642,1265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玉叶龙井茶的品质。[方法]对中茶102、浙农117、鸠16、龙井43、乌牛早、春雨一号、龙井长叶、安吉白茶和鸠坑群体种9个品种(品系)加工的千岛玉叶龙井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玉叶龙井茶的品质。[方法]对中茶102、浙农117、鸠16、龙井43、乌牛早、春雨一号、龙井长叶、安吉白茶和鸠坑群体种9个品种(品系)加工的千岛玉叶龙井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各无性系良种均能较好地满足千岛玉叶龙井茶的品质要求,其中鸠16、中茶102和龙井长叶品种制得的茶样色泽嫩绿油润,香气高,滋味的醇爽度好,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较高。[结论]研究可为指导茶农合理选择适制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千岛玉叶 品质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害虫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铁锋 杨青 毛宇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6期199-200,共2页
结合当前茶树主要害虫抗药性产生的现状,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茶树害虫抗药性研究情况,介绍了害虫抗药性机理的研究方法,并展望了今后茶树害虫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研究方向。
关键词 茶树害虫 抗药性 抗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新安江白茶新品系“新安1号”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敖存 余继忠 +2 位作者 郭敏明 崔宏春 毛宇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3期161-164,共4页
[目的]了解新安1号新品系的加工特性,提高其加工新安江白茶的品质,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法]对不同晒青、摊放、杀青和干燥处理条件下新安1号新品系制作的新安江白茶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日晒15~30 min能够... [目的]了解新安1号新品系的加工特性,提高其加工新安江白茶的品质,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法]对不同晒青、摊放、杀青和干燥处理条件下新安1号新品系制作的新安江白茶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日晒15~30 min能够明显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摊放4~8 h,茶叶香气和滋味品质好于热风快速萎调和摊放20 h;微波杀青和滚筒杀青所得干茶色泽、汤色、香气和滋味均好于理条杀青;烘干所得茶样干茶色泽、汤色、香气和滋味均优于炒干。[结论]日晒15~30 min,摊放4~8 h,210℃滚筒杀青或功率800 W微波杀青,160℃理条做型,70℃烘干,有利于该品系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白化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茶新品系‘新安1号’品种特征及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敖存 余继忠 +3 位作者 黄海涛 张友炯 毛宇骁 崔宏春 《茶叶》 2015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为加强地方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对白化茶新品系‘新安1号’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完成了其品种特征的初步鉴定,并对其绿茶适制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为芽白型白化茶,生长势和育芽能力强,产量、... 为加强地方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对白化茶新品系‘新安1号’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完成了其品种特征的初步鉴定,并对其绿茶适制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为芽白型白化茶,生长势和育芽能力强,产量、抗旱性和抗寒性均高于对照‘白叶1号’。名优绿茶适制性较强,其中加工卷曲形茶品质最佳,香气清鲜,滋味鲜醇,甘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茶 品种特征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香与清香绿茶的香气组分及品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海涛 敖存 +3 位作者 郭敏明 余继忠 毛宇骁 张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738-741,771,共5页
为了明确花香和清香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及与品种的相关性,以福云品系730408,鸠坑品系730206和香菇寮品系XGL16-12为材料,分别采制了其花香和清香茶样,测定香气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索同一茶树品种采制的绿茶呈现清香和花香两种不同... 为了明确花香和清香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及与品种的相关性,以福云品系730408,鸠坑品系730206和香菇寮品系XGL16-12为材料,分别采制了其花香和清香茶样,测定香气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索同一茶树品种采制的绿茶呈现清香和花香两种不同香气类型时的香气特征及其与品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香型绿茶茶样的酯类物质含量高,而醇类物质和烯烃类物质含量低,清香型绿茶茶样的醇类物质和烯烃类物质含量高,酯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清香型和花香型茶样中存在显著差异的香气物质有顺-己酸-3-己烯酯、β-紫罗酮、苯甲醛、萘、3,5-辛二烯-2-酮、α-雪松烯、吲哚和茉莉内酯共8种成分。同一品种采制的不同香型茶样香气组分和相对含量相差较远,不同品种采制的相同香型的茶样,其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比较相近,聚类分析没有按照茶树品种来源聚类,而是按照感官审评的香气香型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树品种 香气组分 清香 花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杂交新品系‘杭茶15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海涛 余继忠 +2 位作者 郑旭霞 张伟 毛宇骁 《茶叶》 201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是我国重要的杂交育种亲本,‘迎霜’和‘翠峰’是‘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杂交后代(F1代),本研究以‘迎霜’和‘翠峰’人工杂交获得杂交新材料(F2代),经系统选种,选育出高产优质绿茶新品系‘杭...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是我国重要的杂交育种亲本,‘迎霜’和‘翠峰’是‘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杂交后代(F1代),本研究以‘迎霜’和‘翠峰’人工杂交获得杂交新材料(F2代),经系统选种,选育出高产优质绿茶新品系‘杭茶15号’(原名790209)。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杭茶15号’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与‘迎霜’相当,两年平均产量较‘迎霜’高35. 71%,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高于‘迎霜’,抗寒性和抗旱性强于对照‘迎霜’‘杭茶15号’品质与‘迎霜’相当,适制绿茶,制作的烘青绿茶外形深绿有毫,香气较高,有嫩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杭茶15号 杂交 新品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叶1号加工龙井茶工艺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敖存 师大亮 +2 位作者 毛宇骁 崔宏春 赵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185-188,共4页
为了解“白龙井”机制过程中不同工艺间的互作情况,获得较好的工艺参数,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茶叶生产。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加工过程中的摊放、青锅和辉锅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色差、理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 为了解“白龙井”机制过程中不同工艺间的互作情况,获得较好的工艺参数,更好地指导茶农开展茶叶生产。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加工过程中的摊放、青锅和辉锅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色差、理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对龙井茶品质具有明显影响,其中对色泽和香型特征的影响较大。白叶1号品种1芽2叶嫩度鲜叶加工龙井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风吹0.5 h后,静止摊放3.5 h;青锅投叶量100 g, 200℃炒制100圈;二青投叶量60 g, 160℃炒制90圈;100℃辉锅25 min后,160℃远红外提香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名优茶机采品种筛选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旭霞 敖存 +2 位作者 毛宇骁 崔宏春 余继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661-663,共3页
通过对青峰等7个茶树品种的芽叶特征、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组成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峰和垂绿适宜机采。春茶新梢发芽整齐度、新梢基梗长度及最下叶节间长度都和机采芽叶的完整性呈正相关。机采新梢最下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 通过对青峰等7个茶树品种的芽叶特征、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组成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峰和垂绿适宜机采。春茶新梢发芽整齐度、新梢基梗长度及最下叶节间长度都和机采芽叶的完整性呈正相关。机采新梢最下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关系密切,参试品种中最下叶20°左右的着生角度其机采芽叶完整率显著高于15°以下着生角度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 机采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部害虫——茶橙瘿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红莉 崔宏春 +3 位作者 毛宇骁 郑旭霞 黄海涛 赵芸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期37-39,共3页
茶橙瘿螨是茶树上一种常见害螨,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茶树,减弱树势,对茶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文章介绍了茶橙瘿螨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该害虫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橙瘿螨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鸠16加工龙井茶的工艺 被引量:6
17
作者 敖存 黄海涛 +2 位作者 毛宇骁 邵宗清 张乐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34-337,共4页
为明确鸠16品种加工龙井茶的适宜工艺参数,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加工龙井茶过程中的摊放、青锅、二青和辉锅等工艺条件进行比较优化。通过对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含量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辉锅工艺对品质的影响最大,... 为明确鸠16品种加工龙井茶的适宜工艺参数,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加工龙井茶过程中的摊放、青锅、二青和辉锅等工艺条件进行比较优化。通过对制得茶样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含量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辉锅工艺对品质的影响最大,对所有品质因子均能造成较大影响。摊放工艺对汤色和香气影响较大。青锅工艺对色泽影响较大。二青工艺对滋味影响较大。鸠16品种一芽一叶嫩度鲜叶加工杭州龙井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摊放6 h,青锅投叶量50 g,温度200℃杀青75圈,二青投叶量50 g,140℃炒制80圈,经摊凉回潮后,90℃辉锅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16 茶树品种 龙井茶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旭霞 毛宇骁 +1 位作者 余继忠 郭敏明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3期39-43,共5页
粉茶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茶制品,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企业亟需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在茶树遮荫覆盖方式、超细磨粉加工、超微绿茶粉品质特点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粉茶生产的基础工程如适制品种筛选... 粉茶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茶制品,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企业亟需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在茶树遮荫覆盖方式、超细磨粉加工、超微绿茶粉品质特点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粉茶生产的基础工程如适制品种筛选、专用肥料研发以及除绿茶粉之外的其他粉茶品质特点的分析等方面尚待开展研究。文章就粉茶的概念作了简要介绍,基于前人对粉茶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详细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粉茶生产领域在品种筛选、栽培措施、原料加工、粉碎加工、仓贮包装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粉茶产业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茶 生产 加工 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菊酯等4种杀虫剂对茶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红莉 崔宏春 +3 位作者 黄海涛 毛宇骁 郑旭霞 余继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565-566,共2页
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比较了25 g·L^(-1)联苯菊酯乳油、240 g·L^(-1)虫螨腈悬浮剂、80亿孢子·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5%除虫菊素水乳剂4种药剂处理对茶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药后7 ... 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比较了25 g·L^(-1)联苯菊酯乳油、240 g·L^(-1)虫螨腈悬浮剂、80亿孢子·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5%除虫菊素水乳剂4种药剂处理对茶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虫螨腈、联苯菊酯、绿僵菌、除虫菊素,4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茶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杀虫剂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杭茶21号品比试验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旭霞 余继忠 +4 位作者 毛宇骁 李红莉 崔宏春 敖存 黄海涛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1期26-32,共7页
杭茶21号是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从鸠坑群体种实生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出的茶树新品种,为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适应性强、长势旺、产量高,适宜在浙北及相似生态条件和生产茶类的地区种植。春茶一芽二叶烘青样约含水... 杭茶21号是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从鸠坑群体种实生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出的茶树新品种,为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适应性强、长势旺、产量高,适宜在浙北及相似生态条件和生产茶类的地区种植。春茶一芽二叶烘青样约含水浸出物46.01%、氨基酸4.47%、茶多酚18.91%、咖啡碱3.45%。制绿茶香气清高,滋味甘鲜,适制针形和扁形茶。制红茶汤色红亮,带有花香,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品种 品比试验 杭茶2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