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桡动脉入路行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十例单中心应用经验
1
作者
徐祥鸣
毛凤君
+4 位作者
赛俊杰
梁玉
崔言森
王浩
车峰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7-565,共9页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入路(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入路(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病变特征、手术指标、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病变特征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狭窄血管远端正常管腔直径、狭窄血管近端正常管腔直径、狭窄率、狭窄长度、主动脉弓型。手术指标包括导引导管到位方法、导引导管到位、支架释放、保护伞回情况及残余狭窄率。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72 h内穿刺点出血、症状性桡动脉闭塞、扩散加权成像新发脑梗死、心脑血管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及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6个月采用mRS行电话随访,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检查评估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1)共纳入10例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男9例,女1例,年龄57~72岁,中位年龄70(62,71)岁,其中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4例,其中2例表现为偏侧肢体轻瘫,1例表现为轻度构音障碍,1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患者中术前mRS评分0、1、2分患者分别为1、2、1例。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例,术前mRS评分均为0分。(2)10例患者中2例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8例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狭窄率均>70%,平均狭窄率(79.9±7.1)%,平均狭窄长度(16.8±5.7)mm。狭窄血管远、近端正常管腔平均直径分别为(5.1±0.5)、(8.1±0.8)mm,Ⅰ、Ⅱ、Ⅲ型主动脉弓分别为1、8、1例。8例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中,4例利用泥鳅导丝直接超选右侧颈总动脉,4例导引导管通过交换技术置入。2例左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导引导管均通过交换技术置入。所有患者导引导管均成功到位且支架释放成功,10例患者均未出现保护伞回收困难,平均残余狭窄率(21.6±6.7)%。(3)患者术后平均住院(1.8±0.9)d。10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刺点出血或症状性桡动脉闭塞;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事件,为脑桥穿支动脉缺血,表现为复视,左眼内收障碍,考虑为术后血压降低灌注不足所致,术后即刻mRS评分2分,术后6个月mRS评分0分。余9例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mRS评分均同术前,术后72 h内均无新发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CAS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小样本研究,研究结果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桡动脉入路行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十例单中心应用经验
1
作者
徐祥鸣
毛凤君
赛俊杰
梁玉
崔言森
王浩
车峰远
机构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内一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7-565,共9页
文摘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入路(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病变特征、手术指标、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病变特征包括颈动脉狭窄部位、狭窄血管远端正常管腔直径、狭窄血管近端正常管腔直径、狭窄率、狭窄长度、主动脉弓型。手术指标包括导引导管到位方法、导引导管到位、支架释放、保护伞回情况及残余狭窄率。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72 h内穿刺点出血、症状性桡动脉闭塞、扩散加权成像新发脑梗死、心脑血管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及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6个月采用mRS行电话随访,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检查评估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1)共纳入10例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男9例,女1例,年龄57~72岁,中位年龄70(62,71)岁,其中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4例,其中2例表现为偏侧肢体轻瘫,1例表现为轻度构音障碍,1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患者中术前mRS评分0、1、2分患者分别为1、2、1例。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例,术前mRS评分均为0分。(2)10例患者中2例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8例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狭窄率均>70%,平均狭窄率(79.9±7.1)%,平均狭窄长度(16.8±5.7)mm。狭窄血管远、近端正常管腔平均直径分别为(5.1±0.5)、(8.1±0.8)mm,Ⅰ、Ⅱ、Ⅲ型主动脉弓分别为1、8、1例。8例右侧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中,4例利用泥鳅导丝直接超选右侧颈总动脉,4例导引导管通过交换技术置入。2例左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导引导管均通过交换技术置入。所有患者导引导管均成功到位且支架释放成功,10例患者均未出现保护伞回收困难,平均残余狭窄率(21.6±6.7)%。(3)患者术后平均住院(1.8±0.9)d。10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刺点出血或症状性桡动脉闭塞;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事件,为脑桥穿支动脉缺血,表现为复视,左眼内收障碍,考虑为术后血压降低灌注不足所致,术后即刻mRS评分2分,术后6个月mRS评分0分。余9例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mRS评分均同术前,术后72 h内均无新发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TRA应用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行CAS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小样本研究,研究结果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
桡动脉
颈动脉狭窄
支架
Keywords
Radial artery
Carotid stenosis
Stent
分类号
R654.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桡动脉入路行单层编织结构与微孔密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十例单中心应用经验
徐祥鸣
毛凤君
赛俊杰
梁玉
崔言森
王浩
车峰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