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磷灰石同质间吸附效果及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毕良佳 李虹 +3 位作者 刘来发 侯传记 汪婷婷 马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羟磷灰石同质间的吸附和羟磷灰石微粒子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1)羟磷灰石颗粒放入羟磷灰石微粒子溶液中进行机械反应与羟磷灰石颗粒放入B rush ite(CaHPO4.2H2O)微粒子溶液中进行机械反应,对比两种溶液中微粒子附着在... 目的:观察羟磷灰石同质间的吸附和羟磷灰石微粒子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1)羟磷灰石颗粒放入羟磷灰石微粒子溶液中进行机械反应与羟磷灰石颗粒放入B rush ite(CaHPO4.2H2O)微粒子溶液中进行机械反应,对比两种溶液中微粒子附着在羟磷灰石颗粒表面的量。2)用羟磷灰石微粒子涂布牙本质表面观察裸露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羟磷灰石颗粒与羟磷灰石微粒子的附着量明显高于羟磷灰石颗粒与B rush ite微粒子的附着量,并随时间的延长附着量而增加。羟磷灰石微粒子有明显的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结论:羟磷灰石同质间有吸附性;羟磷灰石微粒子可以封闭裸露的牙本质小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症 羟磷灰石 微小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紊乱病与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楠 李新 毕良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5-187,共3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颌系统常见病之一,它是指累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以及与头颈部相关联骨骼肌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通常表现为局部肌肉疼痛,下颌骨运动...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颌系统常见病之一,它是指累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以及与头颈部相关联骨骼肌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通常表现为局部肌肉疼痛,下颌骨运动异常和TMJ弹响等,也可以伴有耳部疼痛,耳鸣,头晕,头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口颌系统 骨骼肌肉 肌肉疼痛 运动异常 耳部疼痛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焦丽宁 林江 +1 位作者 毕良佳 代佳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994-996,共3页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黏附及入侵情况,探讨Pg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途径,为牙周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黏附及入侵情况,探讨Pg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途径,为牙周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0∶1Pg感染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于8、16hTEM观察Pg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结果:Pg感染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16h时,Pg能利用表面菌毛黏附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并入侵胞质内。结论:Pg能够黏附于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入侵细胞质,定植于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动脉粥样硬化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CAM-1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江 代佳音 +4 位作者 王丽 毕佳锐 刘玉三 王家宏 毕良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796-798,802,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性牙周炎组用粘性饲料喂养,丝线结扎上颌第二磨牙,局部涂布P.gingivalis菌液,对照组用普通饲... 目的: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性牙周炎组用粘性饲料喂养,丝线结扎上颌第二磨牙,局部涂布P.gingivalis菌液,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处死,取大鼠上颌牙齿、牙周组织及胸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组织中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未见ICAM-1的表达,实验组VSMC中ICAM-1呈阳性表达。结论: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可见ICAM-1表达,这提示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影响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甲苯胺蓝微球的制备及性质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巧 毕良佳 胡平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34,137,共4页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为乳化剂,采用水/油/水型(W1/O/W2)复乳化溶剂挥发制备载有甲苯胺蓝的微球并对微球相关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所得微球呈圆球状...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为乳化剂,采用水/油/水型(W1/O/W2)复乳化溶剂挥发制备载有甲苯胺蓝的微球并对微球相关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所得微球呈圆球状,粒径为(1114.340±95.348)nm,包封率为(59.973±1.646)%,突释率(46.748±1.475)%,电位+(57.380±1.327)mV。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小、分布集中、包封率高、突释小,且操作方便,为进一步探讨靶向药物对口腔内微生物的灭菌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胺蓝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 微球 复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光谱应用于牙周炎龈沟液分子标记物的分析
6
作者 张春阳 秦萍 +4 位作者 肖喜梅 毕良佳 范春 Kan-zhi Liu 于玢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评估红外线光谱检测龈沟液内牙周炎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牙周炎(n=129)、牙龈炎(n=125)和健康组织区(n=135)共389个区域的龈沟液样本的红外线光谱,使用多变量的统计学线性分析方法,对龈沟液吸收光谱的炎性指数定性评估。... 目的:评估红外线光谱检测龈沟液内牙周炎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牙周炎(n=129)、牙龈炎(n=125)和健康组织区(n=135)共389个区域的龈沟液样本的红外线光谱,使用多变量的统计学线性分析方法,对龈沟液吸收光谱的炎性指数定性评估。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牙周炎组、牙龈炎组、健康组龈沟液中的4种分子标志物(酰胺酪氨酸I和酰胺酪氨酸II,DNA中的磷酸二酯基团的对称性的和非对称性的PO2-),可以准确地区分健康的和病变的牙周组织。LDA法推算红外线光谱在牙周炎诊断的准确率测试组为98.4%,验证组为93.2%。结论:红外线光谱可以应用于龈沟液中特定的炎性标志物的评估,有利于临床上对牙周组织炎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沟液 炎症 红外线光谱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黄茶乳剂的抗炎药效学及毒理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米娜 翟登奎 +2 位作者 毕良佳 林江 王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干黄茶乳剂的抗炎性及药物毒性。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测定干黄茶乳剂的抗炎作用;灌胃给药观察急性毒性反应。结果:不同浓度的干黄茶乳剂均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所引... 目的:研究中药干黄茶乳剂的抗炎性及药物毒性。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测定干黄茶乳剂的抗炎作用;灌胃给药观察急性毒性反应。结果:不同浓度的干黄茶乳剂均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所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P<0.01),浓度为40%的干黄茶乳剂抑制肿胀效果最佳。实验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人日常用量的1400倍。结论:中药干黄茶乳剂具有较好的抗炎性,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黄茶乳剂 抗炎实验 毒性实验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PDT对裸鼠舌鳞癌治疗效果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红超 刘云青 +3 位作者 邵明敬 王翠萍 毕良佳 孟培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舌鳞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植入裸鼠皮下,随机分4组(对照组、光照组、AE组和PDT组),每组9只。治疗后定期...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舌鳞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植入裸鼠皮下,随机分4组(对照组、光照组、AE组和PDT组),每组9只。治疗后定期测量肿瘤体积,14d后各组处死3只,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其余6只观察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DT组肿瘤体积变化明显(P<0.05);光照组、AE组、PDT组抑瘤率分别为:4.76%、20.24%、77.40%,PDT组抑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HE染色可见PDT组肿瘤细胞坏死及空泡变性,对照组及光照组无明显改变;各处理组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但以PDT组生存期最长、生命延长率最高。结论:AE-PDT对舌鳞癌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延长肿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光动力疗法 舌鳞癌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的研究
9
作者 栾秀玲 秦艳利 +1 位作者 毕良佳 张治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方法:将30颗牙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龋坏组(P1组);实验对照组,龋损去除组(P2组)。结果: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1组与N组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P2组与P1组荧光光谱明显不同,P2组与N组荧... 目的:利用蓝发光二级管诱导荧光检测龋损。方法:将30颗牙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龋坏组(P1组);实验对照组,龋损去除组(P2组)。结果: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1组与N组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P2组与P1组荧光光谱明显不同,P2组与N组荧光光谱相似。结论:以本方法可以早期发现邻面的早期龋损,继发龋或隐匿性龋,另外在深龋去腐过程中,同时进行检测,还可以防止去腐过度和意外穿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发光二级管 荧光检测 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