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水平岩层阶状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毕杨杨 王运生 +3 位作者 苏毅 王国康 周粤 向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3-541,共9页
川南中低山地区近水平岩层侵蚀台地阶状斜坡普遍发育且主要为居住区,研究这类阶状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对揭示珙县地区震后崩塌山体灾害发育的动力机理有一定意义。宜宾地震后余震频发,安置在珙县五同村斜坡不同位置的强震监测仪于2020年9月... 川南中低山地区近水平岩层侵蚀台地阶状斜坡普遍发育且主要为居住区,研究这类阶状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对揭示珙县地区震后崩塌山体灾害发育的动力机理有一定意义。宜宾地震后余震频发,安置在珙县五同村斜坡不同位置的强震监测仪于2020年9月6日成功监测到M_(S)3.1级余震,通过各监测点之间实测地震动数据相应的比较发现:与位于一级台阶处的参考监测点相比,二级台阶上的监测点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Arias强度放大系数、岩性共振周期比值均大于1.00,说明特殊斜坡具有较为显著的地震动高程放大效应和岩性选频放大效应;由于陡崖附近节理、裂隙较为发育,二级台阶中后部监测点地震动PGA、Arias强度比同台阶近陡崖监测点缩小了1.73、2.20倍,表明阶状斜坡存在近陡崖效应;二级台阶中后部(凸起地形)地震动持时是一级台阶参考监测点(凹陷地形)地震动持时的1.25倍,阶状斜坡存在微地形地震动持时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余震 五同村斜坡 山体地震动响应 近陡崖效应 微地形持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气氡测量技术对石棉断裂的初步探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毕杨杨 王运生 +4 位作者 冯倩倩 刘江伟 罗越 金刚 苏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0-989,共10页
石棉断裂是大凉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特征对于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对该地区的城市建设与危险性评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石棉隐伏断裂进行断层气氡地球化学探测,并结合地质勘察、前人探槽... 石棉断裂是大凉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特征对于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对该地区的城市建设与危险性评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石棉隐伏断裂进行断层气氡地球化学探测,并结合地质勘察、前人探槽、浅层人工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断层气氡探测揭示的断裂空间位置与物探、探槽解译的空间位置吻合度较高,断裂位于断层气氡浓度最高峰峰值附近且都分布在主峰的异常区间内;(2)断层气氡探测确定的石棉隐伏断裂的倾向与物探、探槽揭示结果具有一致性,断裂产状为N38°~45°W/SW∠70°~80°;(3)利用断层气Rn浓度衬度值对石棉断裂不同段的相对活动性进行判定,断裂南段(南桠河流域)的活动性要强于北段(大渡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断裂 氡气测量 断裂活动性 地球化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厚山体随高程增加由表及里地震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潇 王运生 +3 位作者 罗永红 陈军 曹洪 毕杨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8-1293,共6页
为探究浑厚山体不同高程由表及里地震动响应规律,以冷竹关山体为例,采用离散元软件建立地形与风化介质组合模型,并从底部边界输入汶川地震波信号,研究该山体两侧边坡的内外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高程的增加,靠大渡河一侧边坡坡体... 为探究浑厚山体不同高程由表及里地震动响应规律,以冷竹关山体为例,采用离散元软件建立地形与风化介质组合模型,并从底部边界输入汶川地震波信号,研究该山体两侧边坡的内外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高程的增加,靠大渡河一侧边坡坡体内与坡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节律性变化,在近坡顶时增大较快并达到最大值;靠近瓦斯沟一侧边坡坡表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加速度放大系数存在凸坡放大、凹坡减小的特征;相同高程,随边坡由表及里深度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表现为逐步减小,当距坡表150~200 m时放大曲线趋于平缓;随高程的增加,加速度放大系数由表及里的减小速度变缓,且放大曲线收敛平缓的深度增大;随岩体风化程度的增加,岩体介质波速降低,共振效应使得加速度响应增大,与此同时,斜坡地形与介质组合效应使得坡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在2.0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厚山体 动力放大效应 数值模拟 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支流迪麻洛河流域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粤 王运生 +4 位作者 赵逊 王国康 苏毅 毕杨杨 向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2-712,共11页
以往对于怒江流域泥石流的研究大多关注支流泥石流对干流的影响,而对支流内群发性泥石流易发性的研究较少。迪麻洛河为怒江左岸一级支流,因其凸型斜坡地貌、变质软岩分布、断裂剪切破坏及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产生的丰富物源等特征在怒... 以往对于怒江流域泥石流的研究大多关注支流泥石流对干流的影响,而对支流内群发性泥石流易发性的研究较少。迪麻洛河为怒江左岸一级支流,因其凸型斜坡地貌、变质软岩分布、断裂剪切破坏及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产生的丰富物源等特征在怒江上游具有代表性。野外调查揭示,流域内泥石流主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和沟谷-坡面复合型3种,且多发育于迪麻洛河左岸。基于水文响应单元,从地质、地貌、降雨量、物源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选取8项评价因子。针对各因子对不同类型泥石流影响程度的不同,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因子不同的权重。最后结合信息量法,分类剖析不同类型泥石流的易发性。结果表明:各类泥石流易发性高和极高的地区主要地层为石炭系第四段(C^(d))、第五段(C^(e))等岩性软弱地层;主要沿着道路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分布;越靠近断裂带易发性越高。随着易发性等级的提高,泥石流发育比例和相对发育比例也相应增高;各类型泥石流AUC达83.34%、90.07%和84.39%,评价结果合理,可为怒江支流泥石流防治规划与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为西南深切峡谷变质软岩区群发性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怒江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加权信息量法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县低山区不同震源作用下斜坡地震动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昊宸 王运生 +4 位作者 胡东雨 赵方彬 寇瑞斌 毕杨杨 唐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4-1040,共7页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响应后认为:(1)当地震波的半波长与山体某些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接近时,斜坡地形与地震波的波峰产生耦合作用,地形放大效应显著,达到参考点的2.765倍,此处山体更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造成山体地质灾害;(2)分析珙县4.5级与长宁县4.6级地震得出,当地震波沿特殊部位(如山脊等)传播时,地震加速度及阿里亚斯强度更加显著;(3)分析地震加速度变化得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随着震级的增大,斜坡的加速度响应也会增大;(4)随着高程和震级的变化,监测点的地震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随之变化,高程和震级对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具有放大效应;(5)在高程和微地貌的耦合作用下,斜坡地震加速度也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县4.5级地震 长宁县4.6级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地震加速度 阿里亚斯强度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珙县下软上硬山岭地貌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方彬 王运生 +2 位作者 寇瑞斌 毕杨杨 向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87,共9页
强震中下软上硬坡体同震崩塌发育,为了揭示这类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特征,在珙县五同村安置了强震监测仪,对斜坡表面和不同岩性的地震动响应进行监测,并记录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2次地震。研究表明:①地震动响应规律有极强的方向性和距... 强震中下软上硬坡体同震崩塌发育,为了揭示这类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特征,在珙县五同村安置了强震监测仪,对斜坡表面和不同岩性的地震动响应进行监测,并记录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2次地震。研究表明:①地震动响应规律有极强的方向性和距离性。2次地震相距监测站台的方向和距离不同,使M s 4.0级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反而比M s 3.2级地震小。②0~30 Hz的地震波在低地山岭的高陡临空面附近有放大效应。1^(#)监测点的主频小于3^(#)与5^(#)监测点,3^(#)监测点的主频最高。5^(#)点的幅值范围为0.018~0.055 m/s^(-2),3^(#)点幅值范围为0.036~0.087 m/s^(-2),3^(#)点相较于5^(#)点,其三向最高幅值同比放大了1.58~2.0倍。③泥质砂岩的主频为4.8~8.4 Hz,灰岩的主频为5.5~21.4 Hz,不同的岩层共振频率不同,灰岩对地震波的选频放大效应强于泥质砂岩。④地震波在不同高程的山岭斜坡部位具有选择放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高程越大地形放大效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县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 地震方向效应 放大效应 山岭地貌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山区低山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国康 王运生 +4 位作者 刘江伟 周粤 苏毅 毕杨杨 向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2019-06-17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后,双河镇布设了多个地震监测仪器,以获取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介质下,60 m高程对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可达1~3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可达2~5倍,同时微地貌的... 2019-06-17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后,双河镇布设了多个地震监测仪器,以获取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介质下,60 m高程对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可达1~3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可达2~5倍,同时微地貌的不同可使放大效应具有一定的方向优势;2)在同一高程不同介质条件下,相较于砂质泥岩,8~9 m的含碎石粘土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可达2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可达3~5倍;3)加速度反应谱显示,较薄的崩坡积物覆盖层对地震波短周期分量的放大效应显著,对于刚度大、自振周期较短的建筑物损害大;4)强震山区房屋应尽量建在低海拔基岩之上,并选取与地基特征周期不同的建筑材料,避免产生共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余震 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 放大效应 薄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后海填海区北西向隐伏断层的综合探测研究
8
作者 王贤能 王运生 +3 位作者 李志波 王小湖 毕杨杨 向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7-583,共7页
在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钻探、断层气氡探测、浅层地震探测和智能微动探测等多种手段,揭示深圳后海填海区隐伏断层F1、F2的几何学特征,对沿北西向断层发育的风化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1、F2隐伏断层发育于燕山期花岗岩中,走... 在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钻探、断层气氡探测、浅层地震探测和智能微动探测等多种手段,揭示深圳后海填海区隐伏断层F1、F2的几何学特征,对沿北西向断层发育的风化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1、F2隐伏断层发育于燕山期花岗岩中,走向、倾向和倾角分别为N38°~40°W、NE、59°~63°和N50°W、NW、70°,断层带宽分别为30~35 m、40 m,主要由碎裂岩及碎斑岩组成,裂面上发育薄层碎粉岩,绿泥石化现象显著,属脆性破裂体系,均为张性兼反扭性质,未见扰动全新世地层;2)采用断层气Rn浓度强度对隐伏断层相对活动性进行测定显示,F1隐伏断层活动性较强;3)F1、F2断层分别控制风化槽南西、北东边界,风化槽主要成因为张性断层上盘较下盘破碎,裂隙、孔隙和次级小断层较发育,构造破碎的花岗岩体在海水、温度等作用下使长石快速风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海填海区 钻探 断层气氡探测 风化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