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新生适应与其人格特质和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毕晨虹 姚玉红 陈增堂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适应与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2013级本科新生185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新生适应状况(SCL-90单项因子得分≥2.5者考虑适应不良,分入阳性组;单项因子得分均<2.5者适应...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适应与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2013级本科新生185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新生适应状况(SCL-90单项因子得分≥2.5者考虑适应不良,分入阳性组;单项因子得分均<2.5者适应良好,分入阴性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价人格特质、大学生多重人际动力特征问卷(MIDQ-U)评价家庭人际互动特征。结果:SCL-90阳性组(n=50)在16PF上焦虑性人格因素得分高于阴性组(1800人)[(7.2±1.4)vs.(4.6±1.9),P<0.001],而外向性、安详机警性和果敢性得分低于阴性组。SCL-90阳性组在M IDQ-U上冷漠、顺从因子得分均高于阴性组[(17.3±6.0)vs.(14.9±4.2),(11.5±3.2)vs.(10.3±3.1);均P<0.01],独立因子得分低于阴性组[(18.7±3.0)vs.(19.8±3.4),P<0.05]。通径分析显示,16PF焦虑性、外向性人格特质部分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57^-0.01),部分通过MIDQ-U冷漠因子中介作用影响新生适应(β=0.031^-0.004),而16PF果敢性人格特质则完全通过MIDQ-U冷漠因子产生间接影响,通径系数为0.008;除MIDQ-U冷漠因子部分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10),部分通过16PF中焦虑性人格因素间接作用于新生适应(β=0.084),其他因子均完全通过16PF焦虑性人格特质产生间接影响。结论:大学新生适应受其人格特质、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影响,且人格特质与家庭人际动力特征互相作用进而影响新生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家庭 适应 人际动力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导师与研究生的理想互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姚玉红 陈增堂 +1 位作者 李红 毕晨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既往相关研究多聚焦于问题和困难类的描述和分析思考,缺乏积极心理取向的质性研究。笔者以我国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时点为研究背景,通过对15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电话访谈和主题分析,得出导师与研究生互动的6类理想特征的三级编码:1.互... 既往相关研究多聚焦于问题和困难类的描述和分析思考,缺乏积极心理取向的质性研究。笔者以我国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时点为研究背景,通过对15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电话访谈和主题分析,得出导师与研究生互动的6类理想特征的三级编码:1.互动关系属性;2.互动内容;3.互动频度;4.互动深度;5.互动氛围;6.其他。导师与研究生理想的互动特征中兼有传统文化和时代转型特点,导师的权威角色等特征结合社会群体背景研究更具有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导师—研究生 互动特征 主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