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1
作者 张宁晖 解孝锋 +1 位作者 田庆梅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经临床试验证实均能改善PM-CNV患者视力,但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综述了PM-CNV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比较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埋针疗法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伴视疲劳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菲 高延娥 +2 位作者 田庆梅 解孝锋 毕宏生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5期151-154,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疗法防治青少年近视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少年假性近视伴视疲劳症状患者120人(231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116眼),对照组60例(115眼)。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疗法防治青少年近视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少年假性近视伴视疲劳症状患者120人(231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116眼),对照组60例(115眼)。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埋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及视疲劳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裸眼视力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疲劳总有效率为94.74%(54/57),高于对照组的81.03%(4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散瞳前屈光度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散瞳前后屈光度差值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埋针疗法能有效改善青少年假性近视及视疲劳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近视 视疲劳 揿针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龚小琪 冯娇娇 +2 位作者 韩毅博 宋继科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6期906-911,共6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为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其过量积累可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多种眼部疾病的病理进程。文章系统综述了AGEs在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及糖尿...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为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其过量积累可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多种眼部疾病的病理进程。文章系统综述了AGEs在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AGEs通过与受体RAGE结合,激活NADPH氧化酶、MAPK及NF-κB等信号通路,导致活性氧(ROS)生成、炎症因子释放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而诱发角膜愈合延迟、晶状体蛋白交联、视神经退行性变、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及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例如,在糖尿病性角膜病变中,AGEs通过ROS/NLRP3炎性小体轴延缓伤口愈合;在白内障中,抗坏血酸介导的AGEs导致的晶状体蛋白交联直接损害晶状体透明性;在DR中,AGEs通过调控VEGF表达及周细胞凋亡加剧微血管损伤。此外,文章探讨了AGEs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局限,如晶状体AGEscan荧光检测在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开发房水、玻璃体等组织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必要性。针对治疗策略,提出抑制AGEs生成、阻断RAGE信号通路及开发抗糖基化药物的研究方向,强调其在延缓疾病进展中的临床价值。文章不仅整合了AGEs在眼病中的分子机制与临床关联,还为靶向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探索新型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F31因子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毕宏生 宋继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32-1938,共7页
剪接因子(SFs)是一种蛋白质,是剪接体的动态复合体的一部分。剪接体就像“剪刀”一样,能够精确地加工真核生物中前mRNA(pre-mRNA),形成多种mRNA序列,该过程对于基因调控和蛋白质表达十分重要。前mRNA加工因子31(PRPF31)是在生物组织中... 剪接因子(SFs)是一种蛋白质,是剪接体的动态复合体的一部分。剪接体就像“剪刀”一样,能够精确地加工真核生物中前mRNA(pre-mRNA),形成多种mRNA序列,该过程对于基因调控和蛋白质表达十分重要。前mRNA加工因子31(PRPF31)是在生物组织中广泛表达的一种SFs, PRPF31突变会特异性地导致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称为PRPF31-RP。目前PRPF31-R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文章从PRPF31突变或缺失导致组织和生物学过程受损的角度对PRPF31在adRP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及该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PRPF31-RP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接因子 前mRNA加工因子31(PRPF31) 视网膜色素变性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微 刘冬梅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应用,许多白内障患者都恢复了有效视力。术后人工晶状体混浊是评价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指标,它会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混浊的表现及危险因素是不同的。然而,获得较好的...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广泛应用,许多白内障患者都恢复了有效视力。术后人工晶状体混浊是评价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指标,它会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不同材料人工晶状体混浊的表现及危险因素是不同的。然而,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人工晶状体的材料、患者对人工晶状体的反应等都是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在人工晶状体领域得到应用,充分了解不同人工晶状体材料的特性,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减少材料导致的并发症,将为患者带来福音。本文就不同人工晶状体材料的特性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混浊的表现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材料 人工晶状体混浊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模型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梓航 胡媛媛 +1 位作者 温莹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27-730,共4页
在医学研究中,预测模型已被广泛用于预测疾病进展和提前确定高危人群,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方面。在眼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预测及诊断模型已经证明了专家水平的准确性。但在近视防控领域,预测... 在医学研究中,预测模型已被广泛用于预测疾病进展和提前确定高危人群,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方面。在眼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预测及诊断模型已经证明了专家水平的准确性。但在近视防控领域,预测模型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其建立有助于提前发现近视高危人群,以便及时采取足够的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工作等预防措施,对预防或减缓近视发生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近视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预测模型应用对象、预测因子及预测结局的选择尚存在挑战和限制。本文将就不同类型近视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预测模型 近视防控 儿童青少年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佳芹 毕爱玲 毕宏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11,共6页
目的筛选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功能。方法选取出生13 d尚未睁眼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进行右侧眼睑缝合建立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出生60 d,麻醉处... 目的筛选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功能。方法选取出生13 d尚未睁眼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进行右侧眼睑缝合建立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出生60 d,麻醉处死大鼠,取其脑组织。用基因芯片实验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左侧视皮层差异表达基因共163个,右侧视皮层差异表达基因数共38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6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左侧视皮层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程度大于2的涉及22个条目,右侧视皮层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程度大于2的涉及19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显示,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功能集中于胚胎背腹轴线形成、光信号传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神经递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其中MAPK1、鸟氨酸结合蛋白Gα2(GNAT2)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视功能异常改变有关,MAPK1基因主要功能集中在胚胎背腹轴线形成、MAPK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GNAT2基因主要功能为光信号传导通路。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进行单眼形觉剥夺可造成大鼠大脑视皮层基因异常表达,并引起其调控的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改变,造成视觉信号传导功能异常;MAPK1、GNAT2基因异常表达可能是弱视发病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形觉剥夺 视觉发育关键期 基因芯片技术 MAPK1基因 GNAT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vis ST分析飞秒LASIK联合快速交联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
8
作者 王庆宝 毕宏生 +3 位作者 范华 祖培培 李莉 季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2-636,共5页
目的应用Corvis ST评估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FS-LASIK Xtra)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手术... 目的应用Corvis ST评估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FS-LASIK Xtra)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行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185例(185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将右眼纳入研究,其中行FS-LASIK Xtra者93例为FS-LASIK Xtra组,行FS-LASIK者92例为FS-LASIK组,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平均角膜曲率(Km)、最薄点角膜厚度(TCT)、角膜生物力学参数[2 mm处变形幅度比(DAR 2 mm)、综合半径(IR)、第一次压平刚度系数(SP-A1)、应力应变指数(SSI)]和手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量(术后6个月与术前的差值,即ΔDAR 2 mm、ΔIR、ΔSP-A1、ΔSS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FS-LASIK组和FS-LASIK Xtra组患者分别为(-0.21±0.31)D和(-0.04±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P=0.001);术后6个月两组分别为(-0.33±0.31)D、(-0.14±0.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P<0.001)。术后6个月时FS-LASIK组与FS-LASIK Xtra组患者手术的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患者DAR 2 mm、IR、SP-A1、SSI等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FS-LASIK组与FS-LASIK Xtra组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量ΔIR分别为3.03±0.78、2.67±0.80,ΔSP-A1为-35.93±12.04、-30.43±12.44,ΔSSI为-0.09±0.10、-0.03±0.06,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FS-LASIK Xtra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患者视力、等效球镜度稳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较术前降低,但优于常规FS-LASIK,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快速角膜交联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生物力学 屈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CT在角膜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赵丽丽 宋继科 +1 位作者 卢秀珍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58-1063,共6页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进行三维评估,提供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和高度图以及角膜厚度图。这可以帮助眼科医生筛查和诊断角膜病变,如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SS-OCT更快、更精准和更灵敏的角膜测量有助于对即将进行角膜和屈光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计划和术后监测。文章总结SS-OCT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角膜疾病中潜在的临床效用与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以支持更多未来可能的研究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 屈光手术 角膜移植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MMP-3和TIMP-3及Col3α1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刘一洁 郝琪 +2 位作者 卢秀珍 吴秋欣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373-1380,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3和III型胶原α1(Col3α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负透镜诱导型近视组、电针干预组和假穴组,每组20只。正... 目的:探讨电针对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3和III型胶原α1(Col3α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负透镜诱导型近视组、电针干预组和假穴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负透镜诱导型近视组、电针干预组和假穴组,右眼均配戴-6.0 D透镜,左眼不戴镜。戴镜同时电针干预组在合谷穴与太阳穴给予电针刺激,假穴组豚鼠在假穴位进行干预。造模前,造模2、4 wk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A超检测眼轴长度,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变化,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视网膜中MMP-3、TIMP-3、Col3α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造模2、4 wk,负透镜诱导型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眼轴长度均明显增加(均P<0.05),屈光度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负透镜诱导型近视组相比,电针干预组干预后眼轴长度均减少(均P<0.05),屈光度均增加(均P<0.05)。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豚鼠视网膜组织各层分界明显,排列规则;负透镜诱导型近视组视网膜厚度、内外核层厚度及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电针干预组视网膜整体结构较为完善,排列较规则,组织各层形态结构未出现明显异常。Q-PCR和WB检测结果显示,负透镜诱导型近视组视网膜中MMP-3、TIMP-3和Col3α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电针干预组干预后视网膜中MMP-3、TIMP-3和Col3α1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负透镜诱导型近视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电针能够延缓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眼轴增长,下调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的MMP-3、TIMP-3及Col3α1 mRNA及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透镜诱导型近视 电针 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 Ⅲ型胶原α1(Col3α1)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和眼科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李文慧 赵宇辉 +2 位作者 毕宏生 田庆梅 解孝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4,共4页
肠道微生物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数万亿的复杂的生态群落,通过其集体代谢活动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易感性。肠道微生物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并与衰老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也受... 肠道微生物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数万亿的复杂的生态群落,通过其集体代谢活动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易感性。肠道微生物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营养代谢,并与衰老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肠道微生物与不同眼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干眼症 葡萄膜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技术在近视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赵宇辉 毕宏生 +3 位作者 孙华跃 李文慧 田庆梅 卢秀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36-39,共4页
免疫荧光(IF)技术亦称荧光抗体技术,是通过结合荧光团标记的特定抗原或抗体在紫外线发出荧光来实现的一种示踪技术。IF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信号放大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鉴别诊断、部分疾病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器官移植的... 免疫荧光(IF)技术亦称荧光抗体技术,是通过结合荧光团标记的特定抗原或抗体在紫外线发出荧光来实现的一种示踪技术。IF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信号放大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鉴别诊断、部分疾病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器官移植的鉴定、抗原组织定位等方面。近视作为一种屈光不正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视力健康,IF在近视机制及治疗措施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IF在近视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染色 荧光抗体 近视 眼科学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后角膜透明度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祖培培 范华 +4 位作者 季鹏 王兴荣 王庆宝 唐凯 毕宏生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手术(CXL)矫正近视手术术后患者早期的角膜光密度(CD)、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本研究筛选了2019年至2021年在本院行FSLASIK联合快速角...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手术(CXL)矫正近视手术术后患者早期的角膜光密度(CD)、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本研究筛选了2019年至2021年在本院行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手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30例(60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裂隙灯检查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观察记录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观察记录等效球镜度数(SE)的变化,数据统计完成后,采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KolmogorovSmirnov测试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重复方差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Friedman检验分析。结果(1)术后1个月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UCVA与术后1个月U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UCVA与术前BCV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等效球镜度明显降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S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从整体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月相比略微降低(P<0.05)。(4)从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角膜直径0~2 mm、2~6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提高(均P<0.05),角膜直径6~10 mm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降低(P<0.05);术后3个月,在角膜直径0~2 mm、2~6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直径6~10 mm区域内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5)从不同分层的角膜光密度上看,术后1个月,角膜前层(前120μm)和角膜后层(后60μm)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层的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略微降低(P<0.05)。术后3个月,角膜前层、中央层、后层角膜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均略微降低(均P<0.05)。结论FSLASIK Xtra术后早期可以维持较好的角膜透明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胶原交联手术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递质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欣悦 赵萍 +2 位作者 孙悦丛 郭滨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3-657,共5页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严重损害青少年视力健康。目前有关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从遗传学、视觉环境、生化机制等多个层面进行展开。神经递质是屈光发育的重要介质,形成了复杂的调节网络,参与与近视相关的分子合成和代谢活动。眼内...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严重损害青少年视力健康。目前有关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从遗传学、视觉环境、生化机制等多个层面进行展开。神经递质是屈光发育的重要介质,形成了复杂的调节网络,参与与近视相关的分子合成和代谢活动。眼内神经递质通过调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生长和脉络膜厚度影响巩膜重塑过程,在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胆碱类、胺类、氨基酸类和肽类等主要神经递质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近视防控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神经递质 胆碱类 胺类 氨基酸类 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对豚鼠眼球后极部的固定效果比较
15
作者 张秀艳 尹贻雪 +1 位作者 宋继科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为解决豚鼠眼球组织切片制备过程中所存在的视网膜脱片问题,采用不同固定方法,优化固定效果。方法:2周龄正常豚鼠(75只)随机分为5个大组(A-E组),15个小组,每小组5只。A组(1-3小组)眼球分别置于FAS、Davidson固定液1(D1)和Davidson... 目的:为解决豚鼠眼球组织切片制备过程中所存在的视网膜脱片问题,采用不同固定方法,优化固定效果。方法:2周龄正常豚鼠(75只)随机分为5个大组(A-E组),15个小组,每小组5只。A组(1-3小组)眼球分别置于FAS、Davidson固定液1(D1)和Davidson固定液2(D2)中固定24 h;B组(4-6小组)眼球在固定液中固定1 h后剪切角膜,再固定2 h;C组(7-9小组)眼球在固定液中固定1 h后沿视神经方向将眼球分为左右两半,再固定2 h;D组(10-12小组)眼球在固定液中固定3 h后将眼球分为左右两半;E组(13-15小组)眼球在固定液中固定3 h后剪切角膜。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比较各个小组眼球后极部固定效果。结果:形态观察表明1-6小组、11-15小组眼球表面光滑圆润,色泽透明,7-10小组眼球凹陷皱缩变形。HE染色表明大部分组别眼球后极部组织切片卷曲缠绕,视网膜脱离;1、5、6、14、15小组切片结构规整,其中14小组形态最佳,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连接紧密,组织结构清晰,细胞排列规整。结论:采用D1固定液固定3 h后剪切角膜的固定效果最为理想,适用于豚鼠眼球后极部相关组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眼球后极部 固定液 病理解剖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原纤维蛋白-2(FBN2)重组蛋白对FBN2缺陷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16
作者 张瑞雪 蒋文君 +3 位作者 郭大东 石永伟 毕宏生 温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原纤维蛋白-2(FBN2)重组蛋白对FBN2缺陷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取SPF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FBN2敲减组、FBN2重组蛋白组,每组8只小鼠,取右眼作为实验眼。入组后,正常对照组小...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原纤维蛋白-2(FBN2)重组蛋白对FBN2缺陷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取SPF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FBN2敲减组、FBN2重组蛋白组,每组8只小鼠,取右眼作为实验眼。入组后,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干预,阴性对照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3μL空载体(1 mg·L^(-1)),FBN2敲减组及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3μL腺相关病毒(AAV)(1 mg·L^(-1)),4周后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3μL FBN2重组蛋白(1 mg·L^(-1))。采用视网膜电图(ERG)视觉电生理仪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分别检测小鼠视网膜Rod-b、Max-a波振幅和视网膜结构变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FBN2、微原纤维相关糖蛋白(MAGP-2)、Ⅰ型胶原蛋白(COL1)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ERG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FBN2敲减组和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视网膜ERG Rod-b、Max-a波振幅均变小(均为P<0.05);与FBN2敲减组相比,FBN2重组蛋白组视网膜ERG Rod-b、Max-a波振幅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OCT检测结果显示,与FBN2敲减组相比,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光反射变规则。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FBN2敲减组相比,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视网膜组织FBN2 mRNA表达明显升高,COL1、MAGP-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FBN2敲减组相比,FBN2重组蛋白组小鼠视网膜组织FBN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OL1、MAGP-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FBN2重组蛋白可以弥补FBN2缺陷型视网膜病变小鼠FBN2内源性缺失,通过调控COL1、MAGP-2表达可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纤维蛋白-2 重组蛋白 视网膜病变 微原纤维相关糖蛋白-2 Ⅰ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桓台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屈光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沙芳 胡媛媛 +5 位作者 吴紫云 徐梓航 丁美华 刘正峰 唐凯 毕宏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目的了解桓台县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屈光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纳入3232名桓台县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屈光度检查及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力不... 目的了解桓台县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屈光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纳入3232名桓台县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屈光度检查及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力不良影响因素。结果桓台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7.77%。女生(49.78%)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45.89%)(P<0.05),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不良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0.001)。总体视力不良中小学生中近视人数所占比例高于远视,且各年龄段视力不良学生的屈光状况不同,总体趋势为近视率增加,远视率减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学段、女生、父母一方近视或父母均近视、工作日每天室内近距离用眼≥8 h、经常或总是躺卧看书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母亲专科及以上学历、工作日每天室外活动时间≥1 h、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 h是保护视力的因素。结论桓台县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近视是视力不良主要原因,应防控近视,改善用眼环境,增加室外活动及睡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不良 中小学生 屈光状态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毕宏生 刘冬梅 +4 位作者 蔡婉婷 马晓华 解孝锋 季鹏 王桂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评价非球面设计的人工晶状体AcrySofIQ对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同期临床对照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60眼),其中植入AcrySofIQ IOL60例76眼,为IQ组... 目的评价非球面设计的人工晶状体AcrySofIQ对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同期临床对照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60眼),其中植入AcrySofIQ IOL60例76眼,为IQ组;植入AcrySof Natural 72例84眼,为Natural组。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球差和并发症,问卷调查患者不良视觉症状和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IQ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4.92±0.10,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5.02±0.10;Natural组UCVA为4.89±0.12,BCVA为5.00±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IQ组为47.44±10.95、27.72±6.69、7.62±2.04和40.61±10.48、22.73±6.88、6.38±1.22;Natural组为31.55±6.68、24.67±5.49、6.17±1.43、27.27±5.78、17.62±3.90、4.83±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差IQ组为(0.09±0.04)μm,Natural组为(0.52±0.1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00)。问卷结果显示IQ组较Natural组术后眩光、光晕的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角膜的正球差,减少了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提高了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改善了视觉质量,获得了患者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球差 非球面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综合治疗葡萄膜炎临床评价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毕宏生 解孝锋 吴建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749-751,共3页
葡萄膜炎在我国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壮年视力的眼病,而目前对其的诊治中,中医药以其明显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我们利用我中心为国家中西医结合眼科葡萄膜炎重点专病协作组组长的优势,组织进行多中心临床治疗方案合作,研究中... 葡萄膜炎在我国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壮年视力的眼病,而目前对其的诊治中,中医药以其明显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我们利用我中心为国家中西医结合眼科葡萄膜炎重点专病协作组组长的优势,组织进行多中心临床治疗方案合作,研究中医药在治疗葡萄膜炎方面的疗效分析。我们研究发现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明显减少复发、减少激素副作用、改善患者视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致盲率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葡萄膜炎 临床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毕宏生 解孝锋 +2 位作者 吴建峰 崔彦 于同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加入不同浓度茶多酚进行干预,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量的变化,分析高糖...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加入不同浓度茶多酚进行干预,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量的变化,分析高糖及茶多酚干预对细胞线粒体活性氧表达的影响。结果:培养基中葡萄糖两种浓度(L1和L2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MTR、DCF荧光强度/μm2细胞面积L1组L2组比较,P<0.05。在30mmol/L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加入0.1μmol/L和0.3μmol/L浓度的茶多酚,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率CDR(%)及线粒体膜电位MMP(FI)L3组与L4组比较,P>0.05。L2组L3组及L2组与L4组比较P<0.05。结论: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增多,而应用茶多酚干预后细胞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减少,细胞死亡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茶多酚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活性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