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长径比下圆柱套筒的破片初速轴向分布
1
作者 毕伟新 李伟兵 +2 位作者 李军宝 朱炜 李文彬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5,共12页
针对精确预测不同长径比(L/D)的圆柱套筒在一段起爆下的破片初速分布问题,首先基于试验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L/D对破片初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L/D≥1圆柱套筒的初速分布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添加了与L/D相关的受轴向稀疏波影... 针对精确预测不同长径比(L/D)的圆柱套筒在一段起爆下的破片初速分布问题,首先基于试验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L/D对破片初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L/D≥1圆柱套筒的初速分布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添加了与L/D相关的受轴向稀疏波影响的修正项;最后,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所提出的初速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L/D下的破片初速分布均呈现两端初速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且L/D越大,破片初速越高,当L/D达到5时,最大破片初速与Gurney公式计算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仅为0.15%;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不超过6%,表明该模型预测不同L/D下的破片初速分布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套筒 破片初速 长径比 轴向稀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轰叠加效应下缺陷圆环断裂行为数值模拟
2
作者 毕伟新 李伟兵 +2 位作者 李军宝 李文彬 王晓鸣 《火炸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4-1134,I0003,共12页
针对爆轰叠加效应下缺陷圆环断裂行为问题,理论分析了含波形调整器装药中爆轰波传播过程,获得了波形调整器厚度的取值范围,在设计的战斗部结构基础上,采用试验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蒙皮参数、波形调整器参数、矩形切口参数、炸药类型对... 针对爆轰叠加效应下缺陷圆环断裂行为问题,理论分析了含波形调整器装药中爆轰波传播过程,获得了波形调整器厚度的取值范围,在设计的战斗部结构基础上,采用试验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蒙皮参数、波形调整器参数、矩形切口参数、炸药类型对缺陷圆环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形调整器能够实现多源同步爆轰叠加并作用在圆环上,圆环能够在爆轰波叠加压力作用位置(M位置)和矩形切口位置(D位置)同时发生断裂;蒙皮相对厚度、切口相对深度及切口相对宽度越大越不利于M位置的断裂;爆轰波叠加压力、切口相对间距及作用在D位置的爆轰波曲率半径越大越利于M位置的断裂;当蒙皮相对厚度H/T为0、切口相对宽度为K/R为0.015、切口相对间距J/R为0.45~0.88、沟槽相对间距L/R_(2)为0.39~0.77、沟槽相对宽度G/R_(2)为0.1~0.167、装药类型为Comp B炸药或Octol炸药,切口位于圆环外壁时,圆环能够同时在M位置和D位置发生断裂,且具有较大的毁伤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轰叠加效应 缺陷圆环 断裂行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隔爆结构对威力可控战斗部能量输出的影响
3
作者 于佳鑫 李伟兵 +2 位作者 李军宝 毕伟新 罗渝松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42,共10页
为实现战斗部毁伤威力的可控输出,利用隔爆装置将炸药分隔开,形成一种轴向多层复合装药结构,通过转换3种起爆方式调节爆轰炸药比例,从而实现毁伤威力的3档可控输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隔爆材料性能及多层介质间阻抗匹配模式对冲击... 为实现战斗部毁伤威力的可控输出,利用隔爆装置将炸药分隔开,形成一种轴向多层复合装药结构,通过转换3种起爆方式调节爆轰炸药比例,从而实现毁伤威力的3档可控输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隔爆材料性能及多层介质间阻抗匹配模式对冲击波衰减性能的影响,进而将效果最优的3层隔爆结构应用于威力可控战斗部,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其3档威力区分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隔爆装置所占空间一定时,合理选择隔爆材料组成3层隔爆结构的隔爆性能优于双层隔爆结构,较单层结构有很大提升;对于双层隔爆结构阻抗逆序形式比顺序形式对冲击波的衰减作用更强;3种起爆方式下破片最大初速分别为1 500 m/s、2 000 m/s和2 300 m/s,壳体总能量分别为9.27 Terg、26.45 Terg和34.87 Terg。所提出的3层隔爆结构可有效减少装药空间的浪费,应用于威力可控战斗部后可有效实现3档威力的可控输出且区分度良好,为威力可控战斗部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力可控战斗部 多层介质隔爆结构 冲击波衰减 起爆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