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树轮宽度记录的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7-9月平均温度变化
被引量:
6
1
作者
肖丁木
秦宁生
+2 位作者
李金建
李媛媛
母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2-770,共9页
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云杉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1506年以来79月平均温度变化,通过逐一剔除法证明了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方程对观测时段(1966 2010年)的方差解释量为52.0%。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5年中,极...
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云杉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1506年以来79月平均温度变化,通过逐一剔除法证明了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方程对观测时段(1966 2010年)的方差解释量为52.0%。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5年中,极端高温年份为69年,极端低温年份为54年,且存在7个暖期时段(1511 1526年,1530 1548年,1577 1590年,1612 1659年,1677 1688年,1704 1784年和1998 2010年)和9个冷期时段(1549 1576年,1591 1611年,1689 1703年,1785 1828年,1836 1856年,1864 1899年,1902 1931年,1934 1951年和1962 1997年),其结果得到了研究区周围其他树轮资料重建的温度序列的验证。同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周期信号检测,发现重建序列主要有2~5年,7~11年,12~26年,3~48年和120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气候重建
平均温度
树木年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WRF模式的雅安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吴泽
范广洲
+1 位作者
周定文
母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2-1340,共9页
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8月21日发生在雅安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模拟和实况发现,WRF模式较好的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人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
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8月21日发生在雅安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模拟和实况发现,WRF模式较好的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人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副热带高压西南缘的暖湿气流持续向四川盆地输送,在雅安地区上空700 hPa形成气旋性环流中心;主要降水时段内强降水中心从低层到高层均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暴雨中心上空维持着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高空为负涡度、低空为正涡度,且随暴雨过程发展对流层正涡度的加强作用为暴雨的生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对流层中低层接近饱和的空气、强烈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通量散度高低层的配置,为本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对流层低层大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层结,中层为中性层结,这种对流性不稳定的维持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有利于强降水过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暴雨
数值模拟
WR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TRMM资料的西南涡强降水结构分析
被引量:
20
3
作者
蒋璐君
李国平
+1 位作者
母灵
孔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7-614,共8页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07年7月17日发生在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地区的一次西南涡强降水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系统由一个主降水云团(云带)和多个零散降水云团组成,属于对流性降水,...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07年7月17日发生在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地区的一次西南涡强降水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系统由一个主降水云团(云带)和多个零散降水云团组成,属于对流性降水,强降水雨强大、范围广。降水系统中对流云降水的样本数量比层云降水少,但对流云降水的平均降水率大,对总降水量的贡献比层云大。对流云降水的雨强谱主要集中在1~50 mm·h-1范围内,而90%层云降水的雨强都在10 mm·h-1以下。从降水系统的垂直结构来看,强降水系统的雨顶高度可伸展到16 km,最大降水率位于地面上空2~6 km的大气层,降水强度的垂直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对流层低层云滴的碰并增长过程对降水起主要作用。西南涡引发的强降水中不管是层云降水还是对流云降水,6 km高度以下降水量的贡献最大,不同高度降水量对总降水量贡献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强降水
TRMM卫星
雨顶高度
降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树轮宽度记录的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7-9月平均温度变化
被引量:
6
1
作者
肖丁木
秦宁生
李金建
李媛媛
母灵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象台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2-77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5066
41375116
+2 种基金
41405077)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13-6-6)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80201)
文摘
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云杉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1506年以来79月平均温度变化,通过逐一剔除法证明了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方程对观测时段(1966 2010年)的方差解释量为52.0%。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5年中,极端高温年份为69年,极端低温年份为54年,且存在7个暖期时段(1511 1526年,1530 1548年,1577 1590年,1612 1659年,1677 1688年,1704 1784年和1998 2010年)和9个冷期时段(1549 1576年,1591 1611年,1689 1703年,1785 1828年,1836 1856年,1864 1899年,1902 1931年,1934 1951年和1962 1997年),其结果得到了研究区周围其他树轮资料重建的温度序列的验证。同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周期信号检测,发现重建序列主要有2~5年,7~11年,12~26年,3~48年和120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
关键词
川西高原
气候重建
平均温度
树木年轮
Keywords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Climatic reconstruction
Mean temperature
Tree-ring chronology
分类号
P468.0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WRF模式的雅安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吴泽
范广洲
周定文
母灵
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2-134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30507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延伸期数值预报预测关键技术研究(2009BAC51B03)
文摘
利用WRF模式对2010年8月21日发生在雅安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模拟和实况发现,WRF模式较好的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人而利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副热带高压西南缘的暖湿气流持续向四川盆地输送,在雅安地区上空700 hPa形成气旋性环流中心;主要降水时段内强降水中心从低层到高层均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暴雨中心上空维持着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高空为负涡度、低空为正涡度,且随暴雨过程发展对流层正涡度的加强作用为暴雨的生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对流层中低层接近饱和的空气、强烈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通量散度高低层的配置,为本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对流层低层大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层结,中层为中性层结,这种对流性不稳定的维持为暴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有利于强降水过程的形成。
关键词
雅安暴雨
数值模拟
WRF模式
Keywords
Ya'an rainstorm
Numerical simulation
WRF model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3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TRMM资料的西南涡强降水结构分析
被引量:
20
3
作者
蒋璐君
李国平
母灵
孔亮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川省叙永县气象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7-61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417202)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45)
文摘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07年7月17日发生在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地区的一次西南涡强降水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系统由一个主降水云团(云带)和多个零散降水云团组成,属于对流性降水,强降水雨强大、范围广。降水系统中对流云降水的样本数量比层云降水少,但对流云降水的平均降水率大,对总降水量的贡献比层云大。对流云降水的雨强谱主要集中在1~50 mm·h-1范围内,而90%层云降水的雨强都在10 mm·h-1以下。从降水系统的垂直结构来看,强降水系统的雨顶高度可伸展到16 km,最大降水率位于地面上空2~6 km的大气层,降水强度的垂直和水平分布不均匀,对流层低层云滴的碰并增长过程对降水起主要作用。西南涡引发的强降水中不管是层云降水还是对流云降水,6 km高度以下降水量的贡献最大,不同高度降水量对总降水量贡献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关键词
西南涡
强降水
TRMM卫星
雨顶高度
降雨率
Keywords
Southwest vortex
Heavy precipitation
TRMM satellite
Rain top height
Precipitation rate
分类号
P426.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树轮宽度记录的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7-9月平均温度变化
肖丁木
秦宁生
李金建
李媛媛
母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WRF模式的雅安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吴泽
范广洲
周定文
母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TRMM资料的西南涡强降水结构分析
蒋璐君
李国平
母灵
孔亮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