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毋淑珍 赵洛沙 +2 位作者 杨文 薛国华 张静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压、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及健康对照者40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胰岛素等指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压、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及健康对照者40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胰岛素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30±0.93)μg/ml比(12.83±1.66)μg/ml),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与收缩压(r=-0.304,P=0.032)、体重指数(r=-0.496,P=0.000)、腰围(r=-0.539,P=0.000)、空腹胰岛素(r=-0.291,P=0.040)、IRI(r=-0.334,P=0.018)之间呈负相关,与ISI呈正相关(r=0.297,P=0.03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腰围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且与收缩压、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毋淑珍 范萍 +1 位作者 吴俊荣 谢百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将其分为2组:MS组(65例)和非MS组(5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选取...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将其分为2组:MS组(65例)和非MS组(5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NC组)。结果①MS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均高于非MS组和NC组,P<0.05,P<0.01。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MS组明显低于非MS组和NC组[(7.15±2.46)%、(8.45±4.13)%和(12.23±5.12)%,P均<0.05]。③三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依次为:(0.84±0.21)mm、(0.78±0.24)mm和(0.64±0.14)mm,P均<0.01;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依次为29.3%、21.8%和5.0%,P均<0.01。④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年龄、SBP、TG、FPG呈负相关(r=-0.359、r=-0.357、r=-0.346、r=-0.413,P均<0.01),与HDL-C呈正相关(r=0.341,P<0.01);IMT与年龄、SBP、BMI、TG呈正相关(r=0.431,r=0.442,r=0.315,r=0.342,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313,P<0.01)。结论并发MS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内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毋淑珍 赵洛沙 +2 位作者 杨文 薛国华 张静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脂、血糖、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65例及健康对照者4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脂、血糖、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65例及健康对照者4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hs-CRP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10.30±0.93)ug/ml VS(12.83±1.66)ug/ml),P〈0.0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68±0.78)mg/L VS(1.69±0.04)mg/L,P〈0.01];IRI值高于对照组[(1.53±0.62)VS(1.27±0.29),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H组血清脂联素与收缩压(SBP,r=-0.30)、BMI(r=-0.50)、WC(r=-0.54)、TG(r=-0.32)、FINS(r=-0.29)、IRI(r=-0.33)、hs-CRP(r=-0.32)之间呈负相关(P〈0.05~0.01),与HDL-C(r=0.31,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对照组,BMI和FINS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在高血压组,收缩压、WC、HDL-C、hs-CRP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和hs-CR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耿银东 卢革新 +3 位作者 姜辉 毋淑珍 刘清霞 张宏颖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3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69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3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69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Betatrophin水平,分析Betatrophin与其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G、LDL-C、Hs CRP及Betatrophin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患者HDL-C水平略低于非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非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TG、LDL-C、Hs CRP和Betatroph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etatrophin与TG、FPG和TC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12、0.245和0.238(P<0.05)。结论 Betatrophin可能通过调控糖脂代谢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trophi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脂异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尿酸的关系
5
作者 薛国华 赵洛沙 +2 位作者 毋淑珍 杨文 张静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48-49,共2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及38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尿酸(UA)、瘦素、血糖及血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瘦素、血小板聚集率、UA、血糖、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均&l...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及38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尿酸(UA)、瘦素、血糖及血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瘦素、血小板聚集率、UA、血糖、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均<0.05);瘦素与血小板聚集率、UA呈明显正相关(P<0.01)。提示瘦素可通过升高UA、促血小板聚集而加速冠状动脉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瘦素 血小板聚集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Ⅶ启动子区域5′F7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6
作者 杨文 赵洛沙 +5 位作者 毋淑珍 张静华 薛国华 郑红 杨帆 陈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48-49,共2页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564例健康人(对照组)和419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的凝血因子Ⅶ(FⅦ)启动子区域的基因型。结果CHD组5′F 7多态性的基因型(0 bp纯合子393例,0 bp/10 bp杂合子+10 bp纯合子26...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564例健康人(对照组)和419例冠心病(CHD)患者(CHD组)的凝血因子Ⅶ(FⅦ)启动子区域的基因型。结果CHD组5′F 7多态性的基因型(0 bp纯合子393例,0 bp/10 bp杂合子+10 bp纯合子26例)与对照组(0 bp纯合子507例,0 bp/10 bp杂合子+10 bp纯合子57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汉族人群中CHD患者存在FⅦ基因的5′F 7多态性,其中10 bp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凝血因子 基因多态性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