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肥低量施用制度下土壤磷库的发展变化──Ⅰ.土壤总磷库和有机、无机磷库 被引量:15
1
作者 宇万太 陈欣 +3 位作者 张璐 廉鸿志 殷秀岩 沈善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3-379,共7页
在辽西碳酸盐褐土上进行的9年试验表明,平均每年每公顷施用相当或略低于作物收获产品中含磷量的化肥磷(P)14.4kg,既可持续地保持较高的作物产量,又可保持耕层土壤的总磷库贮量几乎不变,甚至有微小增长,其增长部分主要是... 在辽西碳酸盐褐土上进行的9年试验表明,平均每年每公顷施用相当或略低于作物收获产品中含磷量的化肥磷(P)14.4kg,既可持续地保持较高的作物产量,又可保持耕层土壤的总磷库贮量几乎不变,甚至有微小增长,其增长部分主要是有机磷;施用磷肥结合80%收获产品喂猪、猪粪回田,则既可保持作物丰产又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磷含量;连续施氮肥而不施磷肥可使该贫磷土壤耕层总磷库贮备显著下降。与富磷土壤不同,9年中该土壤对作物的供磷主要来自耕层的非活性磷库,而来自土壤活性磷库(树脂法测定)则只占12%。经估算,约90%的作物吸收磷来自耕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施肥 全磷 有机磷 无机磷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果渣酵素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56
2
作者 杨培青 李斌 +8 位作者 颜廷才 孟宪军 智洪涛 黎盛 殷秀岩 王维生 高凝轩 丑述睿 李恩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05-210,共6页
以蓝莓果渣为主要原料,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提高酵素产品质量。选取工艺参数为酵母菌和干酪乳酸菌的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分析其对酵母菌的蛋白酶活力和浓度及对干酪乳酸菌浓度的影响。按照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 以蓝莓果渣为主要原料,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提高酵素产品质量。选取工艺参数为酵母菌和干酪乳酸菌的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分析其对酵母菌的蛋白酶活力和浓度及对干酪乳酸菌浓度的影响。按照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设计上述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确定最佳酵母菌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 3.5、发酵温度30℃、接种量0.15%、发酵时间16 h。酵母菌发酵16 h后在37℃条件下,发酵液pH 4.0,干酪乳杆菌接种量0.50%,静置发酵24 h,温度保持在18~20℃左右,静置进行24 h的后发酵,使发酵液产香,品质优良,将浓缩后的发酵液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制成蓝莓果渣酵素粉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渣 酵素 发酵 真空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制及精制蓝靛果花色苷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雷月 黎盛 +9 位作者 智红涛 李斌 殷秀岩 王维生 于童 孟宪军 赵悦 矫馨瑶 高凝轩 张家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8,124,共7页
通过对蓝靛果花色苷的提取粗制品和纯化的精制品进行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对实验,考察了p H、光照、温度、过氧化氢、糖等对蓝靛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其总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能力。结果表明:在... 通过对蓝靛果花色苷的提取粗制品和纯化的精制品进行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对实验,考察了p H、光照、温度、过氧化氢、糖等对蓝靛果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了其总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能力。结果表明:在避光和p H为1、3的条件下,蓝靛果花色苷的保存率达85%以上,稳定性较好,且花色苷粗制品的稳定性优于精制品;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花色苷的稳定性急剧下降,在50℃以下花色苷较稳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葡萄糖、乳糖、蔗糖和淀粉对蓝靛果花色苷稳定性均具有增强作用,过氧化氢对花色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且花色苷粗制品的耐氧化性明显强于精制品。此外,抗氧化性对比实验发现蓝靛果花色苷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比较花色苷粗制品及精制品的EC50值可知,这两种花色苷制品的总还原能力及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略弱于同质量浓度的VC,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同质量浓度的VC,且花色苷精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粗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花色苷 稳定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