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著作方式“著”的来源与确立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朝晖
殷漱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9,166,共9页
“著”本字作“箸”,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书写”“记录”的含义,表示对官方文书、言论事理、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图像的铸刻。在先秦文献中“著”强调的是著述的行为,作为“著”的主体的个人作者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尚未得到凸显。...
“著”本字作“箸”,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书写”“记录”的含义,表示对官方文书、言论事理、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图像的铸刻。在先秦文献中“著”强调的是著述的行为,作为“著”的主体的个人作者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尚未得到凸显。至汉代,“箸”隶变为“著”,连接作者与作品,表示作品的创作过程,用来描述对思想学说、历史著作、文学作品和经典注释的撰作。在汉代的文献记载中形成了包含作者、著作行为和作品的完整叙述模式,在书目著录中出现了表述作者著作方式的规范形式。个人作者在汉代崛起,“著”作为书籍的著作方式得以正式确立。“著”作为著作方式的确立过程,反映了作者身份的变化与著述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
著作方式
作者身份
著作意识
先秦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者”崛起之谜:早期中国作者身份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
1
2
作者
殷漱玉
何朝晖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6,共10页
在文献学、图书史的研究中,作者身份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中外学者对于早期中国作者身份的研究,主要从作者概念、作者意识、作者考证、作者功能四个维度展开。从历时性的发展看,该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提出,但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
在文献学、图书史的研究中,作者身份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中外学者对于早期中国作者身份的研究,主要从作者概念、作者意识、作者考证、作者功能四个维度展开。从历时性的发展看,该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提出,但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被重视,专门性的探讨逐渐提上日程。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基于对辨伪思潮的反思和对古书体例的认知,作者考证研究占据上风。199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理论的引入,作者概念、作者观、作者功能等话题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研究逐渐上升到哲学层面。四个维度的作者身份研究,展现了这一议题的丰富性和延展性,作者身份研究方兴未艾。但就所取得的成果来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认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这一研究继续推进和突破的关键。作者身份研究将丰富和拓展文献学、图书史的内容,使目录学更好地体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目录学
图书史
早期中国
作者身份
作者观
作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著作方式“著”的来源与确立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朝晖
殷漱玉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9,166,共9页
文摘
“著”本字作“箸”,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书写”“记录”的含义,表示对官方文书、言论事理、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图像的铸刻。在先秦文献中“著”强调的是著述的行为,作为“著”的主体的个人作者处于萌芽状态,其作用与地位尚未得到凸显。至汉代,“箸”隶变为“著”,连接作者与作品,表示作品的创作过程,用来描述对思想学说、历史著作、文学作品和经典注释的撰作。在汉代的文献记载中形成了包含作者、著作行为和作品的完整叙述模式,在书目著录中出现了表述作者著作方式的规范形式。个人作者在汉代崛起,“著”作为书籍的著作方式得以正式确立。“著”作为著作方式的确立过程,反映了作者身份的变化与著述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著
著作方式
作者身份
著作意识
先秦
汉代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G259.29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崛起之谜:早期中国作者身份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
1
2
作者
殷漱玉
何朝晖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6,共10页
基金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委托项目“日本内阁文库藏艺术类稀见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在文献学、图书史的研究中,作者身份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中外学者对于早期中国作者身份的研究,主要从作者概念、作者意识、作者考证、作者功能四个维度展开。从历时性的发展看,该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提出,但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被重视,专门性的探讨逐渐提上日程。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基于对辨伪思潮的反思和对古书体例的认知,作者考证研究占据上风。199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理论的引入,作者概念、作者观、作者功能等话题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研究逐渐上升到哲学层面。四个维度的作者身份研究,展现了这一议题的丰富性和延展性,作者身份研究方兴未艾。但就所取得的成果来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认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这一研究继续推进和突破的关键。作者身份研究将丰富和拓展文献学、图书史的内容,使目录学更好地体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关键词
文献学
目录学
图书史
早期中国
作者身份
作者观
作者功能
Keywords
Textual Scholarship
Bibliography
Book History
Early China
Authorship
Conception of Author
Functions of Author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著作方式“著”的来源与确立
何朝晖
殷漱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作者”崛起之谜:早期中国作者身份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殷漱玉
何朝晖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