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殷消茹 徐建强 +5 位作者 孙莹 朱凯 杨霞 熊姿 郑伟 侯颖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7,共7页
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蔓延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对小麦的稳产、高产带来极大威胁。为了解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对2019年从河南省8个地市分离的90株假禾谷镰刀菌的毒... 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蔓延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对小麦的稳产、高产带来极大威胁。为了解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对2019年从河南省8个地市分离的90株假禾谷镰刀菌的毒力;分别通过方差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菌灵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病菌毒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菌灵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为2.4μg/mL,EC50值在0.436~1.73μg/mL之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98倍,平均EC50值为(0.750±0.291)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尽管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仍有61株供试菌株位于相应的主峰范围内,敏感性频率分布仍为连续单峰曲线,可以将该值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各地市菌株平均EC50值变化范围为0.604~1.04μg/mL,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新乡红旗和新乡辉县菌株,两者相差1.72倍;同一地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南阳内乡菌株差异最大,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3.98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病菌对多菌灵与其对戊唑醇和咯菌腈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温室防效结果显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对小麦茎基腐病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有效成分3.90 mg/g处理防效最高,可达76.66%。本研究结果可为多菌灵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为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监测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多菌灵 菌丝生长速率法 敏感性 温室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酯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郭雨薇 徐建强 +3 位作者 亢豪佳 殷消茹 刘圣明 陈根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9-1416,共8页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茎基腐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登记应用在该病害防治上的化学药剂。本研究从河南省17个地市采集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得到82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包括7...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茎基腐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登记应用在该病害防治上的化学药剂。本研究从河南省17个地市采集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得到82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包括76株假禾谷镰孢和6株禾谷镰孢。嘧菌酯抑制76株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0.02~1.54μg/mL,平均EC_(50)值为(0.33±0.29)μg/mL;经数据异常值检验,舍弃异常菌株LHWY-6及SQYC-6后,嘧菌酯对74株(97.37%)正常菌株的平均EC_(50)值(0.30±0.24)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孢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地市菌株间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市菌株间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许昌、焦作、洛阳和商丘4市的菌株间敏感性差异倍数均在20.00以上,南阳、三门峡和开封3地的菌株间差异倍数均在2.00以下,其他地市菌株间差异倍数在2.70~12.00之间;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对嘧菌酯与其对丙硫菌唑、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相比,除吡唑醚菌酯外其余5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均弱于嘧菌酯;嘧菌酯对6株禾谷镰孢的EC_(50)值在0.10~0.42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为(0.19±0.12)μg/mL;嘧菌酯对两种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均较弱,EC_(50)都在7μg/mL以上。离体条件下,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在260 g/(100 kg种子)剂量下防效达63.64%;温室盆栽时,在220 g/(100 kg种子)剂量下防效为55.24%。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对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备选药剂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禾谷镰孢 敏感性基线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