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农产品中氟苯尼考胺的检测方法优化
1
作者 王哲 殷海艳 方宣启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15期77-81,共5页
目的:建立农产品中氟苯尼考胺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优化。方法:采用0.05%氨水溶液替代传统甲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中的水相,试样经2%氨化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脱脂,氨化乙酸乙酯反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结果:... 目的:建立农产品中氟苯尼考胺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优化。方法:采用0.05%氨水溶液替代传统甲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中的水相,试样经2%氨化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脱脂,氨化乙酸乙酯反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结果:氟苯尼考胺在1~5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加标回收率在94.3%~112.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1.9%~6.6%。结论:本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氟苯尼考胺的出峰异常和基质干扰等问题,准确性较高,适用于农产品中氟苯尼考胺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流动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在山羊瘤胃内的降解率比较试验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大林 赵国琦 +2 位作者 王学峰 任善茂 殷海艳 《中国草食动物》 2000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实验以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实验动物 ,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了豆科与禾本科四种常用牧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 :①经 72h培养后禾本科牧草干物质、粗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低于豆科 7 2 7和 12 0 4... 本实验以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实验动物 ,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了豆科与禾本科四种常用牧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 :①经 72h培养后禾本科牧草干物质、粗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低于豆科 7 2 7和 12 0 4个百分点 ,而两者粗纤维降解率相近似 ;②根据相关分析可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瘤胃 降解率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香型大曲培养条件关键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殷海艳 陆步诗 +1 位作者 李新社 谢洪 《酿酒科技》 2022年第9期46-51,共6页
本研究以特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等研究方法,优化特香型大曲培养条件。最佳培养条件为前缓期湿度65%RH~75%RH、3~5 d、品温45℃±2℃,中挺期湿度85%RH~95%RH、7~9 d、品温60℃±2℃,后缓落期... 本研究以特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等研究方法,优化特香型大曲培养条件。最佳培养条件为前缓期湿度65%RH~75%RH、3~5 d、品温45℃±2℃,中挺期湿度85%RH~95%RH、7~9 d、品温60℃±2℃,后缓落期湿度70%RH~80%RH、10~12 d、品温35℃±2℃,培养周期28 d。以最佳培养条件生产特香型大曲,对不同季节生产的大曲进行质量评分,评分为92分(春)、88分(夏)、94分(秋)和86分(冬)。结果表明,以最佳培养条件生产的特香型大曲质量较好且稳定,优化特香型大曲培养条件关键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实际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香型大曲 培养条件 单因素试验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月瓜百香果复合型保健酒的研发 被引量:3
4
作者 殷海艳 李新社(指导) 《中国食品》 2019年第3期277-279,共3页
本文以八月瓜和百香果为原料,经酿酒酵母发酵生产八月瓜百香果复合型保健酒。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酒精度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参考感官评定,对原料配比、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优化八月瓜百香果保健酒... 本文以八月瓜和百香果为原料,经酿酒酵母发酵生产八月瓜百香果复合型保健酒。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酒精度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参考感官评定,对原料配比、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优化八月瓜百香果保健酒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原料配比为4:1、酵母接种量9%、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7d,酿造出的酒品酒精含量达9.8%vol,且感官指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酒 百香果 八月瓜 复合型 最佳工艺条件 研发 原料配比 发酵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李渡酒业特香型酒的酒曲主要细菌标准化研究
5
作者 殷海艳 王哲 +1 位作者 陆步诗 李新社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10期63-66,共4页
以江西李渡酒业特香型酒的5个实验酒曲及其原浆酒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酒曲中主要细菌数量、酒曲的主要理化指标、原浆酒的主要理化指标比较研究,得到江西李渡酒业的特香型酒的细菌标准化范围。
关键词 特香型酒 酒曲 细菌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舌在不同来源卤汁的对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殷海艳 王哲 何梦柔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9期77-80,共4页
针对七种来自不同厂、不同卤制工序的卤汁,电子舌通过主成分(PCA)、线性判别(LD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休闲卤豆干厂不同卤制工序的卤汁在组分和香气上存的差异相对较小,而不同休闲卤豆干厂同一卤制工序的卤汁在组分和香气上存... 针对七种来自不同厂、不同卤制工序的卤汁,电子舌通过主成分(PCA)、线性判别(LD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休闲卤豆干厂不同卤制工序的卤汁在组分和香气上存的差异相对较小,而不同休闲卤豆干厂同一卤制工序的卤汁在组分和香气上存在较大差异,从雷达图上可知不同卤豆干厂的卤汁风味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不同来源卤汁 应用 对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酶法降解玉米芯生产低醇保健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陆步诗 李新社 +2 位作者 肖文卓 殷海艳 谢洪 《酿酒》 CAS 2020年第2期74-78,共5页
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降解获得酶解液,酵母菌发酵酶解液生产低醇保健饮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测定酶解时还原糖转化率和感官评价低醇保健饮料确定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与纤维二糖酶混合降解玉米芯的最佳... 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降解获得酶解液,酵母菌发酵酶解液生产低醇保健饮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测定酶解时还原糖转化率和感官评价低醇保健饮料确定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与纤维二糖酶混合降解玉米芯的最佳条件:纤维素酶与纤维二糖酶比例为2∶1,混合酶添加量为0.4%,酶解时间为5h,酶解温度为45℃,在此条件下玉米芯的还原糖转化率为67.78%。发酵玉米芯酶解液生产低醇保健饮料的最佳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36h,发酵温度为32℃。在最佳条件下,发酵产品均匀一致,呈淡黄色,有浓郁的玉米香,滋味柔和,感官评价得分为94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纤维素酶 纤维二糖酶 酶解 酵母菌 发酵 低醇保健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降解玉米芯生产低醇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陆步诗 李新社 +2 位作者 戴苑媛 殷海艳 谢洪 《酿酒科技》 2019年第9期41-45,共5页
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对其降解生成还原糖,酵母菌利用玉米芯降解物发酵生产低醇饮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检测降解物中还原糖的含量和对发酵产品进行感官评分确定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玉米芯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 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对其降解生成还原糖,酵母菌利用玉米芯降解物发酵生产低醇饮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检测降解物中还原糖的含量和对发酵产品进行感官评分确定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玉米芯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05%、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2h、酶解pH4.8,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还原糖5.232g/L的降解物。酵母菌发酵玉米芯降解物生产低醇饮料的最佳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6%、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48h,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备低醇饮料酒精度为2.7%vol,感官综合评价得分为9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纤维素酶 酵母菌 发酵 低醇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在不同来源卤汁的对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梦柔 殷海艳 《现代食品》 2019年第18期158-162,165,共6页
针对来自不同厂、不同卤制工序的7种卤汁,利用电子鼻通过主成分(PCA)、线性判别(LD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休闲卤豆干厂不同卤制工序的卤汁在组分和香气上存的差异相对较小,而不同休闲卤豆干厂同一卤制工序的卤汁在组分和香气... 针对来自不同厂、不同卤制工序的7种卤汁,利用电子鼻通过主成分(PCA)、线性判别(LD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休闲卤豆干厂不同卤制工序的卤汁在组分和香气上存的差异相对较小,而不同休闲卤豆干厂同一卤制工序的卤汁在组分和香气上存在较大差异,从雷达图上可知不同卤豆干厂的卤汁风味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汁 电子鼻 对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的邵阳鲜湿米粉加工安全指标研究
10
作者 丛蓉 余有贵 +1 位作者 殷海艳 刘宏基 《中国食品工业》 2022年第23期48-51,共4页
为了掌握自然发酵的邵阳鲜湿米粉加工过程中主要安全指标的动态变化,在各加工环节点取样,对酸度、镉、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鲜湿米粉在各加工环节中,镉、... 为了掌握自然发酵的邵阳鲜湿米粉加工过程中主要安全指标的动态变化,在各加工环节点取样,对酸度、镉、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鲜湿米粉在各加工环节中,镉、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分别符合DBS45/050-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鲜湿米粉》要求的可接受水平限量值;(2)菌落总数只有榨粉预冷、切条装框两个环节符合DBS45/050-2021要求的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其他环节均超出该标准要求的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因此,自然发酵的邵阳鲜湿米粉加工的成品米粉安全指标合格,关键控制点从强到弱的加工环节依次为制备老料、堆积发酵、洗米浸泡、配料搅拌、切条装框和选择大米。研究结果为制定米粉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自然发酵 食品安全 关键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