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跨媒介中的想象机制及其中介作用
1
作者 殷曼楟 《艺术学研究》 2025年第1期41-53,共13页
当下对艺术跨媒介问题的思考往往是在充分意识到媒介差异、了解媒介转换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导致在构想跨媒介融合何以可能的方案时容易落入“缝合”的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跨媒介转换和融合得以实现的心理过程及想象在其中的中... 当下对艺术跨媒介问题的思考往往是在充分意识到媒介差异、了解媒介转换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导致在构想跨媒介融合何以可能的方案时容易落入“缝合”的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跨媒介转换和融合得以实现的心理过程及想象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想象使得跨媒介转换及融合的心理过程无缝展开,并涵盖了感知、认知与意志、信念等各个方面。具体来说,想象机制在三个方面发挥着中介作用:其一,想象力是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心理能力;其二,想象生成的心理意象因兼具个别形象的感性特征与心智普遍性而为跨媒介融合所需的整体直观性与融通性提供了心理支撑;其三,想象令心灵既停留于媒介表象,又引导了精神的超越,这为心灵在超越认知层面跨越媒介感性差异,实现心灵直观贯通地看待世界提供了心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心理机制 跨媒介性 跨媒介转换 跨媒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主义与科技主义的论争——从谭力勤的“奇点艺术”谈起
2
作者 李慧涵 殷曼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再次突破人类艺术的边界,其能否取代人类成为真正的艺术创造主体,也成为学界争议不休的话题。针对该议题的讨论,学者间一直以来存在着积极拥抱和审慎质疑两种不同的态度,双方的争论在本质上体现出了“科技主义”...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再次突破人类艺术的边界,其能否取代人类成为真正的艺术创造主体,也成为学界争议不休的话题。针对该议题的讨论,学者间一直以来存在着积极拥抱和审慎质疑两种不同的态度,双方的争论在本质上体现出了“科技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矛盾。人工智能会改变艺术生态还是被技术反噬,如何寻求二者之间新的平衡,进而在辩证统一中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仍是需要我们不断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对待人工智能与艺术关系的态度上,“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精神以及追求“道器合一”的中国艺术追求,不仅能够为艺术领域科技与人文的统一提供有益的启示,也理应是艺术创作的永恒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科技主义 奇点艺术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视觉再现与沃尔海姆的观者之看 被引量:4
3
作者 殷曼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62,169,共8页
Representation在我国有"再现"与"表征"两种译法,前者基于直接的、直观的而又基础的知觉经验,后者则强调其社会性,意味着对知识体系、社会体制及意义系统的祛魅及解构。本文在此语境下讨论了当代"视觉再现&qu... Representation在我国有"再现"与"表征"两种译法,前者基于直接的、直观的而又基础的知觉经验,后者则强调其社会性,意味着对知识体系、社会体制及意义系统的祛魅及解构。本文在此语境下讨论了当代"视觉再现"问题所具有的新意义,即不论是对直观感官经验可能性的讨论,还是对文化体系预先规定视觉经验这一现象的洞察,都渗透进当代对视知觉本身的重新考察之中。该问题由贡布里希提出,并在沃尔海姆侧重于观者之看的视觉再现理论中得到了极大的推进。这一理论发展不仅是当下视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它也为在后现代语境下反思视觉经验的可交流性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再现 视知觉 贡布里希 沃尔海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艺术发展之体系的“创造” 被引量:2
4
作者 殷曼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8,共8页
18世纪在西方艺术史中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西方艺术发展迎来了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的建立虽不表现在艺术风格及趣味的迥异上,但却在艺术观念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美的艺术体系的确立,艺术批评的体制化、现代艺术... 18世纪在西方艺术史中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西方艺术发展迎来了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的建立虽不表现在艺术风格及趣味的迥异上,但却在艺术观念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美的艺术体系的确立,艺术批评的体制化、现代艺术史方法的成熟、美学学科的建立,以及一系列博物馆等现代艺术机构的规模化,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一种艺术体制的氛围,促成了西方现代艺术体系的系统化。同时,也正是18世纪为之后的19世纪艺术自主性的合法化,以及其后艺术门类的分化奠定了观念与体制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体系 艺术史 艺术批评 美学 艺术自主性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看中国美育之路 被引量:7
5
作者 殷曼楟 《美育学刊》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当代中国的美育建设需要考虑两大问题:其一是如何完善个体的精神境界,其二则是如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两方面都要求美育建设在协调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上持续发力。20世纪欧美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思潮与两大脉... 当代中国的美育建设需要考虑两大问题:其一是如何完善个体的精神境界,其二则是如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两方面都要求美育建设在协调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上持续发力。20世纪欧美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思潮与两大脉络,以及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人文教育及艺术教育策略,都表明了美育在此问题上具备的潜力。美育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人内在审美能力的不断扩展,实现个人自由自律与社会秩序的协调。另一方面,作为美育培养核心的想象力、创造力、共情力、沟通力、社会理解力等素养,也能推动认知能力与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我国的美育建设应考虑在人格完善与能力完善的素质培养方面持续投入,并通过专业课堂—跨学科—社区化三层面以及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两环节来整体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人文教育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知觉论冲击下的图像再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殷曼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4,共10页
从近现代知觉心理学、哲学、艺术理论研究的走势来看,不同时期特定的视知觉解释范式往往与既定的图像研究及视觉研究阐释模式有着深刻的呼应关系,而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直接知觉论便是当代很值得重视的一种。论文论述吉布森三个核心观点,... 从近现代知觉心理学、哲学、艺术理论研究的走势来看,不同时期特定的视知觉解释范式往往与既定的图像研究及视觉研究阐释模式有着深刻的呼应关系,而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直接知觉论便是当代很值得重视的一种。论文论述吉布森三个核心观点,并主张以此途径重新发现并思考图像观看经验中的三个问题。其一是当代图像再现研究中核心的二维图画、三维世界的视觉经验差异及相互关系;其二是新视觉图式,尤其是最初的视觉图式如何获得;其三则是通过观看图像实现视觉沟通共享何以可能?这些问题的发现或重新思考不仅推动了当代图像再现研究,同时也呼应了一种视觉生态主义与现象学的视觉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心理学 吉布森 生态视知觉论 图像知觉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界弱体制性及美学的当代可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殷曼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3,63,共6页
近些年来,文化研究的发展已经对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文化研究的视野推动美学摆脱了"象牙塔"的局面,关注于更为广泛的文化现象,并促进了美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但另一方面,美学也面临着创造性、崇高、直觉等这... 近些年来,文化研究的发展已经对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文化研究的视野推动美学摆脱了"象牙塔"的局面,关注于更为广泛的文化现象,并促进了美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但另一方面,美学也面临着创造性、崇高、直觉等这些有价值的范畴被不断边缘化的焦虑。在此语境下,本文试图通过讨论艺术界的弱体制性特征,把握艺术界中体制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张力关系,从而在美学中给予上述范畴新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界 美学转型 弱体制度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才"艺术家的形成及其"去魅"——有关艺术家概念的体制性解读
8
作者 殷曼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6,共5页
一直以来,"艺术家"一词都与天赋、独创性等性质联系在一起。但通过对"艺术家"概念的历史性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概念与它所存在的那个社会体制其实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 一直以来,"艺术家"一词都与天赋、独创性等性质联系在一起。但通过对"艺术家"概念的历史性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概念与它所存在的那个社会体制其实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有关艺术家"天才"的说法只是一则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天才 艺术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相对主义之下的当代分析美学策略
9
作者 殷曼楟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6期45-54,共10页
在当今艺术领域和美学领域,'艺术'或'美学'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传统的有效判定及评价标准在众声喧哗之情境下纷纷失去其合法性,种种的合法化方案亟待提出。同时,在美学领域有关美学复兴及思考美学的学科危机的话... 在当今艺术领域和美学领域,'艺术'或'美学'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传统的有效判定及评价标准在众声喧哗之情境下纷纷失去其合法性,种种的合法化方案亟待提出。同时,在美学领域有关美学复兴及思考美学的学科危机的话题也时有出现。仅就我国的理论状况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有关文艺学学科合法性的讨论开始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相对主义 美学理论 美学领域 文艺学学科 视知觉 本体论研究 合法性危机 图像系统 洛佩斯 沃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何以成为表演艺术?——彼得·基维对文学本体论的新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慧婷 殷曼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基维试图整合古德曼“代笔的”艺术,将以小说为主的虚构文学也纳入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在基维看来,小说的示例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字标记,而是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作为听觉表演而存在,作为表演的阅读就是读者在脑内扮演讲故... 基维试图整合古德曼“代笔的”艺术,将以小说为主的虚构文学也纳入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在基维看来,小说的示例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字标记,而是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作为听觉表演而存在,作为表演的阅读就是读者在脑内扮演讲故事的人给自己讲故事。默读表演以“解释”为驱动力,“解释”能力在一次次阅读实践中获得提升。“批评”是更深入的“解释”,它既存在于两次阅读体验的间隙里,也存在于阅读结束后的反思中。基维将“解释”与“批评”的权利赋予普通读者,体现了他对文学行动价值的体认。基维的这一表演式文学本体论契合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文艺理论的表演性转向,他对表演式文学传统的谱系学追溯也适用于中国的文学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论 彼得·基维 分析美学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文森艺术品身份确定性及开放性的历史主义策略
11
作者 殷曼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在历史主义语境中,艺术品身份的不稳定性一直是个难题。杰罗尔德·列文森作为当代艺术本体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以音乐本体论研究介入了该论争,在其历史主义框架下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一个辩证应对艺术品身份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策略,即艺术... 在历史主义语境中,艺术品身份的不稳定性一直是个难题。杰罗尔德·列文森作为当代艺术本体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以音乐本体论研究介入了该论争,在其历史主义框架下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一个辩证应对艺术品身份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策略,即艺术品身份因传统及过去而获得的确定性与其未来的开放性其实分属于不同的历史有效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溯式历史主义 音乐本体论 艺术本体论 列文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觉心理学与梅洛-庞蒂的对话:图像观看经验的生态视觉探索
12
作者 殷曼楟 《美术大观》 2022年第7期122-127,共6页
将知觉心理学与梅洛-庞蒂的知觉及视觉观进行参照性研究,可以提供回归图像观看经验本身的生态视觉途径,并实现对视觉怀疑主义的反思及视觉观的重构。本文分析了梅洛-庞蒂从身体主体的“关系性”阶段向“肉”的“关系性”阶段的发展,从... 将知觉心理学与梅洛-庞蒂的知觉及视觉观进行参照性研究,可以提供回归图像观看经验本身的生态视觉途径,并实现对视觉怀疑主义的反思及视觉观的重构。本文分析了梅洛-庞蒂从身体主体的“关系性”阶段向“肉”的“关系性”阶段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到一种将仍带有对象性的图像型观看方式向生态视觉型观看方式转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知觉心理学 吉布森 生态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关怀与治学之路
13
作者 周宪 殷曼楟 《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6期2-5,共4页
八月二十八日的清晨,我在南京大学北大楼采访了着名的美学教授——周宪老师。坐在这个见证了南大百年变迁的建筑里,聆听着周老师爽朗而又殷切的话语,我庆幸自己能够在这一天记录下一个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一个知识分子永远无法割舍... 八月二十八日的清晨,我在南京大学北大楼采访了着名的美学教授——周宪老师。坐在这个见证了南大百年变迁的建筑里,聆听着周老师爽朗而又殷切的话语,我庆幸自己能够在这一天记录下一个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一个知识分子永远无法割舍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现实 个人治学 人文关怀 学术研究 艺术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