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浓度升高对大田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丹红 王效科 +4 位作者 冯美琪 高艺芹 张楠 殷宝辉 耿春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5-1147,共13页
为更精确地评估O_(3)污染造成的玉米产量和营养损失,本研究在山东省淄博市建立大田原位开顶式气室(OTC),进行不同O_(3)浓度暴露处理对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在O_(3)浓度升高40、80... 为更精确地评估O_(3)污染造成的玉米产量和营养损失,本研究在山东省淄博市建立大田原位开顶式气室(OTC),进行不同O_(3)浓度暴露处理对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在O_(3)浓度升高40、80、120 nL·L^(-1)时,玉米产量分别下降11.0%、20.0%、48.2%,产量对O_(3)暴露的敏感性指数(相对产量与O_(3)剂量的响应关系斜率绝对值)为0.96%。O_(3)暴露后,玉米籽粒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K和Zn的含量显著增加,但籽粒淀粉、蛋白质、脂肪以及Ca、Mg、P、Fe产量却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在大田原位O_(3)暴露下,ZD958玉米产量对O_(3)剂量的敏感性高于大部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研究可能偏低地估计了我国O_(3)污染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O_(3)暴露下,籽粒中营养物质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甚至少部分矿质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但籽粒营养物质和大部分矿质元素的供给总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生物量 敏感性 剂量响应关系 营养物质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气孔臭氧通量拟合及通量与产量关系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佟磊 王效科 +9 位作者 苏德.毕力格 王琼 耿春梅 王玮 宋文质 逯非 刘红杰 殷宝辉 隋立华 冯宗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30-1938,共9页
利用田间原位开顶式熏气装置(Open-Top Chambers,OTCs),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臭氧(O3)处理下(自然大气处理,AA;箱内大气处理,NF;箱内低浓度O3处理,NF+30nL·L-1;箱内中等浓度O3处理,NF+60nL·L-1;箱内高浓度O3处理,NF+90nL·L... 利用田间原位开顶式熏气装置(Open-Top Chambers,OTCs),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臭氧(O3)处理下(自然大气处理,AA;箱内大气处理,NF;箱内低浓度O3处理,NF+30nL·L-1;箱内中等浓度O3处理,NF+60nL·L-1;箱内高浓度O3处理,NF+90nL·L-1)我国珠三角地区水稻产量损失与累积气孔O3通量(AFstX)和累积O3浓度(AOT40和SUM06)的关系,同时利用边界线拟合法,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作用下水稻剑叶气孔导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气孔运动的光饱和点和最适温度分别约为500μmol·m-2·s-1和33.1℃,水汽压差、物候期和O3暴露剂量的气孔限制临界值分别约为1.3kPa、500℃·d和5μL·L-1·h,高于此临界值时,气孔导度会明显下降。利用Jarvis气孔导度模型对水稻剑叶气孔导度和气孔O3吸收通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Jarvis模型解释了水稻实测气孔导度61%的变异性。O3吸收速率临界值(X)为2nmol·m-2·s-1时,累积气孔O3吸收量(AFst2)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最高(R2=0.63),明显高于O3浓度指标(AOT40和SUM06)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R2值分别为0.49和0.51),表明基于气孔通量的O3风险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顶箱 Jarvis模型 气孔导度 O3吸收通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汽车颗粒物数量排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军方 丁焰 +2 位作者 尹航 谭建伟 殷宝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5-648,共4页
利用颗粒物数量测试仪器ELPI对瞬态循环下的汽油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进行颗粒物排放测量。结果表明,两种车辆排放的颗粒物中,粒径小于70nm的颗粒物均占绝对优势,占总排放的80%~90%;大于490nm的颗粒物在总排放中的比例均非常小。且颗粒... 利用颗粒物数量测试仪器ELPI对瞬态循环下的汽油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进行颗粒物排放测量。结果表明,两种车辆排放的颗粒物中,粒径小于70nm的颗粒物均占绝对优势,占总排放的80%~90%;大于490nm的颗粒物在总排放中的比例均非常小。且颗粒物数量排放浓度随着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车速超过70km/h后,颗粒物数量排放随车速的增幅升高。但两种车辆相对比较,汽油车排放的颗粒物数量比液化石油气汽车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液化石油气汽车 颗粒物排放 数量浓度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污染胁迫下冬小麦的伤害症状及其对叶片氮代谢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益宗 钟敏 +3 位作者 隋立华 王玮 耿春梅 殷宝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61-1466,共6页
采用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O3污染胁迫对冬小麦叶片可见伤害症状、氮代谢、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O3胁迫下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且O3浓度越高受害症状越严重。O3浓度升高导致不同生长期冬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 采用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O3污染胁迫对冬小麦叶片可见伤害症状、氮代谢、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在O3胁迫下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且O3浓度越高受害症状越严重。O3浓度升高导致不同生长期冬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当O3浓度为40~120 nL.L-1时,拔节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45.4%~92.9%、58.0%~93.5%和90.0%~93.2%。O3污染胁迫对冬小麦叶片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也有影响,但是随着O3浓度、冬小麦生长期的不同影响不一样;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在O3污染胁迫下变化也各异。在冬小麦抽穗期,当O3浓度为40、80 nL.L-1时,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63.9%和173.2%,但是在O3浓度为120 nL.L-1时却降低42.4%。O3污染胁迫下拔节期冬小麦叶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比对照处理增加,而抽穗期GSH含量在较高O3浓度胁迫下却显著地比对照处理降低,说明植物在O3胁迫下表现出不同的调节和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冬小麦 氮代谢 硝酸还原酶 脯氨酸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浓度升高对小白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随暴露时间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艺芹 王效科 +7 位作者 万五星 冯美琪 张丹红 耿春梅 殷宝辉 张楠 宋蕊 刘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54-1464,共11页
为探究近地面臭氧(O3)浓度升高对植物的不良影响随暴露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小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4种O3浓度水平,即环境浓度(NF),环境浓度+40 nmol·mol^(-1)(NF40),环境浓度+80 ... 为探究近地面臭氧(O3)浓度升高对植物的不良影响随暴露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小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4种O3浓度水平,即环境浓度(NF),环境浓度+40 nmol·mol^(-1)(NF40),环境浓度+80 nmol·mol^(-1)(NF80),环境浓度+120 nmol·mol^(-1)(NF120)。根据小白菜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PEPC)、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O3暴露剂量(AOT40)的线性模型截距与模型斜率在不同测定时间的关系,明确O3浓度升高对小白菜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累积熏蒸28 d时,随着O3浓度升高,与NF组相比,NF40、NF80、NF120组小白菜叶片Chl,Car和SP含量分别减少19.09%、30.45%、33.66%,12.85%、24.69%、27.78%和26.30%、37.89%、38.16%(P<0.05),而叶片MDA,SS,GSH,AsA,T-AOC含量分别增加31.11%、33.42%、75.23%,165.61%、207.08%、306.00%,78.30%、89.08%、162.09%,14.47%、15.11%、92.35%,27.87%、32.84%、42.61%。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会造成小白菜叶片光合色素下降和生理伤害增加,并诱使小白菜抵御O3胁迫的抗氧化能力增强。随着O3暴露时间延长,叶片中Chl、Car、SP、MDA对O3的敏感性(即指标对单位O3暴露剂量变化的响应大小)减弱(P<0.05),而SS、GSH、AsA、T-AOC对O3敏感性无显著变化,说明随着暴露时间延长O3胁迫对小白菜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强度呈下降趋势,小白菜对O3胁迫的敏感性降低。研究表明,长时间高浓度O3熏蒸降低了小白菜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最终导致生物量降低,同时降低了小白菜对O3胁迫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 暴露时间 开顶式气室(OTC) 小白菜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