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演变及全生命周期可及性政策实践
1
作者 朱虹 高美香 +5 位作者 李雅 陈红微 殷奕茹 冯浩浩 杨嘉安 吴群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551,563,共7页
目的: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全生命周期可及性政策实践,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分析基础和框架,并为政策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北大法宝及政府官方网站,筛选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抗肿... 目的: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全生命周期可及性政策实践,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分析基础和框架,并为政策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北大法宝及政府官方网站,筛选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文件。采用文献回顾法系统梳理国家层面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深入剖析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的类型、内容以及发展阶段。并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抗肿瘤药物可及性提升的政策实践。结果:1984~2023年,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相关政策数量达到136份,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近5年政策数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政策发展演变划分为早期萌芽阶段(1984~1997年)、初步探索阶段(1998~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7年)、深化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以来的深化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基于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框架,通过加速市场准入可及、促进临床应用可及、加强支付保障可及等核心维度下的政策实践,保障和提升抗肿瘤创新药物的可及性。结论:我国在抗肿瘤创新药物可及性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可及性挑战。未来的政策制定和优化应通过深化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改革、完善支付分担政策体系,以促进抗肿瘤创新药物可及性的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创新药物 政策演变 可及性政策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框架的我国儿童药物政策文本分析
2
作者 高美香 朱虹 +5 位作者 陈红微 蔡敏祥 李雅 杨嘉安 殷奕茹 冯浩浩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药物相关政策文本,从政策工具及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现有政策文本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优化建议。方法收集2013—2023年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儿童药物相关政策,构建“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二维政策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药物相关政策文本,从政策工具及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现有政策文本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优化建议。方法收集2013—2023年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儿童药物相关政策,构建“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二维政策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纳入儿童药物政策文件54份。政策工具维度中共形成政策编码197个,其中环境型工具92个,占比最高(46.70%),以监督管理工具为主(28个,30.43%);其次是供给型工具(53个,26.90%),以发布技术指南工具为主(21个,39.62%);需求型工具52个(26.40%),以部门协作工具占比最高(17个,32.69%)。利益相关者维度中,共形成政策编码223个,其中政府133个,占比最高(59.64%),其次是医疗机构(56个,25.11%),医务人员、医药企业、患者占比接近,分别是14个(6.28%)、11个(4.93%)、9个(4.04%)。结论供给型工具资金支持工具政策深度与定制化不足;需求型工具占比低,结构失衡,效能未彰显;环境型工具重监管轻激励,儿童药物可及性受限;利益相关者多主体潜能未激发,缺乏以儿童患者为核心的政策。供给型工具需建立多元化资金支持模式,明确覆盖范围;需求型工具需要进一步调整目录、采购升级、国际共研,重塑儿童药物保障体系;环境型工具要加强经济扶持、知识产权强化与精准宣教,共筑儿童药物发展生态;利益相关者方面需强化多主体协同,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儿童药物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药 政策工具 政策分析 内容分析法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