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激光清洗漆层后表面形貌和性能的演变研究
1
作者 王世宇 王思捷 +3 位作者 赵凯 侯良朋 李哲 殷凤仕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5-150,共16页
激光清洗具有绿色环保、劳动强度低、精确可控、灵活性好、非接触式清洗、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制造、维修与再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激光清洗可发挥光压力、热烧蚀、振动波、等离子体冲击等多种效应的综合作用,实现基体表面优质... 激光清洗具有绿色环保、劳动强度低、精确可控、灵活性好、非接触式清洗、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制造、维修与再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激光清洗可发挥光压力、热烧蚀、振动波、等离子体冲击等多种效应的综合作用,实现基体表面优质高效清洁。激光在去除基体表面覆层的同时,覆层烧蚀和激光残余辐照作用会在基体表面产生热聚集和应力累积,不可避免地引起基体表面微观形貌、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基体的表面质量。采用纳秒激光对6061铝合金表面漆层进行清洗,分别采用高能量密度单次清洗和低能量密度二次清洗等2种方法,通过优化激光能量密度和光斑重叠率等工艺参数,研究激光清洗后铝合金表面形貌和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虽然单次清洗的效率较高,但易在铝合金表面形成氧化膜和非晶纳米改性层,显著提高了表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二次清洗在较低能量密度下能够更彻底地去除漆层,且对基体表面的损伤较小,表面粗糙度更低,保留了更多的原始成分。通过SEM、EDS、XPS、TEM等表征手段证实,二次清洗能够有效减少表面氧化,形成更均匀的表面形貌。电化学腐蚀测试结果表明,经单次清洗后,显著提升了铝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的耐腐蚀性,其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达到2.2213×10^(-6)A/cm^(2);经二次清洗后,腐蚀电流密度为4.1265×10^(-6)A/cm^(2),表明其耐腐蚀性有所提升。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经二次清洗后,表面的摩擦因数较低,表明其耐磨性更好。本研究为铝合金表面激光清洗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展示了激光清洗从无损清洗到表面强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表面形态 铝合金 单次清洗 二次清洗 纳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陶瓷层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作者 张佩凯 杨会凯 +2 位作者 张冲 孙金钊 殷凤仕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60,共17页
热障涂层(TBC)在先进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热防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对温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当前的热障涂层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热障涂层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已经... 热障涂层(TBC)在先进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热防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对温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当前的热障涂层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热障涂层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需要。目前,针对热障涂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新的TBC架构,在各种不同的设计中,层片状结构、双峰结构、柱状结构、双陶瓷层结构和功能梯度结构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提升热障涂层的高温性能和使用寿命。以上述几种不同结构的TBC为切入点,对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几种新型TBC架构进行评价。首先,系统介绍了几种陶瓷层结构的微观组织和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陶瓷层结构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一步揭示了传统热障涂层的失效机理和局限性;详细分析了不同陶瓷层结构对涂层抗烧结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最后对不同的涂层结构提出了性能改进策略,并针对不同的涂层制备工艺及结构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热障涂层的性能,满足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精尖领域未来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陶瓷层结构 双峰结构 双陶瓷结构 功能梯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MCrAlY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华键 郭德林 +4 位作者 李如庆 侯良朋 杨明辉 孙金钊 殷凤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9-188,共10页
热防护涂层可以有效阻止高温、高压、高速等严苛环境造成的高温氧化、疲劳失效等问题,被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热防护。在热防护涂层体系中,MCrAlY(M代表Co、Ni或两者的组合)涂层作为抗氧化、抗热腐蚀覆盖层以及热障... 热防护涂层可以有效阻止高温、高压、高速等严苛环境造成的高温氧化、疲劳失效等问题,被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热防护。在热防护涂层体系中,MCrAlY(M代表Co、Ni或两者的组合)涂层作为抗氧化、抗热腐蚀覆盖层以及热障涂层系统中的粘结层,以其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及灵活的选择性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MCrAlY涂层热稳定性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满足使用温度超过1000℃的要求,众多制备与改性方法应运而生。为进一步拓展MCrAlY涂层的应用,本文系统总结了MCrAlY涂层的发展历程及制备方法,重点梳理了掺杂元素、氧化物分散强化、纳米涂层、真空热处理、激光表面处理及梯度结构设计等改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MCrAlY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ALY 制备技术 改善方法 微观组织 抗高温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船用高强高韧铸造锁圈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4
作者 李祖磊 薛冰 +4 位作者 李兆森 于从潇 申发磊 管浩 殷凤仕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5-107,共3页
锁圈用于疏浚船管道对接,是管道接口处的关键部件,其承受较大的载荷,对材料的强韧性要求高。对一种疏浚船用高强高韧铸造锁圈用钢进行了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890℃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升高... 锁圈用于疏浚船管道对接,是管道接口处的关键部件,其承受较大的载荷,对材料的强韧性要求高。对一种疏浚船用高强高韧铸造锁圈用钢进行了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890℃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升高。经890℃水淬、620℃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和冲击功分别为34 HRC和29 J,材料强韧性配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船 锁圈 热处理 高强高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438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逯红果 马中钢 +2 位作者 李化坤 李道乾 殷凤仕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5-107,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试验K438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断口形貌,并分析了K438试验合金室温塑性低的原因。结果表明:K438合金经热处理后,析出相主要由颗粒状、块状和长条状的MC型碳化物构成。K438合金中存在长条状MC型碳化物是导...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试验K438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断口形貌,并分析了K438试验合金室温塑性低的原因。结果表明:K438合金经热处理后,析出相主要由颗粒状、块状和长条状的MC型碳化物构成。K438合金中存在长条状MC型碳化物是导致室温伸长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438高温合金 显微组织 伸长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碳和氮对9%Cr耐热钢中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殷凤仕 刘志良 +2 位作者 薛冰 姜学波 周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8-262,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微量碳和氮对9%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中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碳和氮对9%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中第二相的析出行为有显著影响;M23C6型碳化物在超低碳耐热...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微量碳和氮对9%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中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碳和氮对9%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中第二相的析出行为有显著影响;M23C6型碳化物在超低碳耐热钢中的析出量很少;随着碳含量的降低和氮含量的升高,在正火、回火处理状态下MX型纳米析出相的颗粒密度增大;在650℃长期时效过程中,超低碳的含氮钢中Fe2W型Laves相的析出受到抑制,而复杂氮化物Z-相[Cr(V,Nb)N]的形成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Z-相 蠕变 MX相 纳米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Fe/TiC_p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殷凤仕 薛冰 徐志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共2页
通过感应熔炼铸造法制备了一种Fe/TiCp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镜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其铸态和850℃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由珠光体基体和均匀分布的立方状TiC颗粒组成,TiC颗粒与基... 通过感应熔炼铸造法制备了一种Fe/TiCp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镜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其铸态和850℃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由珠光体基体和均匀分布的立方状TiC颗粒组成,TiC颗粒与基体界面洁净,抗拉强度817 MPa,伸长率2.8%,硬度33.2 HRC;经850℃退火后,基体转变为铁素体和珠光体,TiC颗粒形貌基本不变,强度和硬度较铸态有所降低,伸长率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TIC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孕育对可锻铸铁白口组织中碳化物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殷凤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对经FeSiBa5RE3+NaCl+Bi复合孕育处理的可锻铸件白口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其组织中出现FeC型碳化物,而经常规孕育处理的试样中仅有Fe3C型碳化物。通过热力学分析探讨了FeC型碳化物的形成机... 对经FeSiBa5RE3+NaCl+Bi复合孕育处理的可锻铸件白口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其组织中出现FeC型碳化物,而经常规孕育处理的试样中仅有Fe3C型碳化物。通过热力学分析探讨了FeC型碳化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石墨化的影响。石墨化退火试验表明,经复合孕育处理的可锻铸铁白口试样,能在800℃以下迅速实现完全石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孕育 可锻铸铁 石墨化 碳化物类型 白口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iBa5RE3孕育对可锻铸铁低温石墨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殷凤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4,共2页
研究了FeSiBa5RE3孕育对可锻铸铁低温石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4~0.5)%FeSiBa5RE3+0.1%NaCl+(0.01~0.013)%Bi复合孕育处理的可锻铸铁,在800℃×20h+720℃×5h或780℃×24h+720℃×5h退火即可... 研究了FeSiBa5RE3孕育对可锻铸铁低温石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4~0.5)%FeSiBa5RE3+0.1%NaCl+(0.01~0.013)%Bi复合孕育处理的可锻铸铁,在800℃×20h+720℃×5h或780℃×24h+720℃×5h退火即可完全石墨化,机械性能可达到或超过KHT350-10,从而可取消传统的可锻铸铁退火必须经过900℃以上高温的第一阶段石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孕育 可锻铸铁 低温石墨化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铁曲轴稀土催化气体氮碳共渗 被引量:1
10
作者 殷凤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4,共2页
研究了稀土对球铁曲轴气体氮碳共渗工艺及渗层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共渗时间可缩短30%;稀土催渗后,渗层硬度梯度趋向平缓.应用效果表明:稀土催渗的球铁曲轴使用寿命提高10%。
关键词 氮碳共渗 曲轴 球墨铸铁 稀土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718镍基高温合金电火花加工表面完整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丽 魏修亭 +2 位作者 程祥 殷凤仕 侯荣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479-3483,共5页
镍基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而获得广泛的应用,针对切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无关的电火花进行加工,通过对其电火花加工实验,初步研究了峰值电流和脉冲宽度加工参数对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随峰... 镍基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而获得广泛的应用,针对切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无关的电火花进行加工,通过对其电火花加工实验,初步研究了峰值电流和脉冲宽度加工参数对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随峰值电流和脉冲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与电极丝的运动方向无关。加工表面由微观组织规则的凹坑、熔滴和微小孔组成,加工表面无微观裂纹存在。显微硬度变化不大,无加工硬化现象。随脉冲能量减小,重铸现象减轻,加工表面完整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电火花 加工表面完整性 表面粗糙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Cu基SiC复合电极材料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丽 殷凤仕 +1 位作者 牛宗伟 袁光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8-1190,共3页
电火花加工中,电极材料是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重要因素。将SiC微粒作为第二相电沉积成分来制备Cu基SiC复合电极材料,研究了微粒添加量、微粒粒径、电流密度及镀液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复合铸层中SiC颗粒共沉积量的影响,以及SiC颗粒对... 电火花加工中,电极材料是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重要因素。将SiC微粒作为第二相电沉积成分来制备Cu基SiC复合电极材料,研究了微粒添加量、微粒粒径、电流密度及镀液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复合铸层中SiC颗粒共沉积量的影响,以及SiC颗粒对铸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进行了电极材料的抗电蚀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SiC颗粒的复合材料的表面相对平整、致密,晶体更细小且均匀。相对电极损耗明显降低,抗电蚀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电火花 SiC微粒 复合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铬马氏体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冰 殷凤仕 +3 位作者 姜学波 周丽 秦聪祥 于君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8-10,共3页
研究了高铬马氏体耐热钢(0.09C-10.2Cr-0.52Ni-1.52Mo-0.22V-0.07Nb-3.0Co-0.01Ti-0.0129N-0.0033B)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经1100℃×1h空冷正火处理+750℃×1h空冷回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在原奥氏... 研究了高铬马氏体耐热钢(0.09C-10.2Cr-0.52Ni-1.52Mo-0.22V-0.07Nb-3.0Co-0.01Ti-0.0129N-0.0033B)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经1100℃×1h空冷正火处理+750℃×1h空冷回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间分布有M23C6碳化物,并有少量1~3μm的M3B2颗粒,马氏体板条内部有10~30nm的MX型析出相。短期蠕变试验数据显示其在650℃的蠕变性能优于P92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马氏体耐热钢 蠕变 纳米析出相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son-Miller常数的优化求解及在持久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振 孙国栋 +1 位作者 贾贺泽 殷凤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6,共3页
基于Larson-Miller持久寿命预测方法,提出了常参数C值优化方法;将优化后的C值应用到T92耐热钢的持久性能预测中,并与传统选取的C值在寿命预测精度上进行了差异对比。对NIMS提供的四种钢的持久蠕变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L-M常数... 基于Larson-Miller持久寿命预测方法,提出了常参数C值优化方法;将优化后的C值应用到T92耐热钢的持久性能预测中,并与传统选取的C值在寿命预测精度上进行了差异对比。对NIMS提供的四种钢的持久蠕变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L-M常数在持久性能预测精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Larson-Miller常参数C对寿命预测的精度有很大影响,优化后的C值明显提高了预测精度;不同的材料所对应的C值不同,在所分析的耐热钢中,铬含量越高常数C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P参数法 Larson-Miller常数 耐热钢 蠕变性能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时效对高铬耐热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君燕 殷凤仕 +1 位作者 姜学波 薛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1-13,共3页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650℃长期时效对Fe-9.4Cr-3.2W-4.0Co-0.22VNbN超低碳高铬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长期时效过程中,在原奥氏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界析出Fe2W型Laves相,...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650℃长期时效对Fe-9.4Cr-3.2W-4.0Co-0.22VNbN超低碳高铬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长期时效过程中,在原奥氏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界析出Fe2W型Laves相,在晶内有Z相析出。钢的硬度在时效500h时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时效 纳米析出相 Z相 耐热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92钢在650℃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志良 殷凤仕 +1 位作者 薛冰 周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44-145,148,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P92钢在650℃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P92钢中M23C6型碳化物的晶格常数随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时效7944 h后达到最大;Fe2W型Laves相沿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析出;P92钢在650℃时...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P92钢在650℃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P92钢中M23C6型碳化物的晶格常数随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时效7944 h后达到最大;Fe2W型Laves相沿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析出;P92钢在650℃时效10000 h后未检测到有Z相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蠕变 晶格常数 长期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过热处理对铸造镍基高温合金吸氮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丽 孙晓峰 +4 位作者 殷凤仕 侯贵臣 郑启 管恒荣 胡壮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0-553,共4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的熔体过热处理对M96 3合金吸氮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6 0 0~ 16 5 0℃进行熔体过热处理 ,合金中的氮含量因精炼作用而略有降低 ;但当过热温度达到 170 0℃时 ,由于熔体结构的变化而使合金开始吸氮 ;当过热温度达到... 研究了不同温度的熔体过热处理对M96 3合金吸氮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6 0 0~ 16 5 0℃进行熔体过热处理 ,合金中的氮含量因精炼作用而略有降低 ;但当过热温度达到 170 0℃时 ,由于熔体结构的变化而使合金开始吸氮 ;当过热温度达到 185 0℃时 ,合金中的氮含量由原来的 0 .0 0 0 6 % (质量分数 )急剧增加到 0 .0 0 47%(质量分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 吸氮 熔体过热处理 M963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PHIP法制备TiC-Ni(Mo)金属陶瓷 被引量:8
18
作者 栾振涛 周丽 +1 位作者 殷凤仕 李树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6,共2页
采用 Ti粉、碳黑、Ni粉和 Mo粉的混合物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结合准等静压 (PHIP)方法制备了Ti C- Ni(Mo)金属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材料由 Ti C相和 Ni合金粘结相组成。扫描电镜观察 ,球形的 Ti C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 Ni... 采用 Ti粉、碳黑、Ni粉和 Mo粉的混合物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结合准等静压 (PHIP)方法制备了Ti C- Ni(Mo)金属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材料由 Ti C相和 Ni合金粘结相组成。扫描电镜观察 ,球形的 Ti C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 Ni合金粘结相中 ,Ti C颗粒尺寸约为 2~ 4 μm,在局部较大的 Ti C颗粒之间存在微孔缺陷。SHS- PHIP法制备的 Ti C- Ni(Mo)金属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自蔓延高温合成 致密化 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炼工艺对M963合金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耀彪 孙晓峰 +4 位作者 张承忠 殷凤仕 郑启 侯贵臣 于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0,共3页
研究了浇注温度、熔炼温度对M 96 3合金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浇注温度升高 ,持久寿命随之提高 ;但浇注温度过高 ,(γ +γ')相聚集 ,晶界变宽 ,导致合金持久寿命下降 ;随熔炼温度升高 ,铸态组织中MC碳化物变得细小均匀 ... 研究了浇注温度、熔炼温度对M 96 3合金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浇注温度升高 ,持久寿命随之提高 ;但浇注温度过高 ,(γ +γ')相聚集 ,晶界变宽 ,导致合金持久寿命下降 ;随熔炼温度升高 ,铸态组织中MC碳化物变得细小均匀 ,合金持久寿命显著提高。但过高的熔炼温度却使合金中氮含量急剧升高 ,显微疏松增多 ,持久寿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浇注温度 熔炼温度 持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喷涂铁铬铝/铝青铜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冰 徐振 +1 位作者 王兆君 殷凤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82-183,共2页
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铁铬铝/铝青铜金属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涂层微观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铬铝/铝青铜复合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结构,在铁铬铝/铝青铜的部分结合界面处有氧化铝。铁铬... 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铁铬铝/铝青铜金属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涂层微观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铬铝/铝青铜复合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结构,在铁铬铝/铝青铜的部分结合界面处有氧化铝。铁铬铝/铝青铜复合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铁铬铝/铝青铜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20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喷涂工艺 复合涂层 抗高温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