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稳定性蔗糖聚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段鹏真 杨云飞 张玲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03,共7页
为优化蔗糖聚酯的乳化工艺,提高其乳液的稳定性,采用转相乳化法,研究了复合乳化剂HLB值、乳化剂质量分数、油水比例、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及搅拌速度对蔗糖聚酯乳化效果的影响,并对蔗糖聚酯乳液的稳定性和应用性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的乳... 为优化蔗糖聚酯的乳化工艺,提高其乳液的稳定性,采用转相乳化法,研究了复合乳化剂HLB值、乳化剂质量分数、油水比例、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及搅拌速度对蔗糖聚酯乳化效果的影响,并对蔗糖聚酯乳液的稳定性和应用性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的乳化条件:复合乳化剂HLB值为9.8,质量分数为9%,乳化水油比例为2,乳化时间为85 min,乳化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2 000 r/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蔗糖聚酯乳液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的分散性,粒径分布均匀,长期放置不分层,且该蔗糖聚酯乳液能够有效降低织物表面的摩擦因数,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效果,对织物色变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聚酯乳液 乳化工艺 粒径分布 柔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CMC复合糊料的制备及其印花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军燚 段鹏真 +1 位作者 黄璐 张玲玲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39-446,共8页
以丙烯酸和CMC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共聚反应制备聚丙烯酸钠/CMC复合型糊料。考察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的粘度、粘度指数(PVI)... 以丙烯酸和CMC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共聚反应制备聚丙烯酸钠/CMC复合型糊料。考察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的粘度、粘度指数(PVI)及抱水性的影响,测试了其化学相容性及储存稳定性,并用红外分析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CMC复合糊料制备最佳工艺为:m(CMC)∶m(AA)=1∶9,单体浓度为10%,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的用量占单体的0.5%,交联剂为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制得的产物无需提纯可用作糊料,该糊料各项印花性能优于海藻酸钠,且稳定性较优,但其化学相容性不及海藻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 复合型糊料 印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电解质疏水缔合增稠剂的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段鹏真 张军燚 张玲玲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0-177,共8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在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工艺基础上合成耐电解质疏水缔合增稠剂,考察了各因素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疏水单体可有效提高增稠剂的粘度和耐电解质性能。当乳化剂Span80用量为8%(占单体总...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在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工艺基础上合成耐电解质疏水缔合增稠剂,考察了各因素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疏水单体可有效提高增稠剂的粘度和耐电解质性能。当乳化剂Span80用量为8%(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丙烯酸单体中和度为80%,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0.15%(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引发剂用量为0.22%(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引发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比例为2∶1,反应温度为40℃,反应3h时,聚丙烯酸钠3%原糊粘度达13667mPa·s,PVI值为0.26,其粘度保留率为10.5%。再加入复合单体进行改性,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单体质量比为1∶3,二者单体用量占总单体质量在4%~5%范围内时,所得耐盐疏水缔合型增稠剂的3%原糊粘度达10667mPa·s,粘度保留率可达40%,优于使用单一的疏水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 疏水单体 复合单体 疏水缔合增稠剂 粘度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淀粉复合糊料的制备工艺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爱平 张军燚 +1 位作者 段鹏真 张玲玲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7,共6页
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析制备聚丙烯酸钠/淀粉复合糊料的影响因素:淀粉与AA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占丙烯酸质量分数)、交联剂用量(%,占丙烯酸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通过测定原糊的粘度、PVI,并对产物进行红外... 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析制备聚丙烯酸钠/淀粉复合糊料的影响因素:淀粉与AA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占丙烯酸质量分数)、交联剂用量(%,占丙烯酸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通过测定原糊的粘度、PVI,并对产物进行红外线光谱测试,以确定最佳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单体配比、中和度和引发剂这3个因素对复合糊料性能的影响较大,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单体配比、中和度、引发剂用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淀粉∶AA=1∶9,中和度80%,引发剂0.15%(对单体总量),交联剂0.4%(占丙烯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80℃时,合成糊料性能相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淀粉复合糊料 正交试验 单因素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