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试验
1
作者 雷磊 王良 +5 位作者 樊成虎 刘子瑞 宋洋 薛倩楠 田堪良 段金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4,242,共9页
[目的]研究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为黄土边坡的加固及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方法]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矿化加固处理,并在固化黄... [目的]研究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为黄土边坡的加固及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方法]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矿化加固处理,并在固化黄土边坡上进行植被恢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从微观角度探究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矿化加固的作用机制,并统计分析了固化黄土边坡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采用MICP技术对黄土边坡进行固化处理后,在坡面上生成的固化层将松散且相邻的土壤颗粒胶结在一起,使黄土坡面形成一个整体,固化层最大厚度为0.23 cm,平均厚度为0.21 cm;固化黄土边坡恢复植被后第60天,A1,A2,B1,B2,A1B1,A2B2各区域内植被成活率比A0,B0,A0B0各区域分别显著提高26.66%,20%,37.5%,25%,33.33%,25%(p<0.05),第60天后,各区域内植被的成活率均差异显著,而且固化后加保水剂的A1,B1,A1B1各区域内植被的成活率最高;固化后加保水剂的B1和A1B1区域内紫穗槐高度和地径的生长变化量最大,且固化后加保水剂的A1,B1,A1B1各区域内麦冬草和紫穗槐的生长状况最好。[结论]采用MIC技术可以有效固化黄土坡面,与植被恢复技术相结合,既能防治土壤侵蚀,又能恢复生态环境。这种综合防治措施为黄土边坡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微生物矿化 加固技术 植被恢复 边坡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退耕树种刺槐根-土复合体力学效应机制
2
作者 白旭龙 杨傲秋 +4 位作者 陈卓 段金贵 郑子腾 孙宇翔 田堪良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为了揭示植物根系对黄土边坡的加固机理,并为黄土高原地区植物边坡防护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典型退耕还林树种刺槐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刺槐根系抗拉试验和根-土复合体根系拉拔试验,分析了不同直径刺槐根系的抗拉特... 为了揭示植物根系对黄土边坡的加固机理,并为黄土高原地区植物边坡防护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典型退耕还林树种刺槐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刺槐根系抗拉试验和根-土复合体根系拉拔试验,分析了不同直径刺槐根系的抗拉特性和根-土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刺槐根系的抗拉力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大,但纵向极限延伸率、弹性模量随根径的增大而减小;2)土壤干密度对刺槐根-土摩擦系数有显著影响,摩擦系数随土壤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主要原因是土壤干密度越大根系与土壤之间结合得越紧密;3)刺槐根-土摩擦系数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主要原因是土颗粒表面存在的水膜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变厚,使土壤与根系之间的粗糙度和结合强度降低;4)刺槐根-土摩擦系数与根系粗细无明显关系,主要原因是不同根径根系表面的粗糙度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根系 根-土复合体 抗拉强度 根-土摩擦系数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妍红 鲁新环 +6 位作者 杨璐 孙凡棋 段金贵 郭昊天 张钦峻 周丹 夏清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5-135,共11页
采用转动水热晶化的合成方式,以ZnO为锌源制备了锌钴金属有机骨架(ZnCo-MOF)双功能催化剂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该催化... 采用转动水热晶化的合成方式,以ZnO为锌源制备了锌钴金属有机骨架(ZnCo-MOF)双功能催化剂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该催化剂材料在微波加热辅助催化α-蒎烯和α-甲基苯乙烯双烯烃的空气环氧化反应中,在不加任何引发剂或共还原剂条件下,能够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地得到环氧化物.使用转动水热晶化法(110 r/min转速)合成的ZnCo-MOF催化剂拥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在对α-蒎烯和α-甲基苯乙烯进行催化环氧化反应时分别得到86.3%和99.8%(摩尔分数)的转化率,对应的环氧化物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3.8%和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双功能材料 微波 烯烃 空气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基肥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对红壤区早稻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志坚 吴佳 +6 位作者 段金贵 喻成龙 郑琴 倪国荣 荣勤雷 赵尊康 周春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32-1739,共8页
【目的】探讨生物炭基肥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提高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同时实现稻区秸秆循环利用和降低氮肥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实验,设计不施氮肥(CK0)、施100%氮肥(CK1)、减施20%氮肥后分别施炭基肥(BF)、紫云英(... 【目的】探讨生物炭基肥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提高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同时实现稻区秸秆循环利用和降低氮肥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实验,设计不施氮肥(CK0)、施100%氮肥(CK1)、减施20%氮肥后分别施炭基肥(BF)、紫云英(MV)以及两者联合还田(BF+MV)5个处理。分析了早稻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结果】与CK1相比,减施20%氮肥后,紫云英和炭基肥单独或联合还田均可通过增加早稻千粒重和有效穗数而改善其产量构成;炭基肥单独或与紫云英联合还田不仅可有效提高早稻籽粒和地上部干物质量(P>0.05),而且分别显著提高了籽粒中氮素生理利用率11.8%与7.52%(P<0.05);紫云英单独还田分别显著提高籽粒和地上部干物质量11.8%和7.62%,以及地上部氮素累积量10.9%(P<0.05)。另外,由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减施20%氮肥条件下,紫云英还田与早稻千粒重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炭基肥还田与早稻地上部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确保红壤稻区早稻不减产的前提下,将秸秆炭化生产炭基肥与冬季豆科绿肥联合还田,既有利于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又降低稻田氮肥用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从而为水稻绿色生产开辟新途径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肥 紫云英 早稻 干物质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球型Mo-MOF材料的调控合成及催化硫醚选择性氧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昊天 鲁新环 +5 位作者 孙凡棋 陶艺元 段金贵 张望 周丹 夏清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4-92,共9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种由无机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配位组成的复合材料,拥有较高的金属分散度和催化活性.本文采用静态混合溶剂热晶化法,以钼酸为钼源、对苯二甲酸为配体合成了有机骨架材料Mo-MOF.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种由无机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配位组成的复合材料,拥有较高的金属分散度和催化活性.本文采用静态混合溶剂热晶化法,以钼酸为钼源、对苯二甲酸为配体合成了有机骨架材料Mo-MOF.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采用静态混合溶剂热法(水和乙醇)合成的Mo-MOF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未加其它助剂的条件下实现二苯基硫醚与氧气的选择性氧化,并可以得到100%的转化率和86.4%的二苯基亚砜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金属有机框架 硫醚 氧气 选择性氧化 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