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本土化之路——教育学科的视角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段道焕
李盛兵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
基金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城市群空间演进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研究”(AGA220015)。
-
文摘
在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共同推动下,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开启了本土化之路,其教育学科的本土化则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中西”关系进行的。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教会大学的教育学科实现了从满足传教需求到适应中国社会需求的转变;在通识课程上,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本土化表现为从“西体中用”到“扬中抑西”的过程;在专业课程上,教育学科从最初的“照搬西方”逐渐转向“西学中用”,旨在运用西方教育学理论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然而,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本土化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貌合神离,二是三民主义教育与基督教教育的理论纠葛与执行偏差,三是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摇摆。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本土化历程凸显了摆脱西方路径依赖、扎根本土办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为我们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历史依据。
-
关键词
教会大学
本土化
教育学
课程
局限性
-
Keywords
church university
localization
education disciplines
curriculum
limitations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特征、问题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段道焕
李盛兵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
-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10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产教融合视阈下产业学院育人模式研究”(批准号:BJA180105)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既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澳门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分析其特征后发现,国际化课程较少、学科分布不均、未形成强强联合之势等是澳门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思考优化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理念路径、制度路径和功能路径。具体而言,转变仅为澳门本地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强服务国家的意识;合理规划战略目标,完善质量保障制度;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本地高校参与协办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多元人才需求。
-
关键词
非本地高等教育课程
澳门
特征
问题
路径
-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