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88个马铃薯审定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3
1
作者 段艳凤 刘杰 +3 位作者 卞春松 段绍光 徐建飞 金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1-1457,共7页
为对马铃薯品种鉴别、优良杂交组合选配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利用SSR标记构建了中国2000—2007年审定的88个马铃薯品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138对SSR引物对16份遗传差异较大的马铃薯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筛选... 为对马铃薯品种鉴别、优良杂交组合选配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利用SSR标记构建了中国2000—2007年审定的88个马铃薯品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138对SSR引物对16份遗传差异较大的马铃薯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筛选出10对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利用10对SSR引物对全部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及电泳检测,共检测到135个等位位点,其中133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98.52%。每对SSR引物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7~22个,平均13.5个,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7604~0.9375,平均0.8501。通过对电泳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利用S180、S25、S7、S151、S184及S192等6对引物构建了88份供试材料的SS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620处,所有供试材料被被聚为一类,在相似系数0.652处,81.8%的材料仍然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上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基础非常狭窄。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系谱来源有较好一致性,同一栽培区域育成的品种在不同程度上聚在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审定品种 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应子E38识别与NB-LRR富集测序挖掘抗晚疫病马铃薯资源
2
作者 段艳凤 文国宏 +2 位作者 Armstrong M R 李广存 金黎平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为挖掘抗晚疫病马铃薯资源,研究利用4个不同毒力的晚疫病菌株,基于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四倍体材料‘陇薯12号’和‘L05Nsr-j-1’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陇薯12号’高抗除"超级生理小种"CN152外的其余3个菌株,‘L05Nsr-j-1’则... 为挖掘抗晚疫病马铃薯资源,研究利用4个不同毒力的晚疫病菌株,基于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四倍体材料‘陇薯12号’和‘L05Nsr-j-1’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陇薯12号’高抗除"超级生理小种"CN152外的其余3个菌株,‘L05Nsr-j-1’则对4个菌株均表现为高感;进一步利用晚疫病菌效应子E38在上述2份材料上进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发现只有‘陇薯12号’可以识别E38产生特异的HR反应;抗病基因富集测序诊断(dRenSeq)结果表明‘陇薯12号’不含已知的晚疫病抗病基因,预示‘陇薯12号’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利用E38对‘陇薯12号’和‘L05Nsr-j-1’的F1群体215个单株进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检测,结果显示67%的单株出现假阳性反应,表明其F1群体不适合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效应子识别鉴别基因型。研究结果为今后‘陇薯12号’的利用及其晚疫病抗性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效应子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遗传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飞 邓宽平 +3 位作者 段艳凤 刘杰 范士杰 雷尊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0,13,共3页
为对马铃薯品种鉴别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对贵州省马铃薯区试主要参试新品种(系)应用SSR标记技术构建指纹图谱及用5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3个等位位点,其中41个均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占95.35%。平均多态性信息量... 为对马铃薯品种鉴别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对贵州省马铃薯区试主要参试新品种(系)应用SSR标记技术构建指纹图谱及用5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3个等位位点,其中41个均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占95.35%。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8130,变幅为0.7128(S168)~0.8861(S192)。扩增产物片段在130~250 bp。在相似系数0.610处,参试的8个品种(系)中7个品种(系)聚在一类。在相似系数0.685处,仍有5个品种(系)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上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SR技术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主要育成品种抗病毒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兴涛 徐建飞 +5 位作者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刘杰 段艳凤 金黎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4X期40-44,共5页
Ryadg与Rx是分别控制马铃薯对PVY和PVX极端抗性的两个重要基因。利用与两个抗PVY和PVX的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RYSC3与Rxsp,分别对190份中国马铃薯育成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只含有RYSC3标记的品种15份,占总品种的7.9%;只含有Rxs... Ryadg与Rx是分别控制马铃薯对PVY和PVX极端抗性的两个重要基因。利用与两个抗PVY和PVX的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RYSC3与Rxsp,分别对190份中国马铃薯育成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只含有RYSC3标记的品种15份,占总品种的7.9%;只含有Rxsp标记的品种8份,占总品种的4.2%;既含RYSC3标记也含Rxsp标记的品种7份,占总品种的3.7%。在含有这两种标记的品种中,40%以上为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和来源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的资源育成的品种,50%以上为2001年之后审定的品种。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具有抗病毒能力的马铃薯育成品种所占比例仍然较小,但是最近几年来比例在逐渐提高,马铃薯抗病毒育种正在逐渐取得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育成品种 抗病毒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