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一种白皮杉醇的简便合成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苄醇为原料,经溴代、Arbuzov重排、Wittig-Horn-er反应和脱甲基4步反应得到白皮杉醇,并对目标产物的结构采用IR,1H NMR及13 C NMR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白皮杉醇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力...研究了一种白皮杉醇的简便合成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苄醇为原料,经溴代、Arbuzov重排、Wittig-Horn-er反应和脱甲基4步反应得到白皮杉醇,并对目标产物的结构采用IR,1H NMR及13 C NMR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白皮杉醇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并与白藜芦醇、TBHQ、BHT和儿茶素作对比。结果表明:白皮杉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均高于白藜芦醇、TBHQ、BHT和儿茶素;其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DPPH自由基16.57μg/mL、羟基自由基270.00μg/mL。展开更多
目的测定食用油等油中的呋喃含量。方法将5 g油样密封于(540±5)mL瓶中,加入一定量呋喃(X),于65℃水浴加热1 h后测定其呋喃(Y)含量。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selected ion flow tube mass spectrometry,SIFT/MS)方法,以NO+为初始离子,...目的测定食用油等油中的呋喃含量。方法将5 g油样密封于(540±5)mL瓶中,加入一定量呋喃(X),于65℃水浴加热1 h后测定其呋喃(Y)含量。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selected ion flow tube mass spectrometry,SIFT/MS)方法,以NO+为初始离子,测定油样密封瓶顶空中呋喃浓度,再据呋喃标准曲线定量密封瓶中油样的呋喃含量。结果所得标准曲线为:Y=29.55X+1.11(r^2=0.9867,n=6),其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52 ng/g和0.063 ng/g。利用该标准曲线测定多种油,其中废弃餐用油(即各种类型的地沟油、煎炸老油等)呋喃含量为4.37~17.83 ng/g;大豆油、花生油、两种菜籽油、茶油、葵花油的呋喃含量均小于1 ng/g;两种冷榨橄榄油的呋喃含量分别为1.19和4.39 ng/g。结论该法可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油样中呋喃的含量,呋喃可以作为鉴伪食用油和废弃餐用油的特征性指标。展开更多
为研究碱法脱酯机理以及温度和p H值对果胶酯化度(degree of esterification,DE)与脱酯速率的影响,以高酯柑橘果胶(DE为77.8%)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10、20、25℃和30℃)和不同p H值(10.0~11.3)条件下的脱酯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为更精...为研究碱法脱酯机理以及温度和p H值对果胶酯化度(degree of esterification,DE)与脱酯速率的影响,以高酯柑橘果胶(DE为77.8%)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10、20、25℃和30℃)和不同p H值(10.0~11.3)条件下的脱酯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为更精确控制p H值,在Na HCO3/Na2CO3缓冲体系中以Na OH调节果胶溶液p H值,以酯化度和甲氧基浓度为指标研究碱法脱酯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p H值都对碱法脱酯有显著影响,但p H值的影响大于温度,且它们的交互作用明显。果胶碱法脱酯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脱酯速率常数(k)与p H值呈幂指数关系。当p H值从11.0轻微增加到11.3时脱酯速率显著增大。p H值为10.7、11.0和11.3时,脱酯活化能分别为136.97、122.37 k J/mol和104.20 k J/mol,脱酯活化焓分别为134.52、119.92 k J/mol和101.75 k J/mol,脱酯活化熵分别为141.86、100.28 J/(mol·K)和44.81 J/(mol·K),脱酯活化自由能分别为92.76、90.40 k J/mol和88.56 k J/mol。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了一种白皮杉醇的简便合成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苄醇为原料,经溴代、Arbuzov重排、Wittig-Horn-er反应和脱甲基4步反应得到白皮杉醇,并对目标产物的结构采用IR,1H NMR及13 C NMR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白皮杉醇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并与白藜芦醇、TBHQ、BHT和儿茶素作对比。结果表明:白皮杉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均高于白藜芦醇、TBHQ、BHT和儿茶素;其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DPPH自由基16.57μg/mL、羟基自由基270.00μg/mL。
文摘为研究碱法脱酯机理以及温度和p H值对果胶酯化度(degree of esterification,DE)与脱酯速率的影响,以高酯柑橘果胶(DE为77.8%)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10、20、25℃和30℃)和不同p H值(10.0~11.3)条件下的脱酯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为更精确控制p H值,在Na HCO3/Na2CO3缓冲体系中以Na OH调节果胶溶液p H值,以酯化度和甲氧基浓度为指标研究碱法脱酯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p H值都对碱法脱酯有显著影响,但p H值的影响大于温度,且它们的交互作用明显。果胶碱法脱酯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脱酯速率常数(k)与p H值呈幂指数关系。当p H值从11.0轻微增加到11.3时脱酯速率显著增大。p H值为10.7、11.0和11.3时,脱酯活化能分别为136.97、122.37 k J/mol和104.20 k J/mol,脱酯活化焓分别为134.52、119.92 k J/mol和101.75 k J/mol,脱酯活化熵分别为141.86、100.28 J/(mol·K)和44.81 J/(mol·K),脱酯活化自由能分别为92.76、90.40 k J/mol和88.56 k 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