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素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段绍凤 陈庚 +3 位作者 闫静 覃忠明 张广辉 梁艳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55-2260,共6页
本研究以三七(Panax notoginseng)植株及其产品和近缘种为研究对象,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三七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HPLC法检测三七素含量,并对各样品中的三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三七素提取条件为超纯... 本研究以三七(Panax notoginseng)植株及其产品和近缘种为研究对象,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三七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HPLC法检测三七素含量,并对各样品中的三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三七素提取条件为超纯水、料液比1∶20(g/mL),提取1次(10 min);三七素在三七花蕾中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根状茎和主根,但是三七茎叶中也有较高含量的三七素,说明三七花蕾和茎叶均可作为三七素的提取原料;在三七产品中三七花的三七素含量最高,达到3.33%,其次是剪口(根状茎)、筋条(侧根)和须根;但三七素的含量与三七个头大小(头数)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在三七近缘种姜状三七(P.zingiberensis)和野三七(P.vienamensis var.fuscidiscus)主根、珠子参(P.japonicus var.major)根状茎中的三七素含量显著低于三七主根三七素含量,也显著低于三七其他部位的三七素含量,说明三七是最佳的三七素来源植物。三七素的含量主要受到物种和部位的影响,与产品规格无关。本文所建立的三七素提取方法和HPLC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简便、稳定可靠测定样品中三七素含量;并可为三七素相关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为三七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三七素 HPLC 超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龙胆传粉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段绍凤 朱春艳 +1 位作者 余成华 梁艳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0-665,共6页
【目的】研究滇龙胆花粉活力、花粉粒形态、柱头可授性、传粉者及访花行为,明确滇龙胆的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花粉活力;用FEIQUANTA 2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形态... 【目的】研究滇龙胆花粉活力、花粉粒形态、柱头可授性、传粉者及访花行为,明确滇龙胆的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花粉活力;用FEIQUANTA 2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形态;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人工观察并记录访花者种类及其访花频率。【结果】最适合测定滇龙胆花粉活力的方法为过氧化物酶法,开花后第3天滇龙胆花粉活力达到最高(65.98%)。在同一天中花粉活力也会发生变化,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在14:00达到最高(64.71%),之后花粉活力开始显著下降。滇龙胆花粉粒外观呈球形,具有3条萌发孔沟,属于N3型花粉,花粉外壁条纹形成网格状。柱头在开花第4、5天出现极强柱头可授性,柱头可授性分别达57.69%和63.16%。滇龙胆的访花昆虫主要为蜂类和蚁类,在11:30—12:30访花昆虫数量最多。蜜蜂为最主要传粉昆虫。【结论】本研究对滇龙胆植物的有性生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滇龙胆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访花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续断传粉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润 胡倩倩 +5 位作者 张晓东 王硕 段绍凤 杨和团 杨秋雄 梁艳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4-651,共8页
【目的】研究川续断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访花昆虫和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确定其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以白色和紫色花药的川续断为试验材料,利用TTC法、I_(2)-KI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 【目的】研究川续断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访花昆虫和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确定其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以白色和紫色花药的川续断为试验材料,利用TTC法、I_(2)-KI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人工记录和观察柱头的发育变化,统计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结果】川续断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当天最高,14:00花粉活力最大,之后花粉活力逐渐降低。开花第3天柱头开始具有可授性,第5~6天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大,说明川续断为雌雄异熟、雄性先熟类型。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蝶类和蝇类等10余种昆虫,蜜蜂类为主要传粉者,访花高峰期出现在11:30—12:30和16:00。川续断花药为条状,花粉粒具有3个萌发孔,为近球形的等极花粉粒,属于大花粉粒,花粉表面布满刺状突起。【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川续断的良种繁育、杂交育种及高效栽培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访花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龙胆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成华 朱春艳 +3 位作者 段绍凤 杨秋雄 韩俊 梁艳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9-1645,共7页
通过对滇龙胆的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进行观测,统计不同处理的结实率和结籽率,分析滇龙胆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等繁育特征。结果表明:滇龙胆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单花花期持续17~19 d,单个花序花期可持续33~37 d,单株水平花期可持续8周... 通过对滇龙胆的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进行观测,统计不同处理的结实率和结籽率,分析滇龙胆开花物候与交配系统等繁育特征。结果表明:滇龙胆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单花花期持续17~19 d,单个花序花期可持续33~37 d,单株水平花期可持续8周,群体水平开花期持续时间为60 d以上,具有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特征。滇龙胆杂交指数(OCI)值为5,花粉-胚珠比(P/O)值集中于(582.8±441.2)~(1405.8±550.8)之间,结合人工授粉套袋试验结果,证实滇龙胆的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通过人工补充授粉,可显著提高滇龙胆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杂交指数 交配系统 花粉胚珠比 开花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滇龙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陈丹 罗东海 +5 位作者 余成华 李可铖 黄彬 徐蔧声 段绍凤 梁艳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9-1839,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同间作模式对滇龙胆生长状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择茶树、核桃树、黄豆、薏仁、黑豆、蚕豆6种作物材料,组成滇龙胆单作和间作7种种植模式,通过检测旺盛生长期和采收期滇龙胆的生长指标(株高、株幅、叶长、叶宽、茎粗),根部... 为了分析不同间作模式对滇龙胆生长状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择茶树、核桃树、黄豆、薏仁、黑豆、蚕豆6种作物材料,组成滇龙胆单作和间作7种种植模式,通过检测旺盛生长期和采收期滇龙胆的生长指标(株高、株幅、叶长、叶宽、茎粗),根部产量及品质指标(干重、须根数、根长、根粗、龙胆苦苷含量),探讨不同间作模式对滇龙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滇龙胆与核桃树和茶树间作地上部分的生长状态优于与黄豆、薏仁、黑豆、蚕豆间作的滇龙胆植株,其中与核桃树间作极显著促进滇龙胆植株株高的生长,而与茶树间作滇龙胆株幅大,叶片展开度高,植株健壮。不同间作栽培的滇龙胆产量依次为:茶树间作>核桃树间作>黄豆间作>黑豆间作>对照(单作)>蚕豆间作>薏苡间作,与茶树间作的滇龙胆产量最高,产量为142.4 kg/hm^(2),比对照处理高46.87%。在不同的间作模式中,滇龙胆与茶树间作后须根数最多,每株须根约6~9根,极显著高于对照的须根数。不同间作模式下,滇龙胆的龙胆苦苷含量多少依次为:茶树间作>核桃树间作>蚕豆间作>黑豆间作>黄豆间作>对照(单作)>薏苡间作>药典(1.5%),与茶树间作的根茎的龙胆苦苷含量最高,为3.36%±0.07%,显著高于对照和与薏苡间作。相关性分析表明,滇龙胆根茎的品质和产量与地上部分植株的株幅、叶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滇龙胆株高无显著相关性。通过隶属函数对根茎进行综合打分表明:茶树间作>核桃树间作>蚕豆间作>黄豆间作>黑豆间作>对照>薏苡间作,与茶树间作、核桃树间作、蚕豆间作、黄豆间作和黑豆间作的滇龙胆综合品质均优于对照,其中与茶树间作的综合评分最高,达到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间作 龙胆苦苷含量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