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食用块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冬梅 慕丽琴 +4 位作者 段福文 朱晓梅 刘琼波 马娟 周庆宏 《食用菌》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块菌是珍贵的地下食用真菌,口感和香味独特,具有重要的经济、营养、药用、生态价值。综述块菌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自然分布、人工栽培、开发利用、应用价值等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块菌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块菌 研究进展 人工栽培 开发利用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荆树种源和家系的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 被引量:21
2
作者 任华东 姚小华 +3 位作者 康文玲 李生 王开良 段福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黑荆树(Acacia mearnsii)是原产澳大利亚的优良速生多用途树种。20世纪50年代作为优良的栲胶原料引入我国(贺近格等,1991),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成为重要的栲胶原料资源,
关键词 黑荆树 种源 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早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荆和银荆的繁殖扩散与入侵潜力 被引量:18
3
作者 付增娟 张川红 +2 位作者 郑勇奇 王志和 段福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8-53,共6页
对2种典型亚热带外来树种黑荆和银荆林分和单株土壤种子库、幼苗扩散进行调查,依据繁殖体类型、数量和扩散距离预测黑荆和银荆的入侵性。结果表明黑荆以种子繁殖为主,繁殖体数量大,银荆以根蘖繁殖为主,繁殖成功率高。黑荆和银荆林分内... 对2种典型亚热带外来树种黑荆和银荆林分和单株土壤种子库、幼苗扩散进行调查,依据繁殖体类型、数量和扩散距离预测黑荆和银荆的入侵性。结果表明黑荆以种子繁殖为主,繁殖体数量大,银荆以根蘖繁殖为主,繁殖成功率高。黑荆和银荆林分内土壤种子库数量都很大,分别达28882粒.m-2和1475粒.m-2;种子主要分布在枯落物中,有利于其继续传播;有活力种子比例高,室内发芽率可达85%以上,树种建群能力强。虽然黑荆和银荆都有大量的繁殖体存在于土壤中,但萌发并存活的幼苗数量相对较少,林缘幼苗数量分别为0.8株.m-2和1.0株.m-2,单株周围幼苗数量分别为1.3株.m-2和0.6株.m-2,树种向外扩散速度慢;黑荆和银荆的自然扩散主要是近距离的扩散,距离约是树高的2倍,黑荆种子扩散方式以豆荚的吸胀和失水作用、重力和风力扩散为主,下风向数量最大,传播距离最远;银荆以根萌蘖扩散为主,没有方向性。以上特点表明,2个树种都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在引种栽培时要因地适宜,加强管理,谨防危害当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 银荆 繁殖扩散 生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乌、黄芩、重楼、党参仿生态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文学 杨宇华 +1 位作者 王志和 段福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为探索中草药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药材产量、品质和疗效。在双柏县雨龙白竹山半郁闭核桃幼林内,对草乌(Aconitum episocopaleLe′vl)、滇黄芩(Scutellria amoenaC.H.Wringht)、重楼(Paris polyphllaSmith Var.yunnananensis(Franch)Hand-... 为探索中草药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药材产量、品质和疗效。在双柏县雨龙白竹山半郁闭核桃幼林内,对草乌(Aconitum episocopaleLe′vl)、滇黄芩(Scutellria amoenaC.H.Wringht)、重楼(Paris polyphllaSmith Var.yunnananensis(Franch)Hand-Mazz)、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4种中草药进行仿生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认为药用根年增重率为:草乌113%、黄芩133%、重楼9%、党参131%。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为:以P3E1为草乌适宜栽培措施,以A4B4C4为重楼适宜措施,而对黄芩、党参的品质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仿生栽培 草乌 滇黄芩 重楼 党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的菌种分离培养试验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琼波 苏开美 +1 位作者 白永顺 段福文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6,共2页
以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获得美味牛肝菌试管母种,分离成功率达60%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美味牛肝菌菌丝体。
关键词 美味牛肝 菌菌种分离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州林下中药材白芨和滇黄精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文学 施庭有 +2 位作者 周庆宏 段福文 陈晓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为加快楚雄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步伐,于2016年2月—2017年9月,选择楚雄州具有代表类性的郁闭度0.5~0.7的云南松林下,开展白芨和滇黄精丰产栽培试验,对栽培密度、腐殖土量、底肥量、追肥量等四因素设三个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为加快楚雄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步伐,于2016年2月—2017年9月,选择楚雄州具有代表类性的郁闭度0.5~0.7的云南松林下,开展白芨和滇黄精丰产栽培试验,对栽培密度、腐殖土量、底肥量、追肥量等四因素设三个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二者保存率有极显著影响,但白芨适合密植,以15 cm×20 cm株行距为佳;滇黄精不宜密植,以25 cm×40 cm株行距为佳。腐植土对二者块茎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底肥及追肥对二者生长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滇黄精 林下中药材 丰产栽培措施 楚雄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杨梅嫁接改造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英杰 王齐 +1 位作者 段福文 王亚丽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0,共4页
通过对乡土杨梅进行不同嫁接季节、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嫁接防护措施等处理,于次年5月份对其成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是进行乡土杨梅嫁接改造的最适时间,嫁接成活率比夏秋季高,平均达35%,其中插皮接可达54.15%;根据嫁接口砧木... 通过对乡土杨梅进行不同嫁接季节、不同嫁接方法和不同嫁接防护措施等处理,于次年5月份对其成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是进行乡土杨梅嫁接改造的最适时间,嫁接成活率比夏秋季高,平均达35%,其中插皮接可达54.15%;根据嫁接口砧木的大小可采用不同的嫁接方法,除春季采用插皮接成活率较高外,其他嫁接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因春季气候干燥,同时采用接穗套袋保湿加牛皮纸遮荫的处理措施,成活率会更高,可达56.4%。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嫁接季节、不同嫁接防护措施差异显著,不同嫁接方法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杨梅 嫁接时间 嫁接方法 嫁接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州红河水系干热河谷紫胶寄主树更新改造及紫胶虫放养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文学 施庭有 +2 位作者 段福文 谢辉 陈晓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4期84-88,共5页
为了使楚雄州现有大量野生紫胶寄主植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开展了楚雄州红河水系干热河谷紫胶寄主树更新改造及紫胶虫放养试验。由于紫胶虫只能吸取寄主植物新生枝条的汁液,为了使寄主植物萌发出新枝条以放养紫胶虫... 为了使楚雄州现有大量野生紫胶寄主植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开展了楚雄州红河水系干热河谷紫胶寄主树更新改造及紫胶虫放养试验。由于紫胶虫只能吸取寄主植物新生枝条的汁液,为了使寄主植物萌发出新枝条以放养紫胶虫,需要对现有混交林内的紫胶寄主植物进行截干。截干过高,则放养紫胶虫较困难;截干过低,则截干后的紫胶寄主植物在林内得不到适当光照而不能萌发出新枝条导致死亡。试验设计了3个截干高度、3个截干树种、4个观测指标,探索不同紫胶寄主树种、不同截干高度对紫胶寄主树造成的截干死亡率、截干萌发新枝生长量、截干更新后放养紫胶虫产胶量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寄主树 截干高度 萌枝更新 紫胶虫放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州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试验效果初报 被引量:2
9
作者 施庭有 钱迎新 段福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2010~2012年,对楚雄市鹿城镇大东村委会小坝冲的6.67 hm2油茶低产林采用清除杂木、垦复土壤、林地套种与间作、合理施肥、旱季灌水、整枝修剪、伐密补稀及高枝换接这8项技术措施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油茶的树高、地径、冠幅均... 2010~2012年,对楚雄市鹿城镇大东村委会小坝冲的6.67 hm2油茶低产林采用清除杂木、垦复土壤、林地套种与间作、合理施肥、旱季灌水、整枝修剪、伐密补稀及高枝换接这8项技术措施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油茶的树高、地径、冠幅均逐年增加,单位面积产油量增幅达215%,单位面积的平均冠幅产果量增幅达151%,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果籽重及籽粒数分别比实施前提高34.26%、34.94%、4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低产林改造 高枝换接 产果量 产油量 楚雄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口蘑(松茸)菌种的分离培养试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苏开美 刘增军 +1 位作者 刘琼波 段福文 《食用菌》 2002年第4期17-18,共2页
本文以松茸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 ,采用多种分离方法 ,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试验 ,获得松茸试管母种 ,分离成功率达 5 0 %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 ,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松茸菌丝体。为合成松茸菌根化... 本文以松茸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 ,采用多种分离方法 ,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试验 ,获得松茸试管母种 ,分离成功率达 5 0 %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 ,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松茸菌丝体。为合成松茸菌根化苗木造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口蘑 松茸 菌种 分离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开美 王志和 +2 位作者 段福文 刘琼波 刘增军 《食用菌》 2002年第6期35-36,共2页
本文将松茸的菌丝体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开展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实验。实验结果 :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外生菌根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有明显的菌套和哈蒂氏网结构 ,肯定了云南松是... 本文将松茸的菌丝体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开展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实验。实验结果 :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外生菌根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有明显的菌套和哈蒂氏网结构 ,肯定了云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云南松 菌根苗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保育及规范采收技术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和 苏开美 +2 位作者 段福文 刘琼波 王裕康 《食用菌》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松茸 保育 规范采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