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坐标数控刀具位置数据生成
1
作者 刘鹄然 刘全红 +6 位作者 赵东富 宋德玉 刘萍 高玉根 王瑞金 段福彬 陈清远 《航天制造技术》 2006年第3期18-19,共2页
在对零件曲面进行刀具接触路径规划之后,计算刀具位置路径。所谓的“刀具位置路径”,是指刀具中心的轨迹,在圆柱端铣刀中,刀具中心在圆柱底端面圆的中心,在五轴圆柱端铣刀加工中,只要确定刀具中心和刀具轴线方向矢量,便能定位刀具与零... 在对零件曲面进行刀具接触路径规划之后,计算刀具位置路径。所谓的“刀具位置路径”,是指刀具中心的轨迹,在圆柱端铣刀中,刀具中心在圆柱底端面圆的中心,在五轴圆柱端铣刀加工中,只要确定刀具中心和刀具轴线方向矢量,便能定位刀具与零件曲面之间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铣床 圆柱端铣刀 刀具位置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锌铁精矿提质降杂制备超级铁精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曾礼强 徐维利 +2 位作者 段福彬 张荥斐 韩海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7-84,共8页
黑龙江某铁精矿TFe品位60.96%,锌和SiO_(2)含量分别为0.416%、4.171%,试样中锌含量较高,严重影响后续冶炼过程。为得到高品质铁精矿,根据试样性质,进行了“精矿再磨—反浮选脱锌—磁选除杂”提纯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38... 黑龙江某铁精矿TFe品位60.96%,锌和SiO_(2)含量分别为0.416%、4.171%,试样中锌含量较高,严重影响后续冶炼过程。为得到高品质铁精矿,根据试样性质,进行了“精矿再磨—反浮选脱锌—磁选除杂”提纯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38 mm占61.43%时,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硫酸铜+氯化铵为活化剂经1粗2精3扫反浮选降锌,浮选尾矿再通过弱磁选脱硅,可得到TFe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69.08%、95.22%,锌和SiO_(2)含量分别为0.092%、1.27%的超级铁精矿,以及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3.54%、76.69%的锌精矿,实现了铁和锌的综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精矿 反浮选 磁选 脱锌 超级铁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炼焦混煤特性对焦炭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飞 徐维利 +4 位作者 段福彬 左远锋 赵奇 周琦 王岩 《煤质技术》 2022年第6期53-61,共9页
针对优质炼焦煤资源紧缺及炼焦产品质量波动,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科学表征典型炼焦混煤特性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以构建基于镜质体反射率标准差、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显微组分图像特征等因素的混煤判定方法,并判定所选典型炼焦煤均为... 针对优质炼焦煤资源紧缺及炼焦产品质量波动,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科学表征典型炼焦混煤特性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以构建基于镜质体反射率标准差、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显微组分图像特征等因素的混煤判定方法,并判定所选典型炼焦煤均为炼焦混煤;7号、8号和9号煤样的G值达到96以上,所选焦煤、肥煤、气煤和1/3焦煤的G值比较高且差别不大,从黏结指数和胶质层可知典型炼焦混煤的黏结性较强;各煤样的最大流动度较小且胶质体流动性均较差,利用吉氏流动度可精细化反映出相同变质程度炼焦煤在黏结特性方面的差异;黑龙江地区典型炼焦混煤的显微组分中镜质组的含量非常高(86.4%~95.0%),造成活惰比较高(平均值>6);通过炼焦试验可知,在预测焦炭质量时需深入分析煤样的吉氏流动度特征指标、煤岩显微组成、煤源质量等对黏结性和结焦性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混煤 反射率 显微组分 显微图像 吉氏流动度 活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捣固炼焦配合煤工艺参数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飞 段福彬 张昀朋 《煤质技术》 2023年第6期51-56,共6页
通过探究捣固炼焦配合煤的工艺参数与焦炭冷强度的关系以优化捣固炼焦工艺条件,在保证焦炭热强度稳定的同时可确定提高焦炭冶金焦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为改善配煤工艺条件提供指导。结合现场实验用配合煤的煤质特性参数及其配比,设计炼焦... 通过探究捣固炼焦配合煤的工艺参数与焦炭冷强度的关系以优化捣固炼焦工艺条件,在保证焦炭热强度稳定的同时可确定提高焦炭冶金焦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为改善配煤工艺条件提供指导。结合现场实验用配合煤的煤质特性参数及其配比,设计炼焦试验条件与方法的研究方案,重点针对配合煤的水分、细度、堆密度工艺参数对块焦率、块焦强度、显微强度等焦炭冷强度的影响进行相应研究。由研究可知:建龙西钢配合煤随水分的增大则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基本不变,而焦炭的块焦率先升高后下降,当水分在13%时其块焦率达到最大;随着细度的增高则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呈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而焦炭的块焦率呈下降趋势,细度大于90%时的块焦率下降明显。随着配合煤堆密度的增加,其块焦强度和显微强度增大,焦炭的块焦率增大明显。为提高焦炭冷强度,在配合煤配比不变并综合考虑焦炭冷强度指标变化趋势的前提下,配合煤的水分、细度、堆密度应分别控制在约13%、90%、1.0 t/m^(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冷强度 炼焦配合煤 工艺参数 块焦率 块焦强度 显微强度 堆密度 黏结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