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岭断陷长深17井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段瑞凯 卢双舫 +3 位作者 刘春杨 吴高平 黄文彪 徐云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4期8438-8443,共6页
针对长深17井气藏来源不明晰、成藏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综合地震、测井、地化分析等资料,对该井井区深层的生、储、盖、运、圈(保)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应用轻烃指纹技术展开了气源对比工作。结果表明火... 针对长深17井气藏来源不明晰、成藏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综合地震、测井、地化分析等资料,对该井井区深层的生、储、盖、运、圈(保)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应用轻烃指纹技术展开了气源对比工作。结果表明火石岭组和沙河子组泥岩丰度高、演化阶段有利,是长深17井气藏的主力烃源层;其中火石岭组泥岩大量生烃时期对应泉头组沉积初期(116 Ma)至明水组沉积末期(67 Ma),而探井所处的局部隆起带定型于登娄库组沉积末期,其上覆玄武岩盖层则形成于营城组沉积早期,圈闭和盖层的有效性远早于烃源层的大量生气期,且未被后期的构造活动所破坏,使得沿断裂及砂体复合输导通道运移的天然气能够在营城组火成岩储层中聚集成藏并完好地保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长深17井 深层 天然气 成藏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油气田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的提出与探索——以渤海油田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米立军 范廷恩 +2 位作者 苑志旺 付殿福 段瑞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中国海上油气面临低品位储量占比持续增加、主力油田高含水且稳产难、工程设施局部饱和及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亟待整体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战略下,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提出了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即将单个海域作... 中国海上油气面临低品位储量占比持续增加、主力油田高含水且稳产难、工程设施局部饱和及地下资源与地面工程亟待整体协同等问题,特别是在“双碳”战略下,传统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提出了海域整体开发新模式,即将单个海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时空域协同统筹地下油气资源“一网”与地面工程“五网”(油、气、水、电、信),构建协同、共享、高效、绿色的开发新模式。以渤海油田为例,系统梳理地下油气资源和地面工程设施特征,构建地下油气资源“一网”和地面工程设施“五网”,开展“一网”+“五网”协同方案研究,优化了多项现有工程设施,统筹了多个新建工程设施预留,提出多项未来工程设施整体布局,推动向标准化、移动共享、绿色开发转型升级,助力渤海油田高质量上产稳产4000万吨。海域整体开发模式是支撑海上油田增储上产稳产的前瞻性探索,为国内外海上其他油气田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海域整体开发 新模式 地下资源网 地面工程网 时空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膨胀土生态边坡湿度演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果林 李亚龙 +2 位作者 赵天雨 段瑞凯 李海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12-4425,共14页
降雨条件下的雨水入渗是膨胀土边坡浅层溜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采用2种常见护坡植物条件下边坡雨水入渗湿润锋的迁移规律,利用工程边坡原位监测试验采集的实时数据,对降雨入渗边坡时空响应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室内试验测定... 降雨条件下的雨水入渗是膨胀土边坡浅层溜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采用2种常见护坡植物条件下边坡雨水入渗湿润锋的迁移规律,利用工程边坡原位监测试验采集的实时数据,对降雨入渗边坡时空响应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根土复合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原型生态防护膨胀土边坡进行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流固耦合计算,重点分析在经历真实降雨后的4种生态防护工况下膨胀土边坡滑动面位置和安全系数变化;然后在模型边坡内设立监测断面监测不同深度的根土复合体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再引入相同位置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综合确定夹竹桃生态边坡的固土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能使3种类型边坡体积含水率发生变化的降雨为中到大雨(10~<50 mm/d),小雨(<10 mm/d)无法使边坡浅层含水率发生改变。生态边坡在长期降雨条件下含水率变化量小于素土边坡,而短时降雨(≤24 h)的变化量又大于素土边坡;小叶女贞护坡的含水率变化量小于夹竹桃护坡,护坡效果更好。实际降雨条件下,生态边坡的安全系数大于素土边坡,说明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具有提高作用。模型边坡的饱和度动态变化规律与监测数据吻合,根系深度0.2 m所代表的根系密集生长范围与实际边坡饱和度沿深度的分布规律相同,能够在模拟中反映夹竹桃根系的固土影响范围。研究结论可为降雨条件下膨胀土路堑边坡生态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生态防护 原位监测 边坡稳定性 根系固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水道沉积体系精细刻画及表征方法——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M油田A油组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段瑞凯 胡光义 +6 位作者 宋来明 陈筱 卜范青 张旭 王宗俊 陈国宁 李晨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深海水道沉积体系是深海油气藏的重要储层类型,为深入了解深海水道沉积体系砂体展布及内部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M油田A油组为例,分3个层面建立了一套深海水道沉积体系精细刻画及表征的方法:①水道沉积体系层面,... 深海水道沉积体系是深海油气藏的重要储层类型,为深入了解深海水道沉积体系砂体展布及内部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M油田A油组为例,分3个层面建立了一套深海水道沉积体系精细刻画及表征的方法:①水道沉积体系层面,以构型解剖为核心,建立沉积模式并细分沉积期次;②复合水道系列层面,以叠置样式分析和连通区刻画为核心,构建精细沉积空间格架;③复合水道层面,以岩相分类及孔渗关系细分为核心,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M油田A油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法得到的储层连通性认识、储层展布趋势及开发特征与时移地震揭示的水驱响应相吻合,表明该方法可行,可为国内深海油气藏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水道 沉积体系 复合水道 构型解释 空间格架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复合朵体内部沉积结构及其叠置模式——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段瑞凯 张旭 +3 位作者 郭富欣 陈国宁 胡光义 邹婧芸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通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的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单元构成、沉积微相、沉积演化及储层叠置模式进行了解剖,揭示了深水复合朵体内部的沉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深水复合朵体由4期单一朵... 通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的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单元构成、沉积微相、沉积演化及储层叠置模式进行了解剖,揭示了深水复合朵体内部的沉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Akpo油田中新统D油组深水复合朵体由4期单一朵叶及3条分支水道组成,单一朵叶和分支水道交互作用,控制了深水复合朵体沉积演化;分支水道走向控制单一朵叶平面展布,单一朵叶生长影响分支水道的侧向迁移。②研究区深水复合朵体沉积微相可划分为朵叶主体、朵叶边缘、沉积性水道、侵蚀性水道和半远洋泥等5种类型。③根据各微相的空间接触关系,研究区深水复合朵体内部沉积结构可划分为边缘-边缘叠置、主体-主体叠置、上主体-下边缘叠置和上边缘-下主体叠置等4种模式,不同叠置模式的储层品质及连通性不同;分支水道对下伏朵体形成侵蚀改造,影响侧向连通性,影响程度取决于水道充填性质。该研究成果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的生产制度优化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并取得了良好应用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复合朵体 单一朵叶 分支水道 沉积结构 叠置模式 中新统D油组 Akpo油田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A油田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筱 杨希濮 +3 位作者 肖鹏 吕文睿 张昕 段瑞凯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A油田海上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开发中井数少且井距大,井控程度较低,存在连通性难判断、水淹范围及程度难刻画、剩余油难预测等问题。时移地震技术基于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维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差异,可有效弥补井资料不足的问题,成为油田生产优... A油田海上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开发中井数少且井距大,井控程度较低,存在连通性难判断、水淹范围及程度难刻画、剩余油难预测等问题。时移地震技术基于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维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差异,可有效弥补井资料不足的问题,成为油田生产优化及调整挖潜的重要手段。以西非某典型深水扇油田为例,采用动静结合的思路,将时移地震与构造断裂、储层预测、井网分布、生产动态研究相结合,探讨时移地震在深水浊积挥发性油藏中的有效应用,为该类油田的时移地震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表明,时移地震与断距结合,在判断断层封堵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有效厘清开发矛盾,指导调整井的部署;时移地震与沉积相及储层预测相结合,可有效刻画出水驱前缘、表征水淹程度,明确生产优化方向;时移地震与井点泥岩隔夹层结合,可准确判断层间连通性,指导措施优化;综合构造断裂、沉积相分布、储层结构和井网等信息,可以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预测并指导油田调整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 挥发性油藏 时移地震 水驱开发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水道储层构型叠置关系定量表征探索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晨曦 王亚青 +2 位作者 杨希濮 卜范青 段瑞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6,共10页
为精细刻画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单一水道砂体之间的叠置关系,对尼日尔盆地AKPO油田Z油藏开展了定量表征的探索。研究发现,深水浊积水道储层单一水道砂体间不同的叠置关系可以采用"叠置比例"参数进行定量表征,该参数可进... 为精细刻画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单一水道砂体之间的叠置关系,对尼日尔盆地AKPO油田Z油藏开展了定量表征的探索。研究发现,深水浊积水道储层单一水道砂体间不同的叠置关系可以采用"叠置比例"参数进行定量表征,该参数可进一步细分为垂向叠置比例和侧向叠置比例;单一水道砂体间的叠置比例与其所在的复合水道砂体弯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水道弯度与所在盆地坡度、物源供给等地质因素高度相关;单一水道砂体间的叠置比例与复合砂体内部的连通性存在相关性,且可拟合"连通系数"作为判断储层内部连通性的参考。研究表明,叠置比例是重要的桥梁,可在砂体叠置样式、形态与储层连通性、开发效果间建立数学联系,是开展深水浊积砂体精细表征和数字化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水道 定量表征 叠置比例 叠置样式 砂体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E油田重力流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与内部期次解剖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旭 卜范青 +3 位作者 段瑞凯 杨希濮 陈筱 郜益华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8,共9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E油田A油组发育重力流水道复合体沉积,由于内部水道期次多,叠置关系复杂,导致油田开发难度较大。通过对地震资料、测井曲线、岩心照片等资料的分析,梳理了A油组重力流水道复合体的沉积特征,探讨了水道复合体期次...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E油田A油组发育重力流水道复合体沉积,由于内部水道期次多,叠置关系复杂,导致油田开发难度较大。通过对地震资料、测井曲线、岩心照片等资料的分析,梳理了A油组重力流水道复合体的沉积特征,探讨了水道复合体期次解剖的级次问题,明确了复合水道期次解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提出基于井-震联合多级旋回对比的复合水道期次解剖方法。首先,以岩心资料为基础,总结深水重力流复合水道的期次界面标志;其次,划分岩心尺度水道期次,并结合测井资料确定测井尺度复合水道期次;最后,通过井-震联合确定地震尺度的复合水道期次,并进行追踪解释。最终建立基于成因分析的复合水道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水道复合体 沉积特征 期次解剖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老油田多层油藏加密井产能评价方法--以渤海A油田N区块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郜益华 姜彬 +5 位作者 张迎春 苑志旺 康博韬 段瑞凯 李晨曦 陈国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由于层间非均质性、投产初期见水等因素影响,海上老油田多层油藏加密井产能评价难度较大。目前通常引入层间干扰系数描述多层合采对产能的影响,但其定量表征是一大难题。因此,基于老油田动静态资料,提出一种多层油藏加密井产能评价新方... 由于层间非均质性、投产初期见水等因素影响,海上老油田多层油藏加密井产能评价难度较大。目前通常引入层间干扰系数描述多层合采对产能的影响,但其定量表征是一大难题。因此,基于老油田动静态资料,提出一种多层油藏加密井产能评价新方法。综合测井解释水淹成果、MDT测压资料、PLT测试资料以及静态地质认识,建立多层油藏注采受效分析方法,剔除对稳定产能无贡献的注采不受效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相对渗透率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宏观表征不同含水率下层间非均质性对多层合采加密井产能的影响。基于上述方法形成不同含水率下老油田多层油藏加密井产能评价图版和流程。通过对渤海A油田N区块新投产加密井的产能分析,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同时建立不同产量目标下的加密井流动系数下限筛选图版,指导加密井井位初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油藏 加密井 注采受效率 动态相对渗透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富泥型浊流沉积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宁 陈筱 +2 位作者 李晨曦 段瑞凯 康博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共9页
西非尼日尔三角洲F区发育深水沉积体系,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与尼日尔三角洲典型深水沉积储层差异较大。为厘清研究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成因、沉积特征及储层品质主控因素,通过岩相识别及分类,识别出4类10种岩相。基于岩相分析岩石类... 西非尼日尔三角洲F区发育深水沉积体系,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与尼日尔三角洲典型深水沉积储层差异较大。为厘清研究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成因、沉积特征及储层品质主控因素,通过岩相识别及分类,识别出4类10种岩相。基于岩相分析岩石类型及沉积构造,结果表明,研究区是在限制性环境转变为半限制—非限制性环境中发育的远端极低能—低能富泥型浊流沉积。构造坡度的变化及限制性环境的减弱导致浊流流速减弱,沉积物在陆坡上沉积形成浊积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水道是主要的储集空间。不同期次水道-天然堤沉积体表现为垂向加积、侧向迁移,晚期沉积体会侵蚀早期沉积体。储层为极细粒至细粒长石砂岩和亚长石砂岩,物性较好,为中高孔渗储层。由于薄层泥岩夹层普遍存在,储层品质及储层连通性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泥型浊流沉积 砂泥岩薄互层 水道-天然堤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砂岩油藏滞留水发育特征及成因模式——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E油田为例
11
作者 张旭 段瑞凯 +3 位作者 陈国宁 卜范青 康博韬 郜益华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0-447,共8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E油田B油组为浊积水道与朵叶复合体沉积,静、动态资料综合分析显示B油组发育滞留水。综合地震、动态测试等资料,总结了B油藏滞留水发育特征:滞留水可导致油藏油水系统复杂化,同一油水系统内可出现不同的油水界面;...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E油田B油组为浊积水道与朵叶复合体沉积,静、动态资料综合分析显示B油组发育滞留水。综合地震、动态测试等资料,总结了B油藏滞留水发育特征:滞留水可导致油藏油水系统复杂化,同一油水系统内可出现不同的油水界面;MDT测压分析显示发育滞留水的油藏一般具有统一的油线;干扰测试等动态资料显示发育滞留水的油藏虽然油水界面有差异但具有整体连通性。进一步分析了B油组滞留水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延伸提出了5种油藏滞留水成因模式,并探讨了准确认识滞留水油藏模式对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砂岩 油藏 滞留水 成因模式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