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MAH表面改性氢氧化铝及其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段玉丰 付朝霞 +1 位作者 马进松 李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7-349,369,共4页
采用溶液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乙烯(PE),然后在液相中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表面处理氢氧化铝(ATH),研究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与引发剂、马来酸酐用量的关系,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表面改性氢氧化铝对聚乙烯/氢氧... 采用溶液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乙烯(PE),然后在液相中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表面处理氢氧化铝(ATH),研究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与引发剂、马来酸酐用量的关系,以及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表面改性氢氧化铝对聚乙烯/氢氧化铝性能的影响。将PE-g-MAH处理氢氧化铝与聚乙烯熔融混合,测试结果显示,适量PE-g-MAH(w(PE-g-MAH)/w(ATH)约为2%)表面处理氢氧化铝后,聚乙烯/氢氧化铝体系的熔体流动的平衡转矩降低,力学性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马来酸酐接枝 聚乙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铝填充高密度聚乙烯体系的微观形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段玉丰 付朝霞 +2 位作者 肖继君 马劲松 马佳佳 《化学建材》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研究了机械混熔法得到的纳米氢氧化铝填充高密度聚乙烯体系的微观形态、流变性能及力学、阻燃性能,并与当前普遍应用的微米尺度氢氧化铝填充体系进行比较。微观形态分析显示纳米氢氧化铝含量较低时(低于15%),氢氧化铝主要以纳米个体粒... 研究了机械混熔法得到的纳米氢氧化铝填充高密度聚乙烯体系的微观形态、流变性能及力学、阻燃性能,并与当前普遍应用的微米尺度氢氧化铝填充体系进行比较。微观形态分析显示纳米氢氧化铝含量较低时(低于15%),氢氧化铝主要以纳米个体粒子或数个粒子的聚结形态存在;当纳米氢氧化铝含量较高时(高于15%)时,氢氧化铝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团聚,此时体系中氢氧化铝是纳米粒子、聚结粒子以及团聚粒子共存的混合体。因此,作者认为采用常规机械混熔法得到纳米氢氧化铝填充高密度聚乙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铝 高密度聚乙烯 微观形态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钾反相悬浮共聚合过程中的相转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绍英 张炳烛 +2 位作者 付朝霞 段玉丰 马劲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80-82,共3页
用电导率仪、像衬光学显微镜对共聚体系反相悬浮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反相悬浮聚合共聚体系反应过程是由油包水到油水连续相互相贯穿,最后到水凝胶和油相共存的状态。
关键词 反相悬浮共聚 聚合过程 反相悬浮聚合 反应过程 丙烯酸 共聚体系 相转变 贯穿 水凝胶 连续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改性氢氧化铝/聚乙烯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付朝霞 段玉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将马来酸酐与聚乙烯进行反应,红外光谱显示马来酸酐接枝到聚乙烯分子链上,然后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氢氧化铝表面,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的氢氧化铝与聚乙烯熔融混合后,考察流变、力学、阻燃性能及微观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采用... 将马来酸酐与聚乙烯进行反应,红外光谱显示马来酸酐接枝到聚乙烯分子链上,然后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氢氧化铝表面,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的氢氧化铝与聚乙烯熔融混合后,考察流变、力学、阻燃性能及微观形态变化。结果显示,采用适量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氢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改善体系混炼过程的熔体流动性,增强力学性能,但氧指数无显著变化;SEM测试显示氢氧化铝在聚乙烯基相中达到了更好的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马来酸酐接枝 聚乙烯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反转工艺制备Fe_3O_4/P(St-BA)复合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芳芳 段玉丰 付朝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88,183,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并采用相反转工艺制备了Fe3O4/P(St-BA)复合微球。用透射电镜(TEM)和热失重(TGA)方法表征了Fe3O4纳米粒子、Fe3O4/P(St-BA)复合微球的形貌和Fe3O4含量。TEM显示大部分Fe3O4粒子被包覆在复合...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并采用相反转工艺制备了Fe3O4/P(St-BA)复合微球。用透射电镜(TEM)和热失重(TGA)方法表征了Fe3O4纳米粒子、Fe3O4/P(St-BA)复合微球的形貌和Fe3O4含量。TEM显示大部分Fe3O4粒子被包覆在复合微球内部,同时有部分Fe3O4粒子嵌在微球表面。研究表明:Fe3O4/P(St-BA)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油酸量为0.4g修饰的Fe3O4粒子在混合单体中分散效果好。粒度测试结果显示转相水体系中聚乙烯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制备的微球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转相过程提高转速微球平均粒径变小,粒度分布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转 油酸表面修饰 磁性复合微球 表面活性剂 搅拌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HEA)/Fe3O4微球的制备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聪帅 赵树春 +2 位作者 谢晓雪 付朝霞 段玉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6-289,293,共5页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选择Fe3O4粒子为磁性载体,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选用OP-1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为乳化剂,利用相反转乳化技术,制备出了聚(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选择Fe3O4粒子为磁性载体,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选用OP-1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为乳化剂,利用相反转乳化技术,制备出了聚(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Fe3O[P(St-HEA)/Fe3O4]微球。透射电镜显示微球中Fe3O4粒子分布在内部和表面,粒度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微球粒径主要分布在0.1~100μm,热重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微球磁质量含量为23.3%。将所制备微球进行污水处理实验,分别测试和讨论了所制备微球对含染料、有机溶剂、油类物质污水的吸附效果。结果显示所制备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达到60%,对有机溶剂污染物中二甲苯的吸附量达到7.62g/g,对油类污染物中润滑油的吸附量达到8.75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四氧化三铁微球 相反转乳化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酸酐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张晓蕾 李彦涛 +4 位作者 张均 肖继君 段玉丰 付美玲 孙慧媛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2-66,74,共6页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经过五步反应,即氨解、脱水、取代、水解和脱水合成了一种双醚酐单体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酸酐。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用IR,1H-NMR表征了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酸酐及其他中间体...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经过五步反应,即氨解、脱水、取代、水解和脱水合成了一种双醚酐单体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酸酐。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用IR,1H-NMR表征了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酸酐及其他中间体化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双(3 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酸酐 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复合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
8
作者 段玉丰 苑会珍 +2 位作者 韩胜峰 田振江 刘洪亮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两种稀土复合热稳定剂在PVC中应用的热稳定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复合效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铅盐或金属皂类混合热稳定剂。
关键词 热稳定剂 热稳定性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