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段爱红 卢丹 +1 位作者 张建萍 汤丽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6月我科行腹腔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507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年龄、不孕年限、宫内节育器(IUD)史、妊娠史、异位妊娠史、...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6月我科行腹腔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507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年龄、不孕年限、宫内节育器(IUD)史、妊娠史、异位妊娠史、人工流产史、手术史、盆腔炎史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05的因素进一步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术后妊娠241例,总妊娠率47.5%,其中术后随访满2年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为55.2%(190/344)。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盆腔正常、盆腔炎性疾病(PID)、卵巢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其他因素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59.5%(78/131)、37.9%(92/243)、44.6%(41/92)、73.2%(30/4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不孕年限及放置IUD史、盆腔病变类型对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Logistic综合评估各因素,不孕年限、放置IUD史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疗效的主要因素为不孕年限>3年和既往放置IUD史,有这些因素的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妊娠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腹腔镜 妊娠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stin和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段爱红 孙志强 +1 位作者 杨丽萍 胡志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Nestin及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妇科60例卵巢癌患者及20例卵巢正常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标本及正常... 目的 探讨Nestin及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妇科60例卵巢癌患者及20例卵巢正常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标本及正常组织中Nestin及Ki67的表达,分析并比较正常卵巢组织及不同病理类型、FIGO分期、残余肿瘤直径的卵巢组织中Nestin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卵巢上皮性癌标本中Nestin和Ki67阳性表达率(38.5%、76.7%)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5.0%、15.0%),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组织分化程度高级别的卵巢癌组织中Nestin及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者(P< 0.05);FIGO分期越高、残余肿瘤直径越大,Nestin、Ki67阳性表达率越高(均P<0.05).③Nestin与Ki6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76,P=0.13).结论 Nestin与Ki67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Nestin与Ki67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KI67 免疫组化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基硼酸钠手性离子选择性电极对缬氨酸甲酯的手性识别
3
作者 段爱红 王帮进 袁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1-624,共4页
以质量分数为4%的四苯基硼酸钠为手性选择性识别剂,将其负载于聚氯乙烯膜上制得四苯基硼酸钠手性离子选择性电极,此电极对缬氨酸甲酯对映异构体的识别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此电极能优先响应L-缬氨酸甲酯。在pH 8.0的缓冲溶液中,所用... 以质量分数为4%的四苯基硼酸钠为手性选择性识别剂,将其负载于聚氯乙烯膜上制得四苯基硼酸钠手性离子选择性电极,此电极对缬氨酸甲酯对映异构体的识别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此电极能优先响应L-缬氨酸甲酯。在pH 8.0的缓冲溶液中,所用氯化钾内参比溶液的浓度在0.1mol·L^(-1)的条件下,L-缬氨酸甲酯的线性范围为10^(-3)~10^(-1) mol·L-1,斜率为47mV·dec^(-1),测定下限为5.01×10^(-4) mol·L^(-1),对映异构选择性系数lgKpotL,D为-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硼酸钠 缬氨酸甲酯 离子选择性电极 手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9
4
作者 郝焰 吴青青 +8 位作者 卢丹 郑萍 吴霞 周琦 盛洁 魏薇 段爱红 李慧 李斯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2月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数目≤5个,肌壁间肌瘤直径≤6 cm,浆膜下肌瘤直径≤10 cm,按术者不同分为腹腔镜超声组(研究组)及腹腔镜组(对照组),最终完成...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2月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数目≤5个,肌壁间肌瘤直径≤6 cm,浆膜下肌瘤直径≤10 cm,按术者不同分为腹腔镜超声组(研究组)及腹腔镜组(对照组),最终完成随访研究组86例,对照组96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尽可能剔除肌瘤,研究组经腹腔镜超声探查,发现的肌层残留肌瘤尽量剔除。术后3、6、9、12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术后3个月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术后3个月B超提示正常,术后6个月或之后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结果研究组剔除可视及器械可探及的不可视肌瘤后,经腹腔镜超声发现存在残留肌瘤37例(43.0%),共80枚,剔除肌瘤58枚。研究组剔除肌瘤明显多于对照组[中位数4枚vs.2.5枚,Z=-2.413,P=0.016]。研究组残留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残留率23.3%(20/86)vs.39.6%(38/96),χ~2=5.570,P=0.018;复发率11.6%(10/86)vs.27.1%(26/96),χ~2=6.829,P=0.009]。结论腹腔镜超声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安全地减少术后肌瘤残留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超声 腹腔镜 子宫肌瘤 残留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手性膜拆分D,L-苯甘氨酸及手性拆分机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黎明 苏莹秋 +3 位作者 段爱红 郑莹 艾萍 谌学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60-1965,共6页
以万古霉素和1,6-己二异腈酸酯为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砜基膜上制备了万古霉素手性高分子膜.利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膜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苯甘氨酸的手性拆分,通过优化单体摩尔比、界... 以万古霉素和1,6-己二异腈酸酯为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砜基膜上制备了万古霉素手性高分子膜.利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膜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苯甘氨酸的手性拆分,通过优化单体摩尔比、界面聚合时间及外消旋体溶液浓度等分离参数,可达到超过70%的D-苯甘氨酸对映体过剩值的手性分离.通过比较研究手性膜吸附、固相萃取、膜色谱、膜渗析和膜超滤过程,发现手性膜上优先吸附的对映体L-苯甘氨酸并不是各种模式下优先透过的对映体,结合外消旋体的缔合特性,提出了"吸附-缔合-扩散"的手性膜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D L-苯甘氨酸 手性膜 分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影像消失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郝焰 吴青青 +8 位作者 卢丹 郑萍 吴霞 周琦 盛洁 魏薇 段爱红 李慧 李斯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愈合时间。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子宫肌瘤剔除术,单发子宫肌瘤,肌瘤直径5~9 cm,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宫肌瘤9型分类方法,选择Ⅴ型(肌瘤贯穿全部子宫肌层)及突出浆膜层<50%的Ⅵ型(肌...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愈合时间。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子宫肌瘤剔除术,单发子宫肌瘤,肌瘤直径5~9 cm,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宫肌瘤9型分类方法,选择Ⅴ型(肌瘤贯穿全部子宫肌层)及突出浆膜层<50%的Ⅵ型(肌瘤突向浆膜)子宫肌瘤,最终完成随访Ⅴ型52例,Ⅵ型34例。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之后每3个月一次于月经干净10天内行阴道超声,将超声下瘢痕部位恢复正常子宫肌层回声界定为瘢痕消失。结果术后3个月前均未发现有子宫瘢痕消失,Ⅴ型术后6、9、12个月瘢痕消失率分别为15.4%(8/52)、59.6%(31/52)、92.3%(48/52),Ⅵ型分别为79.4%(27/34)、94.1%(32/34)、100%(34/34),术后6、9个月Ⅵ型均明显高于Ⅴ型(χ~2=34.920、12.491,P均=0.000),术后12个月2组无统计学意义(χ~2=1.283,P=0.257)。结论Ⅴ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影像多于9~12个月消失,突出浆膜层<50%的Ⅵ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多于6~9个月消失。阴道超声可用于监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消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瘢痕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丽娟 段爱红 盛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宫腔镜病灶切除后孕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33例APA的临床资料。年龄22~52岁,平均36. 0岁。2...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宫腔镜病灶切除后孕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33例APA的临床资料。年龄22~52岁,平均36. 0岁。20例无妊娠史,12例合并不孕症。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APA,其中23例(69. 7%)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内膜增生21例,癌变2例。术后均辅助孕激素治疗,包括口服醋酸甲羟孕酮18例(54. 5%),口服炔诺酮7例(21. 2%),口服地屈孕酮或黄体酮7例(21. 2%),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1例(3. 0%)。结果术后随访12~119个月,(58. 3±26. 7)月。1例因原发宫颈的神经内分泌癌晚期多脏器衰竭死亡。APA复发3例(9. 1%),无一例发展为癌。妊娠12例次(包括5例辅助生殖助孕),有生育要求者中妊娠率61. 1%(11/18),其中7例为不孕症患者。结论APA经宫腔镜完整切除病灶后,孕激素长期治疗是年轻APA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方案。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宫腔镜 孕激素治疗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与面神经分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8
作者 范艳 刘子豪 +5 位作者 李国萍 黄杰 张秀玲 段爱红 纪秉慧 陈绍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颏下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与面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为该皮瓣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福尔马林灌注固定的头颈部标本,解剖观测面动、静脉与面神经分支的交叉关系、交叉点... 目的:研究颏下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与面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为该皮瓣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福尔马林灌注固定的头颈部标本,解剖观测面动、静脉与面神经分支的交叉关系、交叉点至神经入肌点的距离、面神经各分支出腮腺处至入肌处的距离;模拟逆行蒂颏下瓣修复眼部缺损的手术过程。结果:面神经颈支从下颌角后方出腮腺向前下走行于颈阔肌深面而分布于该肌,该神经出腮腺处至面动、静脉与下颌缘交点处的距离为29.4mm±4.0mm;面神经下颌缘沿下颌骨下缘走行,与下颌骨之间常有淋巴结分隔,该神经均于面动、静脉浅面与其交叉,交叉点至下颌缘支入肌处的距离为16.9mm±3.7mm,下颌缘支出腮腺处至入肌处的距离为44.3mm±5.1mm;面神经颊支多以2干出腮腺,行程中各颊支之间及与下颌缘支、颧支之间互相吻合形成多个神经弓,在颊脂体表面常交织成丛,继而发出分支进入颧大肌、颊肌和笑肌,与面静脉形成2~4个交叉点,口角平面通常有一个交叉点,其余交叉点均在口角平面以上。结论:为了提高颏下逆行带蒂岛状皮瓣的转瓣点,须从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颌骨之间向上牵拉皮瓣,因此需充分分离神经与骨之间的间隙,以免牵拉皮瓣经过该间隙时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血管蒂旋转点不宜高于口角水平,以免损伤面神经颊支、口角诸肌和影响皮瓣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 逆行岛状皮瓣 血管蒂 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年95例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郝焰 卢丹 +4 位作者 郑平 张亚兰 吴霞 周琦 段爱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阴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95例阴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并对自体皮片法(n=43)、腹腔镜腹膜法(n=13)及脱细胞异体真皮法(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n=10)三种术式的术中...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阴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95例阴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并对自体皮片法(n=43)、腹腔镜腹膜法(n=13)及脱细胞异体真皮法(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n=10)三种术式的术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1)手术时间ADM法(54.4±7.7)min〈腹腔镜腹膜法(93.5±22.4)min〈自体皮片法(122.1±28.8)rain(P均=0.00)。术中出血ADM法(34.4±26.7)ml〈腹腔镜腹膜法(84.6±57.4)ml和自体皮片法(91.3±43.8)ml(P分别为0.02、0.00),腹腔镜腹膜法与自体皮片法差异无显著性(P=0.65)。术后住院时间ADM法(16.1±2.9)d和腹腔镜腹膜法(20.8±7.1)d〈自体皮片法(35.3±13.9)d(P均=0.00),ADM法与腹腔镜腹膜法差异无显著性(P=0.46)。(2)并发症情况:自体皮片法发生并发症12例(27.9%),其中3例皮瓣脱落,9例术后病率;腹腔镜腹膜法发生并发症6例(46.2%),1例阴道顶端缝线松脱,5例术后病率;ADM法发生并发症1例(10.0%),为术后病率。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病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术后随访情况:自体皮片法、腹腔镜腹膜法及ADM法阴道长度分别为(7.82±1.01)cm、(7.31±1.32)cm及(8.39±0.60)cm;阴道宽度≥3cm者三组分别有32、9、10例,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分别=0.064、0.612)。结论应用ADM行阴道成形术,避免了自体移植的损伤和其他异体材料准备的繁琐,手术方法简单,手术风险降低,在阴道成形术的应用中具有一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阴道 阴道成形术 脱细胞异体真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组织修补与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骆黎静 卢丹 +3 位作者 段爱红 张宇迪 郑萍 黄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2-429,共8页
目的对比自体组织修补(native tissue repair,NTR)与经阴道植入网片(transvaginal mesh,TVM)盆底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症状性重度阴道前壁膨出为主的POP行NTR 3... 目的对比自体组织修补(native tissue repair,NTR)与经阴道植入网片(transvaginal mesh,TVM)盆底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症状性重度阴道前壁膨出为主的POP行NTR 32例和TVM 47例的临床资料。NTR组行阴道前壁修补联合高位骶韧带悬吊术(high uterosacral ligament suspension,HUS),TVM组采用TiLOOP Total 6套盒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远期并发症。采用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估生活质量,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量表(PGI-I)评估主观满意率。采用复合标准定义手术成功:①脱垂最远端不超过处女膜;②无脱垂症状;③无脱垂再治疗意愿。结果NTR组较TVM组手术时间更长[(165.5±41.0)min vs.(138.5±28.4)min,t=3.239,P=0.002],2组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术后随访12~51个月,(29.7±11.8)月。NTR组19例(59.4%)、TVM组41例(87.2%)完成术后24个月随访。2组术后PFDI-20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新发下尿路症状、新发便秘、新发疼痛、缝线暴露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TR组术后9、16个月前盆腔复发各1例,TVM组无复发(P=0.161)。TVM组术后网片暴露率2.1%(1/47)。NTR组与TVM组术后主观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94.7%(18/19)vs.95.1%(39/41),P=1.000],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89.5%(17/19)vs 100%(41/41),P=0.097]。2组均无因并发症导致二次手术。结论在症状性重度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中,NTR疗效不劣于TVM,在手术并发症方面二者同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自体组织修补 高位骶韧带悬吊 经阴道植入网片 盆底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例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莉华 段爱红 +3 位作者 李丽 刘香梅 刘平 赵京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5期63-65,68,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9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2例,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宫颈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Log-rank检验显...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9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2例,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宫颈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Log-rank检验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环氧合酶-2(COX-2)阳性、人乳头瘤病毒16-E6蛋白(HPV16-E6)阳性与预后有关(P<0.05),而年龄、病理类型、宫颈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COX-2阳性、HPV16-E6阳性与宫颈癌预后显著相关(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病灶直径与宫颈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COX-2、HPV16-E6为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环氧合酶-2 人乳头瘤病毒16-E6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位局部麻醉下MyoSure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机械旋切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静璇 卢丹 +1 位作者 盛洁 段爱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用于MyoSure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机械旋切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21年4~5月行局部麻醉下MyoSure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旋切术日间手术30例,查体宫颈质地坚韧者术前15 min静脉滴注间苯三酚40~80 mg。采用多部位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用于MyoSure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机械旋切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21年4~5月行局部麻醉下MyoSure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旋切术日间手术30例,查体宫颈质地坚韧者术前15 min静脉滴注间苯三酚40~80 mg。采用多部位局部麻醉,包括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阴道黏膜及颈管黏膜表面麻醉,0.5%罗哌卡因宫颈及宫颈旁阻滞麻醉,2%利多卡因宫腔黏膜表面麻醉。结果30例中仅3例(10%)需扩张宫颈,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因疼痛难忍需中转全身麻醉者,无迷走神经反射及并发症发生。术中局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耳鸣5例,头晕1例,均于2 min内消失;未出现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度100%(非常满意28例,满意2例)。结论多部位局部麻醉技术应用于MyoSure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机械旋切术安全可行,患者满意度高,可用于日间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宫腔镜机械旋切术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9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骆黎静 盛洁 +3 位作者 卢丹 段爱红 李巍 詹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的临床特征和腹腔镜切除病灶的有效性。方法 2002年6月~2015年6月病理诊断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9例,年龄16~35岁,(23. 4±5. 9)岁。均有严重痛经,均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结果病灶均...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的临床特征和腹腔镜切除病灶的有效性。方法 2002年6月~2015年6月病理诊断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9例,年龄16~35岁,(23. 4±5. 9)岁。均有严重痛经,均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结果病灶均位于子宫圆韧带起点处或其偏下方。病灶直径2. 2~4. 0 cm,(3. 2±0. 6) cm,内见一囊腔,直径0. 6~3. 5 cm,(1. 7±0. 8) cm。病理结果显示为囊性腺肌瘤样特征,但周围肌层中除紧邻囊腔部位外均未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分布。术后1个月痛经的疼痛评分由(9. 8±0. 6)分降至(0. 4±0. 7)分(P=0. 004)。随访2. 5~11. 5年,(6. 6±3. 2)年,无痛经和病灶复发。结论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是一种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可致严重痛经的罕见疾病,腹腔镜下单纯病灶切除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囊性腺肌瘤 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和Nd_2O_3介孔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彤文 刘玲 +4 位作者 刘伟平 马子鹤 杨智 段爱红 阮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6-2029,共4页
以聚乙烯合丁烯-嵌-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PHB-PEO)作模板,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分别制备了Y2O3和Nd2O3介孔薄膜.用小角、广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薄膜样品在不同的热处理阶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2O3和Nd2O3薄膜样... 以聚乙烯合丁烯-嵌-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PHB-PEO)作模板,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分别制备了Y2O3和Nd2O3介孔薄膜.用小角、广角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薄膜样品在不同的热处理阶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2O3和Nd2O3薄膜样品呈现一种大孔径(平均孔径分别约为11.5和12.5nm)、有序的立方扭曲球形孔排列、稳定于450℃并具有部分晶态孔壁结构的介孔薄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 ND2O3 介孔薄膜 嵌段共聚物模板 蒸发诱导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1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丽娟 段爱红 盛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5年6月我院138例APA的临床资料。年龄22-78岁,平均48.9岁,绝经前77例(55.8%),绝经后61例(44.2%)。2...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5年6月我院138例APA的临床资料。年龄22-78岁,平均48.9岁,绝经前77例(55.8%),绝经后61例(44.2%)。26例无妊娠史,14例合并不孕症。异常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92例,66.7%),41例(29.7%)无明显症状,但其中95.1%(39/41)超声提示异常。结果 135例行宫腔镜检查,其中119例(88.1%)镜下见单发病灶。138例病理均诊断APA,其中59例(42.8%)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内膜增生55例,癌变4例。术后随访10-115个月,(46.8±23.1)月,失访6例。单纯经宫腔镜病灶切除47例,术后辅助药物治疗31例,术后补充手术治疗47例。复发2例,保留子宫病例中的复发率2.6%(2/76)。7例合并或发展为癌,总癌变率5.3%(7/132),无死亡。6例宫腔镜切除病灶后妊娠,其中4例术前为不孕症患者。结论 APA是良性肿瘤,有低度潜在恶性可能,临床预后总体良好。经宫腔镜完整切除病灶是治疗APA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年龄、有无生育要求个体化治疗,均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宫腔镜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同级反馈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爱红 张慧琴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8-79,共2页
同级反馈日益受到重视,这种学习者间互评有益于英语写作教学。同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主要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同级反馈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并尝试将同级反馈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适当训练,重视... 同级反馈日益受到重视,这种学习者间互评有益于英语写作教学。同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主要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同级反馈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并尝试将同级反馈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适当训练,重视正面同级反馈,从而营造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环境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同级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玉 卢丹 +2 位作者 郑萍 段爱红 刘冰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4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68例盆腔炎性疾病(PID)导致的CP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TENS治疗组(20例)...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C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68例盆腔炎性疾病(PID)导致的CP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TENS治疗组(20例),药物治疗组(26例),联合治疗组(22例)。TENS治疗组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药物治疗组使用康妇消炎栓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TEN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McCormack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观察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McCormack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McCormack评分低于TENS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躯体健康总评分及精神健康总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躯体健康总评分及精神健康总评分高于TENS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TENS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对PID导致CPP患者躯体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TENS及单一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症状体征评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异位妊娠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 段爱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重复异位妊娠患者58例作为重复异位妊娠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首次异位妊娠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重复异位妊娠患者58例作为重复异位妊娠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首次异位妊娠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重复异位妊娠发生与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史、孕产次、剖宫产史、盆腔炎症、避孕方式、不孕史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58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中,此次与上一次异位妊娠最短间隔时间为4个月,最长间隔时间为8年,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重复异位妊娠发病率有所下降,主要集中在首次异位妊娠后的4年内,间隔时间〈1年者35例(60.34%),1~4年者16例(27.59%),〉4年者7例(12.07%)。重复异位妊娠组患者在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以及停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HCG、孕产次数、剖宫产史、流产史、盆腔炎症、不孕史以及使用宫内节育器等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异位妊娠切除患侧输卵管后,另一侧输卵管易发病(97.3%),而保守治疗则易导致同侧发病(85.7%),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次数、剖宫产史、流产次数、不孕史、放置宫内节育器及合并妇科炎症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式对重复异位妊娠发病部位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异位妊娠 盆腔炎症 危险因素 治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指导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咏 段爱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评价个体化指导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经确诊并自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尿失禁患者72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的盆底康复指导,配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辅助... 目的评价个体化指导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经确诊并自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尿失禁患者72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的盆底康复指导,配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辅助治疗(使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72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42%(30/72),有效率为96%(69/72)。结论个体化指导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设定针对性的治疗对策和心理支持,可提高患者信心,增加依从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治疗 尿失禁 盆底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Ni-La复合氧化物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
20
作者 毕先钧 段爱红 +2 位作者 王真 洪品杰 戴树珊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用浸渍法制备出一系列Sr-Ni-La复合氧化物,考察了配比、制备条件及微波源阳极电流对其在微波场中升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配比的复合氧化物在微波场中均能升温;同时,氧化物的配比。
关键词 氧化锶 氧化镍 微波 升温行为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