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对大黄鱼和鲈氮磷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春晓 麦康森 +4 位作者 艾庆辉 段清源 申徒基康 张璐 李会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43--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800mg WX(主要包...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43--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800mg WX(主要包括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各种酶的活性皆为50IU/g)、400mg VP(主要为木聚糖酶,酶的活性为1000IU/g)以及800mg WX+400mg VP配制出5种实验饲料。实验鱼在海水网箱中经过8周的摄食驯养后,转入室内水族箱中进行氮磷排泄测定实验。在水族箱中经2天的适应后,测定饥饿状态下氨氮及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然后饱食投喂,并连续测定摄食后48h内鱼体氨氮和可溶性磷的排泄率。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32.5‰—36‰,溶氧在7 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实验鱼的氨氮和可溶性磷排泄不受实验饲料影响(p>0.05)。而在饱食条件下,实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性多糖酶(WX、VP及WX+VP)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p<0.05),而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处理对实验鱼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可溶性磷排泄率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植酸酶 非淀粉性多糖酶 氮排泄 磷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鲣鱼褐色肉酶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龙方 桑卫国 段清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5-180,184,共7页
研究了碱性蛋白酶酶解鲣鱼褐色肉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初始p 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鲣鱼褐色肉酶解产物的还原能力为响应值,对碱性蛋白酶酶解鲣鱼背褐色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碱性... 研究了碱性蛋白酶酶解鲣鱼褐色肉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初始p 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鲣鱼褐色肉酶解产物的还原能力为响应值,对碱性蛋白酶酶解鲣鱼背褐色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碱性蛋白酶酶解鲣鱼褐色肉,适宜的酶解条件为:初始p H9.9、酶添加量5183U/g、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4.75h。在该条件下酶解液的还原能力为1.4308/OD700nm,与模型预测值1.4393/OD700nm接近。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鲣鱼褐色肉酶解工艺参数真实可靠,为鲣鱼褐色肉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鲣鱼 酶解 碱性蛋白酶 还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