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耀 梅向阳 +5 位作者 段正洋 何昌华 徐晓军 解道雷 徐龙乾 黄启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35-143,共9页
生物炭作为废弃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得到的固态产物,由于其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及较强的吸附性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到重金属废水处理。近年来,众多学者将生物炭与其他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方法结合,制备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良吸附... 生物炭作为废弃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得到的固态产物,由于其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及较强的吸附性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到重金属废水处理。近年来,众多学者将生物炭与其他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方法结合,制备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生物炭复合材料。首先介绍了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基本特性,其次考察了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最后阐述了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制,并对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处理重金属离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复合材料 重金属 影响因素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中脱硫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汤立红 郭惠斌 +3 位作者 李凯 刘贵 段正洋 彭金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18-122,共5页
分别介绍了工业废气脱硫在不同条件下对脱硫技术的选用,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加氢脱硫、非加氢脱硫,以及新兴的生物脱硫和以羰基金属作为脱硫剂的主要脱硫方法。对这些脱硫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脱硫技术的脱... 分别介绍了工业废气脱硫在不同条件下对脱硫技术的选用,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加氢脱硫、非加氢脱硫,以及新兴的生物脱硫和以羰基金属作为脱硫剂的主要脱硫方法。对这些脱硫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脱硫技术的脱除效率进行说明。最后展望了未来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含硫废气 脱硫技术 湿法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锡才 彭燕梅 +4 位作者 段正洋 裴子誉 王学良 许永涛 潘玉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8-415,共8页
为揭示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内在规律,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指标体系构建、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2010—2017年,云南省城市化与水资源... 为揭示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内在规律,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指标体系构建、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探究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2010—2017年,云南省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处于初级耦合协调状态。(2)2010年,唯一的基本协调类型分布在滇中地区的昆明市;中度协调类型零星分布;轻度失调类型独占滇西北地区的迪庆州;初级协调类型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3)2015年较201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滇西北地区成对出现轻度失调类型;滇中和滇南地区集中分布中度协调类型。(4)2017年较2015年有了新的变化。滇西地区的临沧市首次出现中度协调类型;滇东地区不再有中度协调类型的分布;滇东、滇西和滇西南地区集中分布着初级协调类型。其形成机理为:(1)GDP影响着城市化水平。(2)城市化水平和水资源系统共同决定着云南省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3)GDP和水资源系统指数的区域差异导致了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综上,云南省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演变,存在着3个方面的演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系统 水资源系统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铁氧体/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耀 段正洋 +5 位作者 石康伟 刘树丽 徐龙乾 何昌华 黄启华 徐晓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9-213,共5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锰铁氧体/生物炭吸附材料(FBC),用于去除溶液中Pb^(2+)离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吸附前后FBC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溶液初始pH、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对Pb^(2+)离子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吸...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锰铁氧体/生物炭吸附材料(FBC),用于去除溶液中Pb^(2+)离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吸附前后FBC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溶液初始pH、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对Pb^(2+)离子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等温线特性。结果表明:温度为25℃,FBC吸附Pb^(2+)离子在12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26.1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说明FBC对Pb^(2+)离子的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再生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重复利用5次后,FBC对Pb^(2+)离子的吸附量超过70mg/g,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铁氧体 生物炭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含铅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氏菌活细胞和死细胞对水中Pb(Ⅱ)的去除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树丽 段正洋 +3 位作者 徐龙乾 徐晓军 宋淑敏 张梦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78-2288,共11页
为了探究克雷伯氏菌的活细胞(LC)和经过高温处理后的死细胞(DC)作为吸附剂对水中Pb(Ⅱ)的去除性能以及两种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差异,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和Pb(Ⅱ)初始浓度对两种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 为了探究克雷伯氏菌的活细胞(LC)和经过高温处理后的死细胞(DC)作为吸附剂对水中Pb(Ⅱ)的去除性能以及两种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差异,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和Pb(Ⅱ)初始浓度对两种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Zeta电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表征分析了LC和DC对Pb(Ⅱ)的吸附差异。结果显示,DC和LC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别能够较好地使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拟合。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Langmuir模型预测DC和LC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4.92 mg·g^(-1)和116.18mg·g^(-1)。热力学参数研究表明DC对Pb(Ⅱ)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然而LC对Pb(Ⅱ)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研究表明:DC比L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带有更多的负电荷,可能是由于高温处理破坏了细胞壁的完整性,使细胞壁的渗透性增强且DC表面暴露出更多氨基基团,从而使得在各条件下DC对Pb(Ⅱ)的吸附量明显高于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菌 活细胞 死细胞 吸附 Pb(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阻垢剂的合成、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解道雷 李天国 +6 位作者 徐晓军 段正洋 何昌华 刘树丽 刘伟 姚颖吉 黄启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9-37,共9页
投加阻垢剂是解决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膜结垢问题简单有效的方法。综述了RO系统中阻垢剂的合成应用、阻垢特征、机理及存在问题。含磷类阻垢剂因导致水体磷污染已经基本被其它几类阻垢剂替代,绿色环保类阻垢剂在阻垢效果和可降... 投加阻垢剂是解决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膜结垢问题简单有效的方法。综述了RO系统中阻垢剂的合成应用、阻垢特征、机理及存在问题。含磷类阻垢剂因导致水体磷污染已经基本被其它几类阻垢剂替代,绿色环保类阻垢剂在阻垢效果和可降解性方面均比聚合物类好。但任何阻垢剂单独使用都难于满足(RO)系统阻垢的实际需求,阻垢剂的复配可相互弥补单一阻垢剂的缺陷,同时发挥其协同效应,而阻垢剂的特征改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阻垢剂的复配和改性是其研究的趋势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膜结垢 阻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正洋 许永涛 胡柠檬 《成才之路》 2022年第26期17-20,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最大程度地将具有社会主义价值的基础要素教授给学生,对实现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最大程度地将具有社会主义价值的基础要素教授给学生,对实现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必要性、存在问题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 思政元素 思政教育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内电解去除废水中Zn^(2+)的研究
8
作者 解道雷 李天国 +4 位作者 徐晓军 段正洋 徐龙乾 王耀 陈颖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53-561,共9页
电催化内电解(ECIME)体系有效提升了内电解法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和克服填料的钝化失活。结合单因素实验、冗余分析(RDA)和响应曲面(RSM)等对影响ECIME对废水中锌离子去除工艺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内电解,ECIME体... 电催化内电解(ECIME)体系有效提升了内电解法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和克服填料的钝化失活。结合单因素实验、冗余分析(RDA)和响应曲面(RSM)等对影响ECIME对废水中锌离子去除工艺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内电解,ECIME体系有效减少了Zn^(2+)去除对溶液pH和铁碳(Fe^0/C)质量比等的依赖性。电压、反应时间和曝气量对Zn^(2+)去除效率影响最大;RSM分析可获得较好的回归方程和最优解,在电压为16.4V、反应时间90min、曝气2.81L/min时,Zn^(2+)最优去除率达到95.42%。同时还对体系铁碳填料表面产生的絮凝体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分析,经Zn2p的局部扫描拟合结果表明Zn主要以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内电解 含Zn2+废水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