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3装置垂直汤姆逊散射系统激光传播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龚少博 张通川 +8 位作者 郭文平 侯智培 翟文延 刘春华 邓必河 石中兵 钟武律 许敏 段旭如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HL-3装置上发展了一套垂直边缘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波长1064nm、能量0.6~2J、重复频率30Hz、脉冲宽度15ns的Nd:YAG激光作为诊断光束。入射激光垂直穿过等离子体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收集散射光信号。对Nd:YAG激光传播特性进行了... HL-3装置上发展了一套垂直边缘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波长1064nm、能量0.6~2J、重复频率30Hz、脉冲宽度15ns的Nd:YAG激光作为诊断光束。入射激光垂直穿过等离子体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收集散射光信号。对Nd:YAG激光传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非理想高斯光束传播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入射激光的束腰半径、束腰位置及品质因子等重要参数。基于实验获得的入射激光参数,设计了一套伽利略扩束准直系统和单透镜聚焦方案,在观测视场中心成功获得了束腰半径为2mm的激光光斑。所开展的Nd:YAG激光传播特性研究不仅是确定汤姆逊散射系统观测视场的关键,也是开展消杂散光孔径光阑设计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逊散射系统 高斯光束 准直聚焦光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段旭如 钟武律 薛雷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9-994,共6页
核聚变能是目前认识到的解决未来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中,将核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目标。近年来,核聚变能研究屡获突破,令人鼓舞,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越发认识到核聚变能在应对气候变化... 核聚变能是目前认识到的解决未来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中,将核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目标。近年来,核聚变能研究屡获突破,令人鼓舞,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越发认识到核聚变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正加快核聚变能的开发、示范和商业部署。本文概括了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进展与现状,介绍了国际上欧美等国家(地区)核聚变能发展战略,并对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核聚变 磁约束 托卡马克 聚变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double-foil soft X-ray array imaging(DSXAI)diagnostic on HL-2A tokamak
3
作者 Hangqi XU Tao LAN +34 位作者 Min XU Zhanhui WANG Lin NIE Jie WU Sen ZHANG Yiming ZU Yi LIU Yunbo DONG Wenzhe MAO Chen CHEN Jiaren WU Pengcheng LU Tianxiong WANG Qilong DONG Yongkang ZHOU Peng DENG Xingkang WANG Zeqi BAI Yuhua HUANG Zian WEI Hai WANG Xiaohui WEN Haiyang ZHOU Chu ZHOU Ahdi LIU Zhengwei WU Jinlin XIE Hong LI Chijin XIAO Weixing DING Wei CHEN Wulyu ZHONG Xuru DUAN Wandong LIU Ge ZHUA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5年第3期30-35,共6页
A 100-channel double-foil soft X-ray array imaging(DSXAI)diagnostic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HL-2A tokamak to obtain tomographic bremsstrahlung emissivity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T_(e)).This system employs a... A 100-channel double-foil soft X-ray array imaging(DSXAI)diagnostic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HL-2A tokamak to obtain tomographic bremsstrahlung emissivity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T_(e)).This system employs a double-foil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_(e) by comparing the soft X-ray(SXR)emissivities from the same plasma location through two beryllium(Be)foils of differing thickness.The DSXAI system comprises five photocameras mounted at two different poloidal cross-sections,separated toroidally by 15°,allowing for three distinct poloidal viewing angles.Each photocamera features 20 channels,offering a temporal resolution of approximately 4μs and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about 8 cm,with no channel overlap.Each photocamera contains two identical optical systems,each defined by an aperture slit and a photodiode array.The double-foil configuration is realized by placing these two optical systems,each with a different Be foil,in close proximity.Initial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SXAI diagnostic system performs well,successfully reconstructing 2-dimensional(2D)tomographic SXR emissivity and T_(e) on the HL-2A tokamak.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diagnostic systems on fusion reactors like 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foil soft X-ray photocamera bremsstrahlung emissivity electron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不同放电等离子体粒子约束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旭如 袁成杰 +2 位作者 袁斌 陈卉 杨光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7-24,共8页
本文用光谱学方法研究在HL-1装置上LHCD及ECRH等离子体、弹丸注入等离子体、偏压电极与偏压孔栏等离子体放电的粒子约束特性.结果表明,在弹丸注入及使用正向偏压电极与偏压孔栏期间,等离子体粒子约束得到改善.较低密度下(n(?)<2.0... 本文用光谱学方法研究在HL-1装置上LHCD及ECRH等离子体、弹丸注入等离子体、偏压电极与偏压孔栏等离子体放电的粒子约束特性.结果表明,在弹丸注入及使用正向偏压电极与偏压孔栏期间,等离子体粒子约束得到改善.较低密度下(n(?)<2.0×10^(13)cm^(-3)),LHCD脉冲期间粒子约束得到改善;而当密度n.大于2.0×10^(13)cm^(-3)时.等离子体约束变坏.ECRH脉冲期间粒子约束得不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约束 等离子体约束 放电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装置边界等离子体H_α辐射扰动的观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旭如 袁成杰 +4 位作者 李华芝 张述勋 郑永真 张萍 钱尚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5-48,共4页
一、引 言 托卡马克中有关物理量的扰动引起了边界层粒子及能量的反常输运,大量有关扰动的测量与研究工作正在各装置上进行,本工作采用光谱方法,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线H_α辐射的探测,研究了HL-1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扰动的一般特性。
关键词 等离子体 Hα辐射 扰动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工程与实验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段旭如 丁玄同 《中国核电》 2010年第4期294-300,共7页
介绍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简称HL-2A)装置上关键聚变工程技术取得的新进展及在磁约束聚变科学若干关键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实验成果,特别是在HL-2A装置上成功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具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 介绍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简称HL-2A)装置上关键聚变工程技术取得的新进展及在磁约束聚变科学若干关键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实验成果,特别是在HL-2A装置上成功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具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使我国的磁约束聚变科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 托卡马克 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 高约束模(H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能源——可控核聚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旭如 《中国核电》 2020年第6期735-735,共1页
可控核聚变因其具有资源丰富、固有安全性、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彻底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针对核能的发展制定了“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战略。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 可控核聚变因其具有资源丰富、固有安全性、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彻底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针对核能的发展制定了“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战略。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便布局开展可控核聚变研究,1965年在四川乐山建立了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基地。先后建成了箍缩、仿星器、磁镜、反场、托克马克等多种类型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并于1984年建成了我国磁约束聚变领域第一座大科学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实现了从原理探索到规模实验的跨越。90年代国际聚变研究设施JET等装置上实现了核聚变反应,等效聚变增益因子超过了1,验证了可控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于2006年七方(涉及到30多个国家)签署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实施协定,以验证聚变能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从ITER到示范站及聚变电站,还有多项科学技术与工程难题需攻克,如高性能燃烧等离子体运行、氚自持、聚变堆材料等等。各方将ITER作为其聚变能开发路线图中的关键设施,这些年将集中力量确保ITER的成功建设与运行,以及ITER运行实验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下一代核聚变堆的设计研究,并针对未来聚变堆中ITER未涵盖的核心技术进行布局、组织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反应 聚变堆材料 磁约束聚变 固有安全性 聚变能 仿星器 可控核聚变 磁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工程与实验进展
8
作者 段旭如 丁玄同 《中国核电》 2010年第3期234-238,共5页
介绍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简称HL-2A)装置上关键聚变工程技术取得的新进展及在磁约束聚变科学若干关键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实验成果,特别是在HL-2A装置上成功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具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 介绍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简称HL-2A)装置上关键聚变工程技术取得的新进展及在磁约束聚变科学若干关键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实验成果,特别是在HL-2A装置上成功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具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使我国的磁约束聚变科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 托卡马克 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 高约束模(H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上CXRS诊断的系统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晓玉 段旭如 +3 位作者 杨立梅 于德良 钟武律 傅炳忠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8-234,共7页
为了获取HL-2A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旋转速度及其分布等重要参数,首次在HL-2A装置上开展了CXRS诊断。通过利用能有效探测微弱光的EMCCD和特殊设计的光学采集系统,获得了具有足够信噪比的诊断信号。实验得到的测量信号分析表明,设计是切... 为了获取HL-2A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旋转速度及其分布等重要参数,首次在HL-2A装置上开展了CXRS诊断。通过利用能有效探测微弱光的EMCCD和特殊设计的光学采集系统,获得了具有足够信噪比的诊断信号。实验得到的测量信号分析表明,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RS诊断 中性束衰减 光学采集系统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谱法测量HL-2A中性束注入器离子束成分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立梅 于利明 +3 位作者 余德良 韩晓玉 雷光玖 段旭如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在HL-2A中性束试验平台上,利用多普勒频移光谱方法测量了离子源引出离子流的各组成成分及其随弧流的变化情况。在数据分析中提出了遗传算法(GA)和L-M优化算法相结合进行光谱拟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束能量为30keV、弧流为340A时,离子流... 在HL-2A中性束试验平台上,利用多普勒频移光谱方法测量了离子源引出离子流的各组成成分及其随弧流的变化情况。在数据分析中提出了遗传算法(GA)和L-M优化算法相结合进行光谱拟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束能量为30keV、弧流为340A时,离子流中各组分之比+++J H:JH2:J H3=0.57:0.36:0.07。当弧流从90A增加到350A时,H+百分比从45%增加到57%,而则从17%降到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成分 多普勒频移 多峰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M装置欧姆等离子体实验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运文 王恩耀 +20 位作者 严建成 谈满秋 袁保山 董贾福 任俱前 孙守祁 叶高英 邓中朝 冉利波 左鹤年 刘莉 张利 严东海 杨青巍 陈燎原 贺红光 段旭如 姚良骅 崔正英 潘宇东 邓希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6,共9页
从1994年10月24日开始,对HL-1M装置进行欧姆加热等离子体的调试实验,获得了Ip=310kA,qa<2.5,ne=3×1013cm-3,Te(0)>1keV,Ti(0)>0.5keV和τE≈10ms的平衡... 从1994年10月24日开始,对HL-1M装置进行欧姆加热等离子体的调试实验,获得了Ip=310kA,qa<2.5,ne=3×1013cm-3,Te(0)>1keV,Ti(0)>0.5keV和τE≈10ms的平衡稳定等离子体。本文简述了HL-1M装置及其诊断、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并对有关气体再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卡马克 等离子体 气体再循 宏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中性束离子源灯丝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会领 曹建勇 +3 位作者 姜韶风 雷光玖 卢大伦 段旭如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介绍了HL-2A装置NBI系统的多极会切场桶式离子源灯丝电阻特性的实验结果,运用一维数值模型对灯丝稳态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在不起弧时,计算了不同灯丝加热电流下的灯丝温度分布和对应的灯丝电阻。在起弧时,通过灯丝表面的等离子体... 介绍了HL-2A装置NBI系统的多极会切场桶式离子源灯丝电阻特性的实验结果,运用一维数值模型对灯丝稳态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在不起弧时,计算了不同灯丝加热电流下的灯丝温度分布和对应的灯丝电阻。在起弧时,通过灯丝表面的等离子体鞘层近似,计算了灯丝电源输出电流为120A时不同弧流下的灯丝温度分布及灯丝电阻,给出了钨灯丝熔化对应的极限弧放电电流。最后,分析讨论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源灯丝 迭代计算 灯丝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装置边缘参量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述勋 袁成杰 +3 位作者 李华芝 黄克强 张萍 段旭如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30,共7页
用光谱学方法测量了HL-1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性氢原子密度n_0的时空分布,氢原子流入通量Г_0。粒子约束时间τ_p及再循环系数R等,测得n_0约为10~9—10^(11)cm^(-3),Г_0为10^(15)—10^(16)cm^(-2)·s^(-1),τ_p为几毫秒到几十毫秒,R... 用光谱学方法测量了HL-1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性氢原子密度n_0的时空分布,氢原子流入通量Г_0。粒子约束时间τ_p及再循环系数R等,测得n_0约为10~9—10^(11)cm^(-3),Г_0为10^(15)—10^(16)cm^(-2)·s^(-1),τ_p为几毫秒到几十毫秒,R≈0.8。根据多次放电实验数据得到了有关的定标关系。实验表明,孔栏半径的大小对氢原子流入通量及粒子约束时间都有显著影响。孔栏在粒子再循环方面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1装置 边缘参量 光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中性束发射光谱诊断系统的研制与测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一帆 余羿 +12 位作者 柯锐 许敏 聂林 吴婷 孙爱萍 兰涛 袁博达 刘灏 龚少博 龙婷 段旭如 叶民友 HL-2A团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0-207,共8页
在HL-2A装置上完成了一套32通道束发射诊断系统(BES),可对径向r=12~44cm,极向-7.5^+7.5cm二维空间范围内的长波长(k⊥ρi<1)电子密度扰动信息进行测量,其时间分辨率达到0.5μs,空间分辨率1~2cm。系统由内置于真空室的非对称镜头组、... 在HL-2A装置上完成了一套32通道束发射诊断系统(BES),可对径向r=12~44cm,极向-7.5^+7.5cm二维空间范围内的长波长(k⊥ρi<1)电子密度扰动信息进行测量,其时间分辨率达到0.5μs,空间分辨率1~2cm。系统由内置于真空室的非对称镜头组、传输光纤、高性能探测器模块以及辅助的冷却和真空设备构成。系统的噪声在低频时(f<100kHz)主要由散粒噪声贡献,在较高频率时由散粒噪声和e噪声共同决定。在典型的HL-2A装置放电模式中,对于200k Hz以下的扰动,该系统的信噪比(SNR)均大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2A装置 束发射光谱 密度涨落 二维湍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程序的CFETR工程预估造价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金雨 李佳鲜 +1 位作者 郑国尧 段旭如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45,共9页
采用国际上多年来在托卡马克装置的部件研发、建造和运行经验形成的数据分析模型,运用MathCAD软件,根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概念设计方案,将其运行模式的设计参数作为初始值输入程序进行运算,得到CFETR关键参数的关联性。通过... 采用国际上多年来在托卡马克装置的部件研发、建造和运行经验形成的数据分析模型,运用MathCAD软件,根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概念设计方案,将其运行模式的设计参数作为初始值输入程序进行运算,得到CFETR关键参数的关联性。通过对运算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给出了CFETR聚变堆装置关键部件的工程参考造价及其所占比重;通过与ITER装置造价构成进行比对,分析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初步讨论其造价比重分布趋势原因,并给出相应优化方案和运行建议,为后续聚变堆的工程建设造价优化和结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TR 系统分解 造价模型分析 I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化模型对CFETR氦冷包层中子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伸 曹启祥 +2 位作者 段旭如 王学人 王晓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在CFETR氦冷固态包层及球床结构的最新概念设计方案中,基于均匀化模型、仅球床均匀化模型与高保真模型分别进行了中子学计算分析。研究了结构均匀化及球床空间自屏效应对包层中子学影响以及小球尺寸对氚增殖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构... 在CFETR氦冷固态包层及球床结构的最新概念设计方案中,基于均匀化模型、仅球床均匀化模型与高保真模型分别进行了中子学计算分析。研究了结构均匀化及球床空间自屏效应对包层中子学影响以及小球尺寸对氚增殖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构均匀化模型对氦冷包层中子学影响较小;(2)随着小球直径的减少,球床空间自屏效应堆氚增殖比的影响逐渐降低;(3)氦冷包层真实尺寸下的小球产生的空间自屏效应较低,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TR氦冷包层 中子学 氚增殖比 均匀化 空间自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装置等离子体粒子平衡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述勋 袁成杰 +2 位作者 李华芝 段旭如 张萍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9-33,61,共5页
本文描述HL-1装置器壁碳化,观察了碳化前后氢的约束时间和再循环现象,同时还观察了加抽气孔栏条件下粒子约束时间和再循环的变化。实验表明,碳化后氢的再循环增大,使用抽气孔栏可以控制壁附近边缘等离子体的粒子密度,粒子约束时间比不... 本文描述HL-1装置器壁碳化,观察了碳化前后氢的约束时间和再循环现象,同时还观察了加抽气孔栏条件下粒子约束时间和再循环的变化。实验表明,碳化后氢的再循环增大,使用抽气孔栏可以控制壁附近边缘等离子体的粒子密度,粒子约束时间比不用抽气孔栏增大17.7%,再循环系数减小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 约束时间 抽气孔拦 器壁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M等离子体对共振磁扰动线圈电流相位响应的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海涛 郝广周 +3 位作者 刘钺强 周利娜 陈谦 段旭如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0,共8页
在HL-2M托卡马克平衡位形(I_(p)=1.0MA,β_(N)=1.62,q_(95)=4.01)下,使用环形单流体程序MARS-F研究了等离子体对共振磁扰动(RMP)线圈电流相位差的响应。在最优相位差时,扰动磁场显著地改变边界层磁场的拓扑,形成明显的磁岛链,增加了等... 在HL-2M托卡马克平衡位形(I_(p)=1.0MA,β_(N)=1.62,q_(95)=4.01)下,使用环形单流体程序MARS-F研究了等离子体对共振磁扰动(RMP)线圈电流相位差的响应。在最优相位差时,扰动磁场显著地改变边界层磁场的拓扑,形成明显的磁岛链,增加了等离子体在边界层的输运,降低了压强梯度,减小了对ELM的驱动。模拟结果显示,扰动场环向模数为n=1时,最优的相位差约为180°;n=2时,最优的相位差约为150°;n=4时,最优的相位差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2M托卡马克 外加扰动磁场 等离子体共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vacuum magnetic field region on the compact torus trajectory in a tokamak plasma
19
作者 董期龙 张洁 +28 位作者 兰涛 肖持进 庄革 陈晨 周永康 吴捷 龙婷 聂林 卢鹏程 王天雄 邬佳仁 邓鹏 汪兴康 柏泽琪 黄玉华 李杰 薛雷 阿迪力江 毛文哲 周楚 刘阿娣 吴征威 谢锦林 丁卫星 刘万东 陈伟 钟武律 许敏 段旭如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39,共17页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mpact torus(CT)within a tokamak discharge is crucial to fueling.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penetration model with a vacuum magnetic field region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CT trajectories in tok...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mpact torus(CT)within a tokamak discharge is crucial to fueling.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penetration model with a vacuum magnetic field region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CT trajectories in tokamak discharges.This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rajectory and penetration parameters of CT injections by applying both perpendicular and tangential injection schemes in both HL-2A and ITER tokamaks.For perpendicular injection along the tokamak's major radius direction from the outboard,CTs with the same injection parameters exhibited a 0.08 reduction in relative penetration depth when injected into HL-2A and a 0.13reduction when injected into ITER geometry when considering the vacuum magnetic field region compared with cases where this region was not considered.In addition,we proposed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T's initial injection velocity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initial injection velocity of CTs for central fueling in tokamaks.Furthermore,this paper discusses schemes for the tangential injection of CT into tokamak discharges.The optimal injection angle and CT magnetic moment direction for injection into both HL-2A and ITER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Finally,the kinetic energy loss occurring when the CT penetrated the vacuum magnetic field region in ITER was reduced byΔEk=975.08 J by optimizing the injection angle for the CT injected into ITER.Thes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optimizing injection angles in fusion experiments.Our model closely represents actual experimental scenarios and can assist the design of CT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ct torus central fueling vacuum magnetic field region penetration mechanism optimization param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快离子D_(α)诊断和模拟分析
20
作者 侯玉梅 周航宇 +5 位作者 陈伟 郝保龙 刘仪 石中兵 许敏 段旭如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11,共8页
介绍了HL-2A装置上的快离子Dα(FIDA)诊断,并利用FIDASIM与TRANSP程序对快离子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分析FIDA谱获得了快离子在相空间的分布。对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模拟得到的FIDA谱的演化趋势与实验吻合,验证了用TRANSP... 介绍了HL-2A装置上的快离子Dα(FIDA)诊断,并利用FIDASIM与TRANSP程序对快离子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分析FIDA谱获得了快离子在相空间的分布。对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模拟得到的FIDA谱的演化趋势与实验吻合,验证了用TRANSP程序模拟的快离子分布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离子D_(α)诊断 FIDASIM程序 快离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