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局部相似模板生成方法在辐射图像中的应用
1
作者 段新辉 张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0-313,330,共5页
局部相似模板是一种计算图像相似度的新方法。它将图像划分为均匀的区域,然后分别以不同的特征来比较对应区域的相似性,从而得到两幅图像的相似度。遗传算法的使用优化了局部相似模板生成过程,得到全局最优解。
关键词 图像相似度 遗传算法 辐射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鸿雁 王宏 +2 位作者 王蓉 段新辉 徐超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及意义。方法共纳入观察对象120例,分4组: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每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G-CSF水平:①比...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及意义。方法共纳入观察对象120例,分4组: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每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G-CSF水平:①比较4组间血清G-CSF水平;②将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分为:A组(1~7分),B组(8~21分),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CSF水平。结果①4组血清中G-CS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低于其他3组,(33.40±8.07)ng/L vs(43.84±8.36)ng/L、(50.92±6.12)ng/L、(50.98±6.24)ng/L(P<0.01);2型糖尿病组低于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P<0.01);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梗死患者中B组血清G-CSF较A组明显升高,(54.05±4.15)ng/L vs(47.85±6.26)ng/L(P<0.01)。结论血清G-CSF参与了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患者血清G-CSF水平与其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糖尿病 2型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边型兆瓦级波浪能装置锚泊系统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正 聂铭 +3 位作者 李铭钧 段新辉 刘小璐 罗啸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38,共9页
采用ANSYS-AQWA软件建立三边型兆瓦级波浪能装置及其锚泊系统分析模型,计算正常完整状态和锚泊线断裂1根状态下装置和锚链的动力特性,分析聚酯缆绳的刚度、环境入射角及平台锚链的出链长度对锚泊系统的最小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锚... 采用ANSYS-AQWA软件建立三边型兆瓦级波浪能装置及其锚泊系统分析模型,计算正常完整状态和锚泊线断裂1根状态下装置和锚链的动力特性,分析聚酯缆绳的刚度、环境入射角及平台锚链的出链长度对锚泊系统的最小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锚泊系统的最大张力受聚酯缆绳动态刚度的影响显著;当采用锚泊线初始构成方案时,对于部分环境入射角,锚泊系统的最小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但通过调整平台锚链的出链长度,使得在正常完整状态和有1根锚泊线断裂状态下均满足相应规范要求。最后,根据计算分析对工程上的布置设计提出建议,从而在保证锚泊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提高整体工程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转换 半潜平台 水动力学 聚酯缆 系泊链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利荣 段新辉 +1 位作者 陈腊梅 李婷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5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入我院治疗的DTIH临床特征。并对DTIH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评价其对死亡率、GCS评分和CT血肿量的影响。结果:328例颅脑...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入我院治疗的DTIH临床特征。并对DTIH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评价其对死亡率、GCS评分和CT血肿量的影响。结果:328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DTIH共31例(9.5%),DTIH血肿出现时间伤后24h内发生率最高(80.6%)。高龄(t=2.976,P=0.003)和高危患者(t=5.743,P=0.000)易发DTIH。31例DTIH患者中,7例死亡(22.6%),高龄(t=2.241,P=0.033)、高危患者(t=3.474,P=0.016)和CT中线移位程度>5mm(χ2=5.103,P=0.024)是影响DTIH预后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除对DTIH的发病率无明显影响外(χ2=0.135,P=0.713),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χ2=4.210,P=0.040)、GCS评分上升(t=4.670,P=0.000)、CT血肿量下降(t=3.691,P=0.001)。结论:颅脑损伤后可能会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高龄和高危患者易发,高龄、高危患者和CT严重程度明显者预后更差;而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特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