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汪玉娇 张云波 +6 位作者 段新亚 汪亚玲 赵桂萍 代旭磊 史立敏 柳爱华 宝福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2-524,共3页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引起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经蚊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毒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并且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临床诊断技术的开发对控制疾病蔓延十分重要。目前,CHIKV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主...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引起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经蚊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毒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并且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临床诊断技术的开发对控制疾病蔓延十分重要。目前,CHIKV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3大类。本文就CHIK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病毒 诊断 病毒培养 血清学诊断 核酸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涂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燕 段新亚 陈桂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4期127-128,共2页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耐多药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组)67例和治疗组(胸腺肽联合化疗组)54例。对照组采用6ZEAKCFX/18ZELFX化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抗结核...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耐多药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组)67例和治疗组(胸腺肽联合化疗组)54例。对照组采用6ZEAKCFX/18ZELFX化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抗结核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及第12个月末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81.5%,高于对照组的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率治疗组为85.2%,高于对照组的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率治疗组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率治疗组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0.6%(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耐多药涂阳肺结核能明显促进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以作为耐多药涂阳肺结核的辅助用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胸腺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丙肝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燕 段新亚 陈桂仙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143-144,共2页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肝损害的情况,分析HCV感染与药物性肝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结核并HCV感染者30例作为HCV(+)组,另选出同期30例HCV(-)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HCV(-)组。比较肺结核合并HCV感染及...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肝损害的情况,分析HCV感染与药物性肝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结核并HCV感染者30例作为HCV(+)组,另选出同期30例HCV(-)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HCV(-)组。比较肺结核合并HCV感染及未合并HCV感染抗结核标准化疗中不同HCV感染程度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CV(+)组患者肝损害率为26.7%(8/30)高于HCV(-)组的10.0%(3/30)(P<0.05)。HCV(+)组肝功能损害发生时间早于HCV(-)组(P<0.05)。结论肺结核HCV(+)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高于肺结核HCV(-)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及时发现,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丙肝病毒标志物 标准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燕 段新亚 陈桂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了解隐球菌脑膜炎误诊的临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病原学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8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例误诊为肺结核,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全部病例一经确诊立... 目的:了解隐球菌脑膜炎误诊的临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病原学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8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例误诊为肺结核,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全部病例一经确诊立即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死亡4例(确诊后第3~12天),效果不佳转综合医院6例,好转出院2例。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极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医师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经规则有效的抗痨治疗后症状加重者,一定要高度警惕隐球菌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 结核菌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