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段惠峰 甘景梨 +4 位作者 连亚军 史振娟 高存友 高延伦 张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研究组39例患者,符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未进行过药物治疗,均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研究组39例患者,符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未进行过药物治疗,均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末完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和BDNF含量测定。健康对照30例,入组时完成血清BDNF含量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清BDNF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6.82±2.15)μg/L、(8.16±2.84)μg/L,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21),但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9,P<0.001;t=4.634,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P<0.001;t=4.520,P<0.001;t=4.132,P<0.001;t=5.142,P<0.001)。治疗前血清BDNF含量与PANSS总评分减分率、阴性症状评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348、0.351,P均<0.05),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减分率及病程无相关性(r=0.204、0.186、-0.058,P均>0.05);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含量变化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345,P<0.05),与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减分率均无相关性(r=0.036-0.17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首发未服药患者的血清BDNF含量低于正常人,治疗后血清BDNF可提高;治疗前的含量可能作为预测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官兵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2
作者 程正祥 甘景梨 +2 位作者 梁学军 高存友 段惠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5-46,56,共3页
目的 了解军队医院住院官兵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54名军队医院的住院官兵(研究组)及250名心身健康官兵(对照组)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总均分及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幻想... 目的 了解军队医院住院官兵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54名军队医院的住院官兵(研究组)及250名心身健康官兵(对照组)采用防御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总均分及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和躯体化防御方式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中间型防御机制总均分及回避、理想化、隔离、同一化、消耗倾向防御方式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军队医院住院官兵心理防御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在处理问题时多采用不成熟或中间型防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防御机制 军队医院 住院官兵 防御方式问卷 心身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_(400)和MMN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存友 甘景梨 +1 位作者 张东卫 段惠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它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异同。方法对4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和41例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400和失配性负波检测,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事件相关电位N400较对照组潜伏期延... 目的探讨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它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异同。方法对4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和41例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400和失配性负波检测,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事件相关电位N400较对照组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t=2.60,2.49,P均<0.05);失配性负波研究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迟(t=2.60,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其它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兴奋性低,信息加工过程慢,整合能力差,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慢性精神分裂症 事件相关电位 失配性负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家明 蒋战魁 +7 位作者 甘景梨 段惠峰 高存友 张东卫 祝希泉 王志娟 马誉 史振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特点。方法:对34例7天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4名正常人在入组24h内分别进行多体素1H-MRS检查(TR1500ms,TE135ms),所测定的代谢产物包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特点。方法:对34例7天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4名正常人在入组24h内分别进行多体素1H-MRS检查(TR1500ms,TE135ms),所测定的代谢产物包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胆碱复合物(Cho),系统自动完成比值计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进行PANSS评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前额叶NAA/C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31±0.24/1.39±0.26,t=2.453,P<0.05);且左侧NAA/Cr的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65,P<0.05;r=-0.416,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前额叶神经元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质子波谱 精神分裂症 前额叶 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