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x和HIF-1α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镛 段志泉 +3 位作者 辛世杰 陈翠菊 罗开元 时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gax)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产物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blot)分别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及癌旁肝组织中gax和HIF1α的mRNA以及蛋白质表...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gax)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产物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blot)分别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及癌旁肝组织中gax和HIF1α的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肝癌组织中HIF1αmRNA(118.1±33.2)及蛋白表达(10.86±2.76)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42.7±10.5与3.52±1.53,P均<0.05);肝癌组织中gaxmRNA表达(39.5±13.8)及其蛋白表达(4.10±1.26)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结论gax和HIF1α基因是调控肝癌组织血管生长的重要基因之一,与gax表达下调及HIF1α表达下调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同源盒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62例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春喜 梁发启 +4 位作者 王嘉桔 段志泉 胡海地 李思聪 臧广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09-110,113,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系统回顾收治的 6 2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 ,并对存活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手术后近期 6 0例存活 ,2例死亡 (均为...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系统回顾收治的 6 2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 ,并对存活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手术后近期 6 0例存活 ,2例死亡 (均为颈动脉结扎手术引起急性脑缺血所致 ) ,2例发生面神经损伤 ,2例迷走神经损伤。出院时 5 6例获得临床治愈 ,无任何并发症。 6 0例存活病例均获得 6个月至 10年随访 ,平均 4年 5个月 ,1例术后 5年复发 ,2例术后 3年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 :肿瘤单纯切除和肿瘤切除、颈动脉重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手术中脑神经的保护和减少脑缺血时间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外科手术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后再狭窄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成林 单丽沈 +3 位作者 张京红 段志泉 辛世杰 张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探讨静脉移植后再狭窄机制及药物对其影响以期减少再狭窄率,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大鼠自体颈静脉外侧分支间置移植于颈总动脉,术前1周开始分组给口服药卡托普利[100mg/(kg·d)]、阿司...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探讨静脉移植后再狭窄机制及药物对其影响以期减少再狭窄率,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大鼠自体颈静脉外侧分支间置移植于颈总动脉,术前1周开始分组给口服药卡托普利[100mg/(kg·d)]、阿司匹林[40mg/(kg·d)]及联合用药至术后2周。应用病理形态学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观察自体移植后静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情况及药物对其影响。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对自体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卡托普利组及卡托普利加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程度及静脉内膜PCNA阳性细胞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相比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无显著差异。而阿司匹林组PCNA阳性细胞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静脉移植后平滑肌细胞反应性增生。而阿司匹林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自体静脉移植 静脉狭窄 静脉内膜增生 血管旁路转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成林 单丽沈 +3 位作者 张京红 段志泉 辛世杰 张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9期689-690,共2页
目的 观察藻酸双酯钠 (PSS)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35例应用PSS 10 0~ 2 0 0mg/d ,缓慢静滴 ,连用 10~ 14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踝 /肱指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直径 )及血流峰... 目的 观察藻酸双酯钠 (PSS)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35例应用PSS 10 0~ 2 0 0mg/d ,缓慢静滴 ,连用 10~ 14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踝 /肱指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直径 )及血流峰速和血糖、血脂及凝血三项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总有效率达91.4 % ,无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脂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糖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凝血三项数据显示有所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峰速、踝 /肱指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S可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肢体血流量 ;可明显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是一种较好的微循环障碍改善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双酯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7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喜 段志泉 +2 位作者 刘小平 宋清彬 贾鑫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69-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7例病人,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5例行脾动脉血管重建,2... 目的:探讨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7例病人,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5例行脾动脉血管重建,2例同时行脾脏切除。结果:手术后10~14d治愈出院。随访1~9年,1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6例均健康生活,无复发。结论: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 动脉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3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新华 张强 +2 位作者 孙达欣 衣正贵 段志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总结 3 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issectingaorticaneurysm ,DAA)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 3 0例DeBakeyⅢ型DAA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急性 2 5例 ,慢性 5例。手术治疗 8例 ,非手术治疗 2 2例。结果 :急性期死亡 4... 目的 :总结 3 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issectingaorticaneurysm ,DAA)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 3 0例DeBakeyⅢ型DAA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急性 2 5例 ,慢性 5例。手术治疗 8例 ,非手术治疗 2 2例。结果 :急性期死亡 4例 ,1例术后 3年死亡。 6个月~ 6年的随访观察 ,1年生存率和 3年生存率 ,手术组分别是 87.7% ( 6 7)和 66.7% ( 2 3 ) ,非手术组为 87.5 % ( 14 16)和 72 .7% ( 8 11)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eBakeyⅢ型DAA应采取综合治疗 ,早期诊断及积极、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腔内修复术提供了治疗新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转染eNOS基因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喜 段志泉 +3 位作者 黄志强 梁发启 宋清斌 李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86-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2 0只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Wistar大鼠模型 ,实验组、对照组各 10只 ,实验组移植血管行腺病毒介导的eNOS溶液浸泡和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 ,对照组仅行...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2 0只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Wistar大鼠模型 ,实验组、对照组各 10只 ,实验组移植血管行腺病毒介导的eNOS溶液浸泡和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 ,对照组仅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涂布。术后 2周取出移植血管 ,利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RT PCR方法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内膜VSMC数及PCNA阳性表达、血管ETmRNA、e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小或减少 ,PCNA阳性表达及ET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 ,而eNOS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 :联合转染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 ,是一种有效地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类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膜 大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继发霍纳综合征一例报道 被引量:2
8
作者 范玥尧 胡新华 +3 位作者 曹辉 何家安 辛世杰 段志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415-417,共3页
心脏-声带综合征(cardiovocal syndrome)是指因心血管疾病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左侧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本征最先由Ortner[1]于1897年通过一个患有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描述了心血管问题和声音嘶哑的关系,故又称霍纳综... 心脏-声带综合征(cardiovocal syndrome)是指因心血管疾病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左侧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本征最先由Ortner[1]于1897年通过一个患有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描述了心血管问题和声音嘶哑的关系,故又称霍纳综合征(Ortner's syndrome)。霍纳综合征表现为一组典型的神经症候群,包括病变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面部无汗,这是由于支配头、眼和颈部的交感神经被阻断所引起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纳综合征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声音嘶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静脉肌-内皮连接偶联系统早期重建对平滑肌细胞转化态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镛 段志泉 +2 位作者 辛世杰 罗开元 时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皮连接偶联系统在移植静脉重塑早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态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非基因转染组),于术后14d取出移植静脉,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电镜等检测并观察... 目的探讨肌-内皮连接偶联系统在移植静脉重塑早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态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非基因转染组),于术后14d取出移植静脉,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电镜等检测并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α)表达水平、肌-内皮连接结构、血管内皮细胞(VEC)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HIF-Iα过表达,VEC增生显著,VSMC以收缩表型居多,肌-内皮连接结构重建显著(P均<0.01)。结论肌-内皮连接偶联系统是稳定移植静脉重塑早期VSMC转化态重要的组织结构和评估血管结构与功能良好重建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移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肌-内皮连接偶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杨镛 段志泉 +7 位作者 罗开元 时德 辛世杰 杨国凯 李国剑 万嘉 何晓明 徐雄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S)继发皮肤溃疡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择DVTS继发皮肤溃疡患者116例,其中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72例72条下肢(A组),非手术治疗44例44条下肢(B组)。于A组术后5、20、120和360 d(即B组入院后8、23d、...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S)继发皮肤溃疡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择DVTS继发皮肤溃疡患者116例,其中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72例72条下肢(A组),非手术治疗44例44条下肢(B组)。于A组术后5、20、120和360 d(即B组入院后8、23d、出院后97、337 d)记录皮肤的感染率、坏死率、色素减退率、创面收缩率、溃疡愈合率及溃疡复发率等6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5 d A组皮肤感染率和皮肤坏死率低于B组(P<0.05);术后20 d A组创面收缩率与色素减退率较B组显著改善(P<0.05);术后120 d A组溃疡愈合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360 d溃疡复发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DVTS继发皮肤溃疡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性、可操作性、可控制性等特点,可作为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溃疡 皮肤 外科手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11
作者 曹辉 胡新华 +3 位作者 何家安 张强 辛世杰 段志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16只。分别...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16只。分别于再灌注后12、24h各处死8只,取肺组织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12或24h后I/R组有明显的弥散功能障碍,表现为间质浸润细胞增多并伴有明显水肿。IPC组和I-postC组的各项指标均较I/R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ostC可以减轻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后肺损伤,与IPC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骨骼 肺损伤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SF、TGF-β_1、NO在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中的意义
12
作者 胡新华 张强 段志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扩散因子 (HGF/S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一氧化氮 (NO)与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之间的关系 ,阐明HGF/SF等在ASO发病及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ASO组 6 0例 ,其中间歇性跛行组 30例 ,静息...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扩散因子 (HGF/S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一氧化氮 (NO)与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之间的关系 ,阐明HGF/SF等在ASO发病及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ASO组 6 0例 ,其中间歇性跛行组 30例 ,静息痛组 18例 ,坏疽组 12例。分别检测外周血中的HGF/SF、TGF β1、NO等指标 ,同时应用血管扫描测量患肢的踝肱指数 (ABI)和动脉闭塞程度。 6~ 12月后随访 ,复查各项指标。结果 :ASO组HGF/SF和NO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且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 (间歇性跛行组 >静息痛组 >坏疽组 ) ;TGF β1升高 (P <0 0 1) ,HGF/SF与TGF β1显著负相关 (γ = 0 6 6 12 ,P <0 0 1)。ASO伴糖尿病患者HGF/SF降低极显著 (P <0 0 1)。随访表明HGF/SF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低HGF/SF预后不良。结论 :HGF/SF、TGF β1及NO参与了ASO的发生发展 ,HGF/SF是判断ASO病期、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扩散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性隐匿型肝破裂误诊误治分析
13
作者 李益民 段志泉 董雨亭 《临床误诊误治》 1989年第2期1-2,共2页
从1965年至1985年的20年间收治迟发性隐匿型肝破裂g例,其中误诊误治7例,我们作了回顾性总结,对误诊误治原因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有关迟发性隐匿型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意见。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9例中,男8例,女1例;工人7例,农民2例。全... 从1965年至1985年的20年间收治迟发性隐匿型肝破裂g例,其中误诊误治7例,我们作了回顾性总结,对误诊误治原因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有关迟发性隐匿型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意见。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9例中,男8例,女1例;工人7例,农民2例。全部有右季肋部外伤史。伤后来院距受伤时间:5~8小时者2例,1~3天者2例,7~21天者3例,1个月以上者(最迟3个月)2例。伤后有右季肋部疼痛史者8例;肋骨骨折被X光发现者3例;触及有传导压痛及骨擦音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破裂 隐匿型 误诊 误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微结构观察
14
作者 姜鸿刚 段志泉 刘冬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27-427,共1页
肝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微结构观察姜鸿刚,段志泉刘冬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二电镜中心)肝神经内分泌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极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报告仅有几例 ̄[1]。本文就一例手术... 肝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微结构观察姜鸿刚,段志泉刘冬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二电镜中心)肝神经内分泌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极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报告仅有几例 ̄[1]。本文就一例手术切除的肝神经内分泌癌标本,进行了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神经内分泌癌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防治核桃长足象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褚亮 蒲永兰 +3 位作者 段志泉 杨世璋 陈桂芳 付晓霞 《南方农业》 2015年第7期4-5,14,共3页
用喷药接虫套笼方法研究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对核桃长足象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为该药防治核桃长足象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稀释300倍液(有效成分含量在266.7 mg/kg)对核桃长足象具有较好的速效性... 用喷药接虫套笼方法研究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对核桃长足象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为该药防治核桃长足象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稀释300倍液(有效成分含量在266.7 mg/kg)对核桃长足象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优异的持效期。(2)与10%氯氰菊酯乳油稀释375倍(有效成分含量266.7 mg/kg)相比较,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的速效性虽不及后者,但其持效期却比后者长。(3)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在施药40 d后接虫,72 h内防效仍可达81.24%,而10%氯氰菊酯乳油则只有62.48%。(4)10%氯氰菊酯乳油是防治核桃长足象的主要药种,其防效在核桃长足象一般发生年份是值得肯定的,而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在田间防效试验上表现出更好的优越性,说明其推广应用的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长足象 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 速效性 持效期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