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聂新星 陈晨 +5 位作者 张敏敏 段小丽 洪俊 周雷 曹文 杨利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_(7+3+0)、N_(5+3+2)和N_(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_(7+3+0)、N_(5+3+2)和N_(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虾稻1号产量整体表现为N_(7+3+0)<N_(5+3+2)≈N_(3+3+4)。提高氮肥在穗肥中的比例,虾稻1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配施硅肥或硅锌肥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应,但对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N_(5+3+2)运筹方式可实现虾稻1号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而配施硅锌肥有助于其产量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硅肥 锌肥 虾稻1号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大球盖菇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彭瑞雪 程艳 +6 位作者 宋娜 杨利 周维 杨俊 杨青 吴启侠 段小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9,共11页
为探讨栽培大球盖菇及其菌种用量与基料配方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开展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冬闲田对照处理CK,4个栽培大球盖菇处理:T1(30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2(3000kg·hm... 为探讨栽培大球盖菇及其菌种用量与基料配方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开展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冬闲田对照处理CK,4个栽培大球盖菇处理:T1(30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2(3000kg·hm^(-2)菌种量+75%稻草配25%玉米芯基料)、T3(45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4(4500kg·hm^(-2)菌种量+75%稻草配25%玉米芯基料)。结果表明:连续2年栽培大球盖菇的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均逐年明显增加,且受菌种用量和基料配方的影响。在第2年,与CK处理相比,各试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分别显著增加32.92%~42.44%、52.96%~77.35%、53.99%~75.09%、88.00%~184.62%、19.12%~38.24%、9.82%~29.46%(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18%~129.28%、166.60%~260.01%(P<0.05)。2年间各试验处理较CK处理的MBC:MBN显著降低,MBC:MBP和MBN:MBP有所增加。冗余分析(RDA)显示,全氮在2021年(F=5.9,P=0.004)和2022年(F=7.4,P=0.002)分别解释了31.1%和36.3%的土壤微生物量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与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栽培大球盖菇,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其中以菌种量3000kg·hm^(-2)、基料75%稻草+25%玉米芯的栽培方式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推广“水稻一大球盖菇”轮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大球盖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秸秆利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饮水暴露参数研究 被引量:70
3
作者 段小丽 王宗爽 +4 位作者 王贝贝 李屹 聂静 于云江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6-1220,共5页
饮水率是决定人体对水中污染物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估准确性的关键暴露参数之一,但我国至今没有其公开的调查结果,更未发布过与其相关的参数手册.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对我国北方某地区城、乡2500名居民的夏、秋季节直接饮水和食... 饮水率是决定人体对水中污染物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估准确性的关键暴露参数之一,但我国至今没有其公开的调查结果,更未发布过与其相关的参数手册.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对我国北方某地区城、乡2500名居民的夏、秋季节直接饮水和食物间接饮水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男性、女性和全体被调查者饮水率平均值分别为2852.8,2586.4和2720.5mL/d,各年龄段居民的食物间接饮水率都明显大于直接饮水率,在总饮水率中间接饮水率所占比例平均值达到62.4%;全体被调查者直接饮水率比美国和日本分别高36.0%和54.0%.开展饮水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城、乡人群的差异,且不可忽略间接饮用水的影响,采用国外的饮水率将可能增加风险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率 暴露参数 暴露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 被引量:39
4
作者 段小丽 张文杰 +3 位作者 王宗爽 郭玉明 张衍燊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1,共7页
选择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2 500人)开展皮肤暴露参数及与水介质相关的主要暴露活动、频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成年人皮肤总表面积为1.68 m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75和1.62 m2.不同部位皮肤体表面积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儿童期头部所占... 选择我国北方某地区居民(2 500人)开展皮肤暴露参数及与水介质相关的主要暴露活动、频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成年人皮肤总表面积为1.68 m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75和1.62 m2.不同部位皮肤体表面积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儿童期头部所占比例较大,且随年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腿等下肢则与此相反,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暴露情景和季节,皮肤暴露面积也不同.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涉水活动频率及类型有所不同,成年人各种涉水活动频率的性别间差异较大,男性涉水时间较短,且以洗澡为主(占51%),其次为洗手、洗脸、洗衣服、洗头等,分别占总涉水时间的12%,12%,9%和9%;而女性涉水活动较为复杂,且所占比例相对均衡,洗衣服所占比例最高(占29%),洗澡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为23%,洗碗、洗菜等家务劳动所占比例也较多,分别为16%和13%,其余个人洗刷频率与男性差别不大.鉴于我国人群皮肤暴露参数长期缺失的不利现状,建议进一步开展基于我国人群的大规模相关研究,以填补我国在该项研究中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参数 活动频率 皮肤暴露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段小丽 杨洪彪 +4 位作者 张林 张军锋 许军 赵淑莉 魏复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2-65,共4页
通过实验建立了"酶水解-固相萃取-HPLC 荧光检测"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1-羟基芘,9-羟基苯并[a]芘和3-羟基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代谢产物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稳定性,并通过对200个实际尿液的测定初步验证了该方... 通过实验建立了"酶水解-固相萃取-HPLC 荧光检测"尿液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产物1-羟基芘,9-羟基苯并[a]芘和3-羟基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代谢产物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稳定性,并通过对200个实际尿液的测定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回收率为70%~85%,最低检出限为0 02~0 05μg L。-20℃保存的尿液样品及尿液提取液中3种化合物在1个月内降解了10%~36%,提取液比尿液的稳定性稍好,保存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多环芳烃 代谢产物 1-羟基芘 9-羟基苯并[a]芘 3-羟基苯并[a]芘 生物监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中1-羟基芘浓度与多环芳烃日暴露量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段小丽 魏复盛 +4 位作者 张军锋 杨洪彪 许军 吴国平 张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8,共3页
采集并分析了 10 0名不吸烟成人 2 4h的呼吸带空气 (PM10 和气相 )、食物及尿液样品 ,建立了尿中1 羟基芘与多环芳烃日暴露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晨尿 1 羟基芘 (μmol·mol肌酐 -1)浓度与芘、苯并 (a )芘等 13种多环芳烃日暴露量的... 采集并分析了 10 0名不吸烟成人 2 4h的呼吸带空气 (PM10 和气相 )、食物及尿液样品 ,建立了尿中1 羟基芘与多环芳烃日暴露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晨尿 1 羟基芘 (μmol·mol肌酐 -1)浓度与芘、苯并 (a )芘等 13种多环芳烃日暴露量的对数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R2 达 0 12— 0 6 7,方程各项参数也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P <0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量 人尿 吸烟 晨尿 肌酐 尿液 苯并(A)芘 多环芳烃 1-羟基芘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氮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段小丽 张富林 +3 位作者 倪承凡 吴茂前 范先鹏 熊桂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5-261,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设置4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T1),4∶3∶3(T2),2∶3∶5(T3),0∶3∶7(T4),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氮肥...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设置4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T1),4∶3∶3(T2),2∶3∶5(T3),0∶3∶7(T4),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的处理相比,将前期氮肥的30%甚至50%后移到穗肥施用,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氮肥后移70%至穗肥会使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田面水中总氮(TN)和可溶性总氮(DTN)浓度在每次施肥后1天达到峰值,铵态氮(NH4+-N)浓度在基肥和分蘖肥后1天达到峰值,穗肥后3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与不施氮肥处理相当。整个基肥期、分蘖肥后20天内和穗肥后9天内是防止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期。施尿素后,DTN是田面水氮素的主要部分,DTN以无机氮(IN)为主,而NH4^+-N在IN中所占比例达64.0%以上。比较水稻生育过程中氮素流失风险期内的TN、DTN和NH4+-N三氮浓度,相比T1,T2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2.9%,1.6%,3.1%,T3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5.5%,14.7%,22.3%,T4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6.1%,22.9%,34.1%,结合产量,确定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2∶3∶5的氮肥后移措施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不下降的同时,有效降低稻田氮素的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水稻 产量形成 田面水氮素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棉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 被引量:23
8
作者 段小丽 张富林 +3 位作者 张继铭 范先鹏 刘冬碧 熊桂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3,共5页
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径流池收集对照与农民习惯施肥2种处理的地表径流,研究江汉平原区棉花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产生规律,氮、磷流失规律,肥料氮、磷流失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地区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3-... 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径流池收集对照与农民习惯施肥2种处理的地表径流,研究江汉平原区棉花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产生规律,氮、磷流失规律,肥料氮、磷流失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地区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3-8月降雨比较集中的时期,径流产生量随产流时段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年降雨产流系数平均为26.0%。2008年和2009年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氮流失量分别是36.14,89.52kg/hm2,磷流失量分别是0.42,10.07kg/hm2,氮、磷流失量的年际间差异较大。氮流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其2008年和2009年的流失量分别占氮流失量的92.8%和64.2%,其次是颗粒态氮,以铵态氮形式流失的只是极小一部分;磷主要以颗粒态磷形式流失,其次是可溶性磷,尤其在产流时段降雨量大的年份,颗粒态磷的流失量占到总磷的90%以上。综合2008-2009年的结果,肥料氮、磷的流失率分别为5.4%和3.1%。氮、磷的流失量主要受施肥、产流时段降雨量和作物覆盖率影响,施肥导致氮、磷养分流失量增加,产流时段降雨量越大,作物覆盖率越低,则氮、磷养分流失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氮磷流失 棉田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对居民健康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29
9
作者 段小丽 王宗爽 +3 位作者 于云江 聂静 王菲菲 赵秀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4,共5页
调查了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和周边居民饮用水中的As、Hg等重金属和挥发酚等有机物的污染状况,运用美国环保局的健康风险计算模型,评估了该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对周边居民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各类人群对4种有阈化合物的饮食和皮肤... 调查了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和周边居民饮用水中的As、Hg等重金属和挥发酚等有机物的污染状况,运用美国环保局的健康风险计算模型,评估了该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对周边居民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各类人群对4种有阈化合物的饮食和皮肤暴露的终身健康危险度在8.2×10^-11~1.3×10^-10之间,均低于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10^-6;对As的终身超额健康危险度在3.1×10^-7~4.9×10^-7之间,表明地下水中砷污染对居民潜在的致癌风险不明显。各类人群通过皮肤对Hg、As、Cd和挥发酚的暴露剂量比通过饮水暴露的剂量高0.7倍~14.5倍,皮肤暴露将是地下水影响人体健康并构成潜在风险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地下水 污染物 健康风险 暴露剂量 危险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5
10
作者 段小丽 李屹 +4 位作者 赵秀阁 王先良 王贝贝 聂静 张金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10-214,共5页
随着环境污染因素在影响人群健康风险因素中比例的增加以及各类环境健康损害事件的日益频发,环境与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了政府和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而当前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应对环境与健康形势的需求。分析了我... 随着环境污染因素在影响人群健康风险因素中比例的增加以及各类环境健康损害事件的日益频发,环境与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了政府和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而当前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应对环境与健康形势的需求。分析了我国"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即将面临的形势,结合对国际经验和我国标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的构想以及优先启动的标准目录的建议。研究认为,环境与健康标准应当服务于"环境健康风险防范",体系应包括限值标准、评价方法标准、管理规范类标准和基础标准4个层面,其内容应当包括环境与健康调查、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3个方面。"十二五"应当优先启动环境与健康调查和风险评价方面的技术规范类和有关基础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健康 标准体系 “十二五”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稻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初探 被引量:12
11
作者 段小丽 范先鹏 +3 位作者 张富林 甘小泽 王丽娜 吴茂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953-3957,共5页
在湖北省水稻主要种植区设置3个田间原位监测点,采用径流池收集地表径流的方法,研究水稻田地表径流产生和氮磷养分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2010年,全省稻田平均产生地表径流8次,产流量平均为304.5mm,产流系数为34.7%,径流主要发生在4~8... 在湖北省水稻主要种植区设置3个田间原位监测点,采用径流池收集地表径流的方法,研究水稻田地表径流产生和氮磷养分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2010年,全省稻田平均产生地表径流8次,产流量平均为304.5mm,产流系数为34.7%,径流主要发生在4~8月降雨比较集中的时段;施肥后全省稻田年平均总氮的流失量为4.90~10.67kg/hm2,总磷流失量为0.63~1.44kg/hm2;径流水中总氮平均浓度为1.83~3.83 mg/L,总磷浓度为0.16~0.49 mg/L;可溶态氮是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总氮的70.2%~86.7%,其中尤以硝态氮的流失量最大,占总氮的51.8%~69.5%,铵态氮流失量较小,约占总氮的7.4%~34.9%;磷素的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占总磷的60.4%~87.7%;肥料氮、磷养分流失量平均分别为当季施肥量的0.46%和0.37%。施肥和径流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施肥导致氮、磷养分流失量增加,径流产生量大的时段,其氮、磷的流失量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养分流失 地表径流 稻田 养分形态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PAHs的优化采样及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小丽 赵淑莉 +1 位作者 戴天有 魏复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5,42,共4页
改装了HVS-1000型大流量采样器,实际工作中用滤膜"XAD-2加PUF"同时采集空气颗粒物和气相中的PAHs,有效地提高了采样效率,并初步定量评价了PAHs在颗粒物和气相中的分配;用添加替代物的方法评价了预处理过程的回收率;用乙腈和... 改装了HVS-1000型大流量采样器,实际工作中用滤膜"XAD-2加PUF"同时采集空气颗粒物和气相中的PAHs,有效地提高了采样效率,并初步定量评价了PAHs在颗粒物和气相中的分配;用添加替代物的方法评价了预处理过程的回收率;用乙腈和水梯度洗脱、PAHs专用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的方法对USEPA规定的16种PAHs类优先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 PAHS 采样 分析 优化 XAD-2 替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市居民尿中1-羟基芘的十年变化趋势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小丽 赵振华 +2 位作者 丁中华 许军 魏复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3,共3页
尿中1-羟基芘可作为人体接触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生物监测指标。我们于2002年12月采集和测定了大同市两个典型功能区居民尿液中的1-羟基芘,并结合过去的研究数据分析了大同市居民尿中1-羟基芘近十年来的变化趋势,也从生物监测的角度反映了... 尿中1-羟基芘可作为人体接触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生物监测指标。我们于2002年12月采集和测定了大同市两个典型功能区居民尿液中的1-羟基芘,并结合过去的研究数据分析了大同市居民尿中1-羟基芘近十年来的变化趋势,也从生物监测的角度反映了近十年来典型煤烟型城市大同空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1-羟基芘 生物监测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PCR检测肠炎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小丽 董立伟 +1 位作者 朱国强 朱晓演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22,共3页
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病原之一,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因其可感染家禽、污染禽蛋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试验根据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片段fimY和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sdfI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对25株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进... 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病原之一,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因其可感染家禽、污染禽蛋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试验根据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片段fimY和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sdfI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对25株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显示22株沙门氏菌均出现与理论值大小497bp相符的属特异性条带,作为对照的3株大肠杆菌则未显示该条带,并且7株肠炎沙门氏菌均出现与理论值大小293bp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另外,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50336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1的模板浓度分别为18ng和15ng时仍能清晰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畜牧兽医及出入境安检等多部门检测和监测沙门氏菌提供了前提基础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fimY sdfI 双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小丽 董立伟 +2 位作者 张江英 杨奕 朱国强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年第1期2-6,共5页
肠炎沙门氏菌现已成为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病原之一。本试验基于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SEF14菌毛,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3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同时,... 肠炎沙门氏菌现已成为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病原之一。本试验基于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SEF14菌毛,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3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同时,用制备的单抗建立了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方法,利用方阵滴定确定捕获抗体和SEF14蛋白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8μg/ml和2μg/ml。用该方法检测100份鸡血清样本,59份为阳性,与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sdfI的PCR符合率达93%。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在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SEF14菌毛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声、字、情”——以几首民歌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小丽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4-175,共2页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需要演唱者首先把握好三个"关键",即了解作品风格特点,从而调整把控声音特点;掌握地方语言特点,准确使用地方语言;声情相融,恰当、完整表现作品。本文以几首地方民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作歌曲为例,对以上三...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需要演唱者首先把握好三个"关键",即了解作品风格特点,从而调整把控声音特点;掌握地方语言特点,准确使用地方语言;声情相融,恰当、完整表现作品。本文以几首地方民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作歌曲为例,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声音 语言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暴露参数探讨 被引量:237
17
作者 王宗爽 段小丽 +3 位作者 刘平 聂静 黄楠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4-1170,共7页
暴露参数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参数,根据我国居民人群的基本体征参数和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在借鉴和参考了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建立暴露参数的方法学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居民呼吸、饮食、皮肤等的暴露参数.结果表明:我... 暴露参数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参数,根据我国居民人群的基本体征参数和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在借鉴和参考了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建立暴露参数的方法学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居民呼吸、饮食、皮肤等的暴露参数.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呼吸速率为5.71-19.02 m^3/d,18岁以下人群各种活动强度下男性和女性的呼吸速率几乎一样,而18-60岁的男性呼吸速率明显大于女性;我国成年人饮食量为1 176.3 g/d,主要食用米、面及其制品,分别占总饮食量的23%和13%;我国成年男性的皮肤表面积为1.697 m2,成年女性为1.531 m2;我国成年男性平均体质量为62.70 kg,成年女性平均体质量为54.40kg;我国居民的各种暴露参数与美国相差2.5%-33.3%,若在同等条件下参考国外暴露参数开展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可能带来较大的偏差,开展全国范围内系统的暴露参数调查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参数 健康风险 中国居民 摄入 呼吸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呼吸速率暴露参数研究 被引量:129
18
作者 王宗爽 武婷 +4 位作者 段小丽 王晟 张文杰 武雪芳 于云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71-1175,共5页
呼吸速率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暴露参数之一,然而迄今为止鲜见我国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以及公开发布能够代表我国居民的呼吸速率参数的报道,而通常是以引用美国发布的参数为主,导致评价结果的误差并增加了不确... 呼吸速率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暴露参数之一,然而迄今为止鲜见我国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以及公开发布能够代表我国居民的呼吸速率参数的报道,而通常是以引用美国发布的参数为主,导致评价结果的误差并增加了不确定性.采用呼吸速率的能量估算方法,根据我国2004年大规模的膳食能量调查数据,计算了各类人群的呼吸速率参数.结果表明:我国男、女性居民长期暴露的呼吸速率为4.7-13.9 m3/d;20-45岁男、女性居民轻、中、重3种活动强度下的呼吸速率为13.5-16.7 m3/d;2-5和6-17岁的城市居民呼吸速率分别比农村居民高15.8%和12.4%,而18-45和4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的呼吸速率分别比城市居民高3.9%和7.6%,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呼吸速率存在差异;各年龄段长期暴露的日均呼吸速率是静息通气量的1.1-1.3倍,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符;如果直接引用美国的呼吸速率参数,将会造成2.6%-30.9%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健康 大气污染 呼吸速率 暴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典型地区居民呼吸暴露参数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贝贝 段小丽 +4 位作者 蒋秋静 黄楠 钱岩 王宗爽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1-1427,共7页
呼吸暴露参数是准确估算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而我国目前对于该项工作的调查研究较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北方典型地区——太原的2860名受试者进行了时间-活动模式的研究,结合人体能量估算模型,... 呼吸暴露参数是准确估算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而我国目前对于该项工作的调查研究较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北方典型地区——太原的2860名受试者进行了时间-活动模式的研究,结合人体能量估算模型,计算出适合该地区居民的呼吸速率参数,并与国内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居民室内日平均活动时间为16.1~18.4h;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从事各种强度活动的时间有很大差异;同时得出,该市城市居民长期暴露的呼吸速率参数为10.72~14.53m3/d,农村居民为15.61~22.59m3/d.与我国相关文献数据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数据相比,如果直接引用USEPA的数据,将会给健康风险带来30%~50%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暴露参数 时间活动模式 活动强度 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抚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被引量:33
20
作者 车飞 于云江 +4 位作者 胡成 杨小南 段小丽 李琴 林海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39-1443,共5页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土壤重金属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土壤重金属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Cu:22.1~40.8mg·kg-1,Hg:0.036~0.310mg·kg-1,Ni:29.8~44.4mg·kg-1,Cd:0.145~0.956mg·kg-1。4种重金属浓度平均值大小为Ni>Cu>Cd>Hg;土壤中Cu、Hg、Ni和Cd所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平均个人风险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且在这两类调查人群中,健康风险大小顺序均为Cd>Ni>Hg>Cu;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致癌风险是成年的3倍;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结果显示,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