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
9
1
作者
段宗宇
张全兵
+6 位作者
周云
王锋
杨雪
丁呈彪
刘奕
冯小军
吴建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70-575,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受试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58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研究组(单侧ACL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受试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58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研究组(单侧ACL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和对照组(步态正常的健康人群)20例。研究组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2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4.95岁。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别采集研究组和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对比分析受试者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足底分区压力、患足与健足足底压力比值。结果研究组步长、步速较对照组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8、8.821,P <0.05)。研究组患侧触地时长较健侧缩短,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 <0.05)。研究组患侧第五跖骨(M5)、足弓(MF)两区压力较健侧升高,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489,P <0.05);患侧足跟内侧(MH)、足跟外侧(LH)足底压力较健侧减低,两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858、-11.278,P <0.05)。研究组M5、MF两区压力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6、12.162,P <0.05);研究组MH、LH区足底压力较对照组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4、-10.776,P <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椭圆短轴、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总长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2.796,P <0.05);研究组双侧足底压力分布对称性较对照组变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 <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较正常人减低,步态对称性较正常人变差;足底压力测试可以检测出下肢生物力学的细微变化,可以用于对外科手术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足底压力
步态分析
下肢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大勇
段宗宇
+3 位作者
周云
荆珏华
王晶晶
舒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对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18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4~34个月,平均年龄19.3个月。予以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即给予外固定支具连接动...
目的对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18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4~34个月,平均年龄19.3个月。予以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即给予外固定支具连接动力装置治疗),通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骨盆X射线平片,分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年治疗效果和髋臼角的变化。结果髋关节发育不良23髋,经过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3个月,所有患儿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均得到治愈,7髋恢复正常,但仍存在1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全脱位的14髋中13髋髋臼角仍大于正常范围,1髋髋臼角恢复正常;5髋半脱位中2髋髋臼角大于正常范围,3髋髋臼角恢复正常;单4髋纯髋臼角过大中3髋恢复正常,1髋髋臼角仍较大。1年随访,1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有8髋髋臼角恢复正常,6髋髋臼角度数下降,但仍大于正常值,失访2髋。治疗前髋臼角为(31.06±5.96)°,治疗后3个月为(26.04±6.08)°,治疗后1年为(20.08±3.0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582、5.631,P<0.01)。说明髋臼角随治疗逐渐减小。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压疮,未发生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固定造成的僵硬挛缩,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征。结论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可以有效的降低发育型髋关节脱位患儿的髋臼指数,可以促进髋关节发育,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
髋关节发育不良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
9
1
作者
段宗宇
张全兵
周云
王锋
杨雪
丁呈彪
刘奕
冯小军
吴建贤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570-575,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受试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58岁。根据ACL是否损伤,分为研究组(单侧ACL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和对照组(步态正常的健康人群)20例。研究组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2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4.95岁。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别采集研究组和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对比分析受试者步长、步速、触地时长、足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足底分区压力、患足与健足足底压力比值。结果研究组步长、步速较对照组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8、8.821,P <0.05)。研究组患侧触地时长较健侧缩短,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 <0.05)。研究组患侧第五跖骨(M5)、足弓(MF)两区压力较健侧升高,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489,P <0.05);患侧足跟内侧(MH)、足跟外侧(LH)足底压力较健侧减低,两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858、-11.278,P <0.05)。研究组M5、MF两区压力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6、12.162,P <0.05);研究组MH、LH区足底压力较对照组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4、-10.776,P <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椭圆短轴、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总长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2.796,P <0.05);研究组双侧足底压力分布对称性较对照组变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 <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控制能力较正常人减低,步态对称性较正常人变差;足底压力测试可以检测出下肢生物力学的细微变化,可以用于对外科手术效果的评价,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足底压力
步态分析
下肢生物力学
Keyword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plantar pressure
gait analysis
lower limb biomechanics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大勇
段宗宇
周云
荆珏华
王晶晶
舒勇
机构
合肥东南骨科医院
安徽省合肥慧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427-432,共6页
文摘
目的对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18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4~34个月,平均年龄19.3个月。予以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即给予外固定支具连接动力装置治疗),通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骨盆X射线平片,分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年治疗效果和髋臼角的变化。结果髋关节发育不良23髋,经过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3个月,所有患儿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均得到治愈,7髋恢复正常,但仍存在1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全脱位的14髋中13髋髋臼角仍大于正常范围,1髋髋臼角恢复正常;5髋半脱位中2髋髋臼角大于正常范围,3髋髋臼角恢复正常;单4髋纯髋臼角过大中3髋恢复正常,1髋髋臼角仍较大。1年随访,1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有8髋髋臼角恢复正常,6髋髋臼角度数下降,但仍大于正常值,失访2髋。治疗前髋臼角为(31.06±5.96)°,治疗后3个月为(26.04±6.08)°,治疗后1年为(20.08±3.0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582、5.631,P<0.01)。说明髋臼角随治疗逐渐减小。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压疮,未发生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固定造成的僵硬挛缩,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征。结论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可以有效的降低发育型髋关节脱位患儿的髋臼指数,可以促进髋关节发育,改善髋关节功能。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
髋关节发育不良
保守治疗
Keywords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f hip joint
dysplasia of the hip
conservative treatment
分类号
R684.7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足底压力变化的初步临床观察
段宗宇
张全兵
周云
王锋
杨雪
丁呈彪
刘奕
冯小军
吴建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髋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研究
胡大勇
段宗宇
周云
荆珏华
王晶晶
舒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