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段宏亮 孙雅雄 杨保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1-450,共10页
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重点区带和层系,已部署实施的8口页岩油水平井的成功,证实其具有非常大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针对该层段页岩油井产能存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楚等难点问题,综合利... 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重点区带和层系,已部署实施的8口页岩油水平井的成功,证实其具有非常大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针对该层段页岩油井产能存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楚等难点问题,综合利用岩心、测录井、分析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等资料,对阜二段地质特征和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研究。高邮凹陷阜二段泥页岩以长英质—黏土质混积岩和长英质—灰质/白云质混积岩为主,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自下向上有机质类型由腐殖型向腐泥型逐渐转变,有机质丰度总体由低逐渐增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综合岩相、生油性、含油性、储集性、可压性等多因素评价可知,高邮凹陷阜二段共发育Ⅴ-4~Ⅴ-9、Ⅳ-2~Ⅳ-7小层和Ⅱ~Ⅲ亚段三套勘探有利层段。阜二段页岩油富集具体表现为:①有利岩相组合是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其中混积岩夹白云石条带是有利的源—储配置组合,页岩油产能高;②复杂的孔缝系统是页岩油富集的核心,层理缝和裂缝是页岩油流动的主要通道,有效沟通基质孔隙,提高页岩油导流能力;③较高的成熟度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油高产稳产的关键,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0.8%~0.9%时滞留油含量相对较高,远离长期活动性断层的井游离烃含量(S1)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形成条件 富集主控因素 阜二段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二段页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付茜 段宏亮 +4 位作者 刘世丽 仇永峰 杨艳 周进峰 刘志敏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高邮凹陷深凹-内坡带花庄地区阜二段(E_(1)f_(2))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地区和层段,为进一步明确花庄地区E_(1)f_(2)页岩储层特征,以有利区内系统取心井HY1井为依托,通过岩心观察,运用薄片鉴定、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 高邮凹陷深凹-内坡带花庄地区阜二段(E_(1)f_(2))是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地区和层段,为进一步明确花庄地区E_(1)f_(2)页岩储层特征,以有利区内系统取心井HY1井为依托,通过岩心观察,运用薄片鉴定、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氮气吸附以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联合精细表征页岩孔隙结构,分析了HY1井E_(1)f_(2)取心页岩段页岩的孔隙度、孔隙类型及连通性、孔喉特征、全尺度孔径大小等。研究表明,花庄地区E_(1)f_(2)发育3类10种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其中纹层状长英质灰云质混积页岩和灰云页岩孔隙度相对较大,碳酸盐岩粒间(内)孔和颗粒边缘孔更为发育,孔隙多为H2-H3型和H3型,连通性较好,喉道相对略大,孔隙结构呈三峰特征,中-大孔占比较高,孔径主体分布大于100 nm,储层条件最为有利,其发育层段可作为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二段页岩油勘探“甜点”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页岩油 阜宁组二段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深层页岩储层地应力方向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严泽宇 梁兵 +2 位作者 孙雅雄 段宏亮 邱旭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7-1197,共1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资源量超7亿吨,但该区构造、应力双复杂的地质条件对页岩油勘探开发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现今地应力方向的认识不清,制约了水平井井组方案的部署和压裂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基于区域震源机制解、特殊测井...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资源量超7亿吨,但该区构造、应力双复杂的地质条件对页岩油勘探开发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现今地应力方向的认识不清,制约了水平井井组方案的部署和压裂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基于区域震源机制解、特殊测井和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等资料,结合波速各向异性、古地磁等实验测试分析资料,开展了各类地应力方向解释方法在深层页岩储层中的适用性研究,查明了花庄地区现今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高邮凹陷阜二段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主要分布在40°—55°,平均方位角为45°,即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向。平面上,研究区地应力方向与大区域上应力方向具有较小的应力偏转,主要受构造格局的影响;此外,断层附近存在应力扰动带,扰动带内应力偏转较为明显,扰动带的宽度与断层的断距和延伸长度成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微地震监测、诱导裂缝/井壁崩落、岩心实测、阵列声波各向异性的适用性逐级降低,阵列声波测井中的波速各向异性受平面上岩相相变的影响较大。结合地应力方向解释结果、天然裂缝优势走向,建议该区水平井的部署方位为SE155°—SSE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地应力方向 阜宁组 古近系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裂缝特征分析
4
作者 孙雅雄 朱相羽 +4 位作者 邱旭明 刘启东 段宏亮 仇永峰 巩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4,共1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油勘探获得突破,是未来增储上产的现实目标。裂缝作为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在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X1井为研究对象,根据成像测井、岩心和微观薄片观察结果,分析了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油勘探获得突破,是未来增储上产的现实目标。裂缝作为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在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X1井为研究对象,根据成像测井、岩心和微观薄片观察结果,分析了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油储层不同尺度裂缝发育特征;结合裂缝参数统计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确定了裂缝形成期次,讨论了裂缝动态演化过程及裂缝对页岩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裂缝总体较为发育,主要为脆性剪切裂缝和张剪性裂缝,剪切裂缝长度长,横向连通性好;非构造裂缝主要为层理缝和顺层方解石脉,在部分亚段异常发育。不同类型的天然裂缝后期均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未被完全充填的裂缝、裂缝充填物溶蚀形成的孔洞,以及超压层理缝和微裂隙,均是页岩油有利的储集空间。研究结果为高邮凹陷深层页岩油选区、选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阜二段 页岩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富有机质页岩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22
5
作者 段宏亮 刘世丽 付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2-617,共6页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E1f2)发育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油气显示丰富,页岩油形成条件有利。通过对大量岩心及薄片的观察,结合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全岩X-衍射及微量元素测试资料,研究了苏北盆地E1f2两套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沉...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E1f2)发育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油气显示丰富,页岩油形成条件有利。通过对大量岩心及薄片的观察,结合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全岩X-衍射及微量元素测试资料,研究了苏北盆地E1f2两套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沉积环境。苏北盆地E1f2两套富有机质页岩特征截然不同,其中第一页岩层(E1f2页1)以深灰色块状含灰泥岩和硅质泥岩为主,微显层理;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介于2.21%~3.41%,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第二页岩层(E1f2页2)为灰黑色油页岩与纹层状含云、含灰泥岩、泥云岩、泥灰岩互层,纹层发育,有机碳含量平均介于2.02%~2.99%,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苏北盆地E1f2沉积古气候经历了自半干热、还原、半咸水环境向干热、强还原、盐湖环境,再向温湿、氧化、淡水环境演化的过程;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强还原、干热、咸水环境向氧化、温湿、正常淡水环境过渡的最大湖泛面附近,其中E1f2页2形成于强还原、干热的咸水—盐湖环境,E1f2页1形成于强还原、半潮湿—半干热的半咸水环境。沉积环境演化,造就了E1f2泥页岩层间及富有机质页岩内部岩性、电性及烃源岩品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沉积环境 页岩油 阜宁组二段 古近系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阜四段页岩可压裂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段宏亮 何禹斌 《复杂油气藏》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利用X衍射和岩石三轴定向力学技术,获取了高邮凹陷阜四段( E1 f4)页岩的矿物组成、杨氏模量、泊松比及脆性系数等参数,分析了页岩的可压裂性。认为高邮凹陷E1f4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平均大于50.72%),泊松比适中(0.19~0.26),... 利用X衍射和岩石三轴定向力学技术,获取了高邮凹陷阜四段( E1 f4)页岩的矿物组成、杨氏模量、泊松比及脆性系数等参数,分析了页岩的可压裂性。认为高邮凹陷E1f4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平均大于50.72%),泊松比适中(0.19~0.26),脆性指数较高(30.10%~44.71%),与中国东部泌阳凹陷核三上、东营凹陷沙三下页岩一样,具有较好的可压裂性。但页岩杨氏模量相对较低(12.9~19.4 GPa),可压裂性略差于中国南方海相龙马溪页岩和美国Barnett页岩;且页岩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组成以&#215;/蒙混层矿物为主,遇水易膨胀。综合评价E1 f4页3可压裂性最好,E1 f4页2和E1 f4页1次之,E1 f4页4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裂性 脆性矿物 粘土矿物 页岩油 阜四段 高邮凹陷 E1 f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付茜 刘启东 +1 位作者 刘世丽 段宏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5-631,共7页
碳酸盐岩夹层型页岩油为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主要类型之一,高邮凹陷深凹—内坡带是阜宁组二段(E1f2)碳酸盐岩夹层型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区。为进一步明确高邮凹陷E1f2页岩油"甜点"层段,运用扫描电镜、高温压汞、氮气吸附、CT扫... 碳酸盐岩夹层型页岩油为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的主要类型之一,高邮凹陷深凹—内坡带是阜宁组二段(E1f2)碳酸盐岩夹层型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区。为进一步明确高邮凹陷E1f2页岩油"甜点"层段,运用扫描电镜、高温压汞、氮气吸附、CT扫描、X衍射、三轴力学、多温阶热解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E1f2各页岩段的源岩品质、储层品质、工程条件及可动性。E1f2^页1、E1f2^页2为干热还原咸水的沉积环境,发育优质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33%和1.63%,干酪根类型以Ⅰ、Ⅱ1为主,生烃条件最为有利;黏土矿物层片间孔较发育,储集空间以宏孔、裂缝为主;E1f2^页1—E1f2^页5脆性矿物含量在59.1%~63.6%,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伊利石为主,E1f2^页2脆性指数最高为64.25%;在埋深大于3500 m的范围内伊蒙混层向伊利石转化明显,页岩脆性及可压裂改造条件更好。高邮凹陷深凹—内坡带E1f2^页1、E1f2^页2页岩层段是下一步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夹层 页岩油 成藏条件 阜宁组二段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南段古近系剥蚀量计算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玉平 钟建华 +1 位作者 段宏亮 陈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3-455,共3页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最高古地温法和泥岩声波时差作图法对高邮凹陷吴堡—博镇断裂带上、下盘地层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恢复了三垛期末的古地形,建立了埋藏史和热史。研究表明,断层下盘地层剥蚀量为1 400~1 700 m,上盘为800~1 100 m.上盘阜二...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最高古地温法和泥岩声波时差作图法对高邮凹陷吴堡—博镇断裂带上、下盘地层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恢复了三垛期末的古地形,建立了埋藏史和热史。研究表明,断层下盘地层剥蚀量为1 400~1 700 m,上盘为800~1 100 m.上盘阜二段、阜四段烃源岩分别在戴南组沉积晚期、三垛组沉积早中期进入生烃门限,之后大量成熟生烃;下盘泰二段烃源岩在三垛组沉积早中期也达到生烃门限,但由于后期埋藏浅,仅处于未成熟或低成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吴堡断裂带 古近系 剥蚀量 古地形 埋藏史 热史 生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阜二段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世丽 段宏亮 +2 位作者 章亚 王红伟 高俊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3期27-33,共7页
苏北盆地古近系为陆相泥页岩沉积,纵向上主要发育阜二段、阜四段两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中阜二段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Ⅰ-Ⅱ_1型为主,主要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各类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形成的网状储集体系为油气的赋存与流动... 苏北盆地古近系为陆相泥页岩沉积,纵向上主要发育阜二段、阜四段两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其中阜二段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Ⅰ-Ⅱ_1型为主,主要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各类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形成的网状储集体系为油气的赋存与流动提供了空间,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物质基础和储集条件;无机矿物中脆性矿物含量较高,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利于页岩油的开采;多口井见到油气显示,部分井试获工业油流,展示苏北盆地页岩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泥页岩 有机质丰度 脆性矿物 储集条件 含油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中低TOC复杂断块页岩油勘探进展与攻关方向
10
作者 钟志国 于雯泉 +1 位作者 段宏亮 杨保良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苏北盆地页岩油资源潜力大,其中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和阜宁组四段(以下简称阜四段)页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脆性矿物含量高、纹层发育、有机质类型好,具有中低TOC(总有机碳含量)、构造岩性双复杂、断层/裂缝发育等典型地质特征... 苏北盆地页岩油资源潜力大,其中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和阜宁组四段(以下简称阜四段)页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脆性矿物含量高、纹层发育、有机质类型好,具有中低TOC(总有机碳含量)、构造岩性双复杂、断层/裂缝发育等典型地质特征,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2011年来,江苏油田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攻关实践,建立了中低TOC复杂断块页岩油差异富集理论,集成创新了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探索了绿色低碳开发模式,取得高邮凹陷阜二段、阜四段页岩油勘探突破。但仍面临页岩油富集高产规律认识不清,工程工艺技术适配性待提升,效益开发技术政策不明确,开发成本较高等挑战。深化页岩油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等基础研究,持续攻关迭代关键技术,优化一体化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度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页岩油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进一步降本增效,是实现页岩油规模建产与效益开发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复杂断块页岩油 勘探进展 攻关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凹陷阜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红伟 段宏亮 《复杂油气藏》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岩心观察、分析测试、测录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页岩岩性、生油性、储集性和脆性等方面分析了盐城凹陷阜二段页岩油的形成条件;在重点油流井和显示井解剖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发现页岩油层特征,探讨了页岩油的富集规律。认为盐城凹... 在岩心观察、分析测试、测录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页岩岩性、生油性、储集性和脆性等方面分析了盐城凹陷阜二段页岩油的形成条件;在重点油流井和显示井解剖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发现页岩油层特征,探讨了页岩油的富集规律。认为盐城凹陷阜二段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微裂缝及微孔隙发育,具有一定储集条件,脆性高,具备页岩油形成条件。页岩油显示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南洋次凹深凹带,纵向上主要分布于页4、页3段。页岩油富集与有机质丰度、岩石相类型、成熟度、裂缝发育程度、异常压力等因素有关。评价认为南洋次凹深凹带页4段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形成条件 页岩油 阜二段 盐城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游离油定量表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天 刘小平 +4 位作者 刘启东 段宏亮 刘世丽 孙彪 化祖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0-922,共13页
为准确、定量评价陆相页岩游离油量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陆相页岩样品,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有机碳测定、多温阶热释烃、高压压汞、有机质抽提和二维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手段,分析了页岩样品矿物成分... 为准确、定量评价陆相页岩游离油量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陆相页岩样品,利用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有机碳测定、多温阶热释烃、高压压汞、有机质抽提和二维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手段,分析了页岩样品矿物成分、生烃品质、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等特征。结果表明,页岩富含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以及黏土矿物等成分;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61%~3.70%,镜质体反射率(R_(o))为0.70%~0.72%,处于成熟阶段;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粒间孔和有机孔。二维核磁共振可以有效表征页岩游离油赋存状态。抽提分离出页岩储层内可动用的游离态轻、重烃类化合物和可溶有机质,对抽提前、后页岩样品进行二维核磁共振谱图分析,将谱图划分出轻质油和类固体有机质等区域。抽提后类固体有机质含量和TOC有良好相关关系,抽提前核磁轻质烃含量和核磁轻质烃抽提差都与热解游离油量有较好线性关系。游离油量随着长英质矿物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与TOC含量整体上为正相关关系;Ⅰ型和Ⅱ1型干酪根有机质页岩游离油量较其他类型高;适中的成熟度演化使干酪根生成烃类轻组分增多、可动性增强,游离油量增多。高孔隙度、高比孔体积及高孔喉半径均值的页岩储层有利于游离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油量 核磁共振 阜宁组 陆相页岩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页岩油基质与裂缝流动能力实验研究
13
作者 段宏亮 谌廷姗 +4 位作者 孙敬 洪亚飞 李思辰 卢显荣 张正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342,351,共11页
页岩油藏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超低渗透能力,合理评价储层基质和压后不同类型裂缝流动能力对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和有效开发页岩油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巴西劈裂方法模拟不同裂缝形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构建了一套评价基质和裂缝流动能... 页岩油藏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超低渗透能力,合理评价储层基质和压后不同类型裂缝流动能力对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和有效开发页岩油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采用巴西劈裂方法模拟不同裂缝形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构建了一套评价基质和裂缝流动能力方法,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页岩岩心为基础开展了基质和裂缝导流能力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页岩储层最小流动孔隙尺度为10nm,应力条件下流动规律表现为非线性、线性两段式;影响裂缝系统导流能力因素包括裂缝类型、开度、应力大小和驱动压差等;应力越大渗透率损失越大,最高可达95%,缝网越复杂开度越大,渗透率损失越大;生产过程中需要依据裂缝发育情况、上覆岩层有效应力特征来合理控制地层流体压力与井底流压的差值,保障油井能稳定生产,压力均匀向外传播;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油井有效应力介于7~10MPa、流动压差介于10~15MPa为合理下泵时机或进行地层补能时机。研究成果对完善页岩渗流机理理论和现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裂缝类型 流动能力 有效应力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相组合类型划分研究现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宏亮 杨保良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细粒沉积岩是陆相页岩油气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然而该类岩石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垂向叠置复杂的特征,已知大部分获得高产油气井对应的甜点层通常为多种岩相类型的组合。当前,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方案仍存在分歧,岩相组合相关研究尚处... 细粒沉积岩是陆相页岩油气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然而该类岩石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垂向叠置复杂的特征,已知大部分获得高产油气井对应的甜点层通常为多种岩相类型的组合。当前,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方案仍存在分歧,岩相组合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比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划分方案的差异性,梳理了岩相组合的划分依据,探寻岩相组合划分新方法及其研究的油气地质意义。认为在岩相类型识别基础上,开展天文旋回理论指导下的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展布特征刻画,对于陆相页岩油甜点精细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不同岩相组合源-储耦合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注重微运移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提升对页岩油气差异性富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岩相类型 岩相组合类型 油气地质意义 陆相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相羽 段宏亮 +2 位作者 李鹏 刘忠宝 仇永峰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为揭示陆相页岩油孔隙结构发育特征,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为例,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压汞等多种测试方法,分析了孔隙类型及孔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以无机矿物质孔为主,其次... 为揭示陆相页岩油孔隙结构发育特征,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为例,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压汞等多种测试方法,分析了孔隙类型及孔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邮凹陷阜二段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以无机矿物质孔为主,其次为有机质孔,无机矿物质孔隙以黏土矿物间孔和碳酸盐岩粒内溶蚀孔为主,有机质孔隙为镜质体内有机质孔、有机黏土复合体内有机质孔和固体沥青内有机质孔。阜二段页岩以介孔为主,平均占比达72.87%,是提供吸附场所的主要介质,喉道以纳米级孔喉为主,页岩的有机-无机物质组成是控制孔喉结构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孔喉结构 阜二段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阜二、四段鱼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16
作者 管永明 张江永 +3 位作者 刘成杰 段宏亮 王红伟 谢献德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对苏北盆地新发现的鱼化石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含鱼地层阜二、阜四段的时代和沉积环境。阜宁组鱼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下部阜二段的鲤科-鲿科-鲱科组合和上部阜四段的洞庭鳜-始舌齿鱼组合。下部组合与三水盆地古新统莘庄村组至心组的洞... 对苏北盆地新发现的鱼化石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含鱼地层阜二、阜四段的时代和沉积环境。阜宁组鱼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下部阜二段的鲤科-鲿科-鲱科组合和上部阜四段的洞庭鳜-始舌齿鱼组合。下部组合与三水盆地古新统莘庄村组至心组的洞庭鳜鱼群相当,阜二段的时代应为古新世;上部组合与三水盆地始新统华涌组骨舌鱼类鱼群和渤海沿岸始新世的双棱鲱-艾氏鱼-洞庭鳜组合相当,阜四段的时代应为始新世。阜二段的鲤科、鲿科和鲱科分别代表了这三科鱼类的最早化石记录。阜宁组产有与海水有关的鲱科、洞庭鳜以及大型海鸟化石,说明阜宁组沉积时受到海水的影响。阜二、阜四段所产介形虫有淡水的(金星介科),也有见于海洋的(新单角介)。在岩性方面,泥岩夹灰岩和白云岩是湖相夹海相的产物。据此推测,苏北盆地阜二、四段沉积时湖盆曾多次遭受海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化石 鲤科 鲿科 鲱科 沉积环境 海侵 古新世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展布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4
17
作者 段宏亮 钟建华 +2 位作者 马锋 张跃中 李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8,共6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暗色含煤地层发育,对其沉积及展布特征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古水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地层残留厚度及钻井资料对该区中、下侏罗统的展布特征及其对...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暗色含煤地层发育,对其沉积及展布特征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古水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地层残留厚度及钻井资料对该区中、下侏罗统的展布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之间发育一个大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坳陷(古泛茫崖坳陷)。坳陷的沉积中心在古阿尔金山区,西北部边界越过古阿尔金山区与塔东南中、下侏罗统沉积连为一体,东北部边界位于阿拉巴斯套地区,南部边界在红柳泉—煤沟—黑石山—月牙山一线。山前斜坡带分布多为冲积扇、沼泽化冲积平原等边缘相粗碎屑沉积,烃源岩不发育;而山前带清水沟—月牙山北一线湖相暗色泥页岩发育,为中等烃源岩,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该区油气勘探应以山前带为主,适当靠近阿尔金山的清水沟和月牙山西是两个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阿尔金山 中、下侏罗统 古水流 沉积展布 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段宏亮 钟建华 +2 位作者 马锋 张跃中 温志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大、小煤沟组和上侏罗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两套地层。中、下侏罗统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暗色泥页岩发育;上侏罗统以氧化环境下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备生烃能力。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大、小煤沟组和上侏罗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两套地层。中、下侏罗统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暗色泥页岩发育;上侏罗统以氧化环境下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备生烃能力。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揭示中、下侏罗统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残留厚度大,在清水沟和月牙山北分别发育了288m和256m厚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达1.62%;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部分为Ⅲ型;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生储盖匹配良好,圈闭发育,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勘探前景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有效裂缝的厘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段宏亮 王红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裂缝宏观、微观特征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等手段,研究了苏南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裂缝的发育期次,厘定了有效裂缝的形成时间。认为,苏南地区青龙组发育6期裂缝,其中第I期为水平缝合线,形成于... 在裂缝宏观、微观特征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等手段,研究了苏南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裂缝的发育期次,厘定了有效裂缝的形成时间。认为,苏南地区青龙组发育6期裂缝,其中第I期为水平缝合线,形成于青龙组沉积初期;第II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第III期为构造张裂缝,被方解石充填未盈,原油显示丰富,形成于仪征运动早期;第IV期为倾斜缝合线,形成于仪征运动中期;第V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或无显示,形成于三垛运动早期;第VI期为构造裂缝,未被任何物质充填,形成于盐城运动期。仪征运动早期形成的张裂缝晶洞及溶洞发育,原油显示最为丰富,为有效裂缝;青龙组灰岩裂缝型储层预测应以仪征运动早期的构造应力场强度为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岩 青龙组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建良 钟建华 +3 位作者 李亚辉 段宏亮 李雪静 尹成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9,153,共7页
在大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石炭系分布广、残留厚度大,烃源岩类型丰富。其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风化校正后),有... 在大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石炭系分布广、残留厚度大,烃源岩类型丰富。其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2%(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分别达到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除宗务隆山前及都兰地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地区烃源岩成熟度中等(Ro值平均为1.17%),有机质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发育多套储、盖层及多种类型油气圈闭,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条件好,残留厚度大,为有利生油区。宗务隆山前逆冲带和托南断阶带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条件 勘探前景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