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切除重建术治疗复杂性内瘘狭窄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肖磊娟 朱润章 +5 位作者 孙皓 李晓峰 段分分 滕王成 高占辉 楼季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南京明基医院因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而行PTA治疗或切除重建手术共263例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解除内瘘狭窄的效果。结果:患者中PTA组(研究组)205例次,切除重建组(对照组)58例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内瘘狭窄类型、狭窄数量、内瘘功能不良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在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均低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PTA组患者的次级通畅率在术后24个月高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是初级通畅的危险因素,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也是次级通畅的危险因素,PTA手术是次级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病例,超声引导下PTA术和切除重建术均有可靠的开通率,PTA术后狭窄复发率高于切除重建组(P<0.05),但能够延缓内瘘废弃从而保护血管资源(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切除重建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